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62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涉及双回油管转向油罐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罐盖,所述罐体下部设置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下方连通有两个回油管,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位于所述汇流腔上部,所述滤芯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内部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包括下端的过滤部和上端的连接部,所述过滤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过滤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汇流腔内,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使用单过滤腔滤芯的情况下满足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公用一个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装车要求。向系统公用一个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装车要求。向系统公用一个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装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


[0001]本技术涉及双回油管转向油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

技术介绍

[0002]液压制动系统具有制动时左右车轮制动力分配比较均匀,易于获得前、后车轮制动力的正确分配,汽车产生振跳或悬架变形时不会产生自行制动现象,也不会影响原有的制动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进行整车装配时,为了减少空间占用,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公用一个转向油罐,转向油罐的作用是储存、过滤并冷却转向系统工作油液,这就要求转向油罐具有两个回油管,由于转向油罐内部设置有过滤回油的滤芯,要满足对两路回油的过滤就需要将滤芯设置成具有两个过滤腔的结构,但现有的滤芯均为单过滤腔,难以采购到双过滤腔的滤芯或者需要滤芯厂家进行定制,这影响了两个回油管双回油管转向油罐与滤芯的适配性,增大了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维护难度和成本,制约了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公用一个转向油罐的工程实现,增大了空间占用。
[0003]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现状,研发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能够在使用单过滤腔滤芯的情况下满足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公用一个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装车要求,减少了空间占用。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罐盖,所述罐体下部设置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下方连通有两个回油管,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滤芯,所述滤芯位于所述汇流腔上部,所述滤芯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内部设置有芯轴,所述芯轴包括下端的过滤部和上端的连接部,所述过滤部为中空结构,所述过滤部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汇流腔内,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过滤腔内。能够通过汇流腔先将两部分回油进行汇合,再过滤部的作用将回油导流到过滤腔内,能够使设置有两个回油管的双回油管转向油罐与单过滤腔的滤芯匹配,提高了单过滤腔滤芯的通用性,降低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维护难度和成本,有利于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公用一个转向油罐的实现,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沿所述芯轴周向均匀分布。能够提高过滤速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所述液位传感器向车辆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电信号。能够时刻监控液位,避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液位降低,使得转向系统渗入空气,造成汽车转向操作不稳。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设定位置设置有油位孔,所述连接部上端可拆卸地设置
有油标尺,所述油标尺的末端位于所述连接部内且低于所述油位孔,所述油标尺的上端与所述罐盖连接。能够与液位传感器形成对液位监控的双保险,当液位传感器发生故障时,人们仍能准确监控油位,及时补油。
[0009]进一步的,所述芯轴还包括隔断部,所述隔断部位于所述过滤部和所述连接部中间,所述隔断部为实心结构。通过隔断部将过滤部与连接部隔开,防止滤芯被堵塞后,回油沿芯轴上升至油标尺末端及以上,造成人们对液位的误判。
[0010]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罐体的加油口下方。能够对加注的油液进行粗过滤。
[0011]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上设置有通气孔。能够使罐体内部与大气相通,保持制动系统或者转向系统内压力平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设置有安装支座。
[001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通过汇流腔先将两部分回油进行汇合,再过滤部的作用将回油导流到过滤腔内,能够使设置有两个回油管的双回油管转向油罐与单过滤腔的滤芯匹配,提高了单过滤腔滤芯的通用性,降低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维护难度和成本,有利于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公用一个转向油罐的实现;通过液位传感器和油标尺的配合能够形成对液位监控的双保险,避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液位降低;通过隔断部将过滤部与连接部隔开避免误判;通过通气孔保持制动系统或者转向系统内压力平衡。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罐盖,2、罐体,3、滤芯,4、液位传感器,5、安装支座,6,弹簧,7、上压盘,8、连接部,9、滤网,10、芯轴,11、汇流腔,12、回油管一,13回油管二,14、过滤部,15、出油管,16、进油口,17、出油口,18、连接螺孔,19、油标尺,20、过滤腔,21、隔断部,22、油位孔,23、隔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包括罐体2,罐体2上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罐盖1,罐体2下部设置有内凹的隔断层23,隔断层23中部设置有通
孔用于安装芯轴10,隔断层23与罐体2底部形成汇流腔11,汇流腔11下方即罐体2底部连通有回油管一12和回油管二13,分别用于制动和转向系统回油,罐体2内设置有滤芯3,滤芯3位于汇流腔11上部,滤芯3内设置有过滤腔20,过滤腔20的内部设置有芯轴10,芯轴10包括下端的过滤部14和上端的连接部8,过滤部14为中空结构,过滤部14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油口16和出油口17,进油口16和出油口17沿芯轴10周向均匀分布,进油口16位于汇流腔11内,出油口17位于过滤腔20内,通过汇流腔11将两部分回油先进行汇合,再由进油口16和出油口17到达过滤腔20内通滤芯3进行过滤,实现了单过滤腔20滤芯3与两个回油管的匹配,降低了双回油管转向油罐的维修成本和维护难度;滤芯3上部设置有下压盘,下压盘上部设置有上压盘7,上压盘7固定在芯轴10的连接部8上,下压盘可移动地设置在芯轴10上,下压盘和上压盘7之间设置有弹簧6,当过滤腔20内的油压增大,弹簧6被压缩,滤芯3能够上移,滤芯3下部与汇流腔11产生空隙,过滤腔20内的压力降低,能够避免汇流腔11内压力升高影响回油,进而影响制动和转向系统压力;罐体2底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当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液位传感器4向车辆控制系统发出相应的电信号,能够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回油管转向油罐,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上部可拆卸的设置有罐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下部设置有汇流腔(11),所述汇流腔(11)下方连通有两个回油管,所述罐体(2)内设置有滤芯(3),所述滤芯(3)位于所述汇流腔(11)上部,所述滤芯(3)内设置有过滤腔(20),所述过滤腔(20)的内部设置有芯轴(10),所述芯轴(10)包括下端的过滤部(14)和上端的连接部(8),所述过滤部(14)为中空结构,所述过滤部(14)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进油口(16)和出油口(17),所述进油口(16)位于所述汇流腔(11)内,所述出油口(17)位于所述过滤腔(20)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油管转向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6)和所述出油口(17)沿所述芯轴(10)周向均匀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油管转向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底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4),当液位低于设定液位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畅纪帅张超禹黄昕田海影李腾刘忠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