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474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以水流方向为由前到后的方向,包括沿左右方向输送的藻类输送机和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上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若干个螺旋提升过滤器,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螺旋提升过滤器的动力传动机构,藻类输送机位于矩形框架上部后侧,螺旋提升过滤器上部后侧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的出口朝后设置且位于藻类输送机正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螺旋叶片设置在半圆管内,结构十分紧凑,设备故障率也相应减少,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拦同样截面积的引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拦藻面积更大,透水效果更好,拦藻量更大,螺旋叶片捞藻间歇式工作,动力小,更加节能。更加节能。更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渠道拦污
,具体涉及一种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国家兴建了越来越多的人工水渠,为城市、工厂供水,为农田灌溉。在水渠运行过程中,气候条件适宜情况下,水体富营养化,水中滋生的藻类严重影响输水水质。藻类混杂着漂浮垃圾堵塞水渠设施,形成淤积,水渠每年清淤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影响受水单位正常的生产生活。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水渠道浮游藻类用机械除藻装置(专利号:CN201710779231.0),其在回转式拦藻工作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或不足:1、电机减速机带动牵引链条和拦藻网栅24小时不停机拦藻工作,附着在不锈钢网表面的藻类被提升到水面上方,还需要向不锈钢网背面喷射高压水,将藻类从不锈钢网表面冲刷下来,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存在除藻动力大、耗能多的缺点。
[0004]2、由于拦藻网栅的左侧幅面和右侧幅面同时在水中,在水流方向上双层布置,增大了水流阻力,从而影响输水效率。
[0005]3、拦藻网栅采用不锈钢网,透水面积较小,提供藻类的汇集空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水流阻力小、藻类汇集空间大的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以水流方向为由前到后的方向,包括沿左右方向输送的藻类输送机和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上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若干个螺旋提升过滤器,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螺旋提升过滤器的动力传动机构,藻类输送机位于矩形框架上部后侧, 螺旋提升过滤器上部后侧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的出口朝后设置且位于藻类输送机正上方。
[0008]每个螺旋提升过滤器均包括竖向设置且中心线重合的半圆管、整圆管和螺旋叶片,半圆管和整圆管内径相等,半圆管上端与整圆管下端对接,半圆管前侧敞口,半圆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滤孔,螺旋叶片设置在半圆管和整圆管内,螺旋叶片的最大回转直径稍小于半圆管的内径,螺旋叶片上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整圆管内上部的传动轴,传动轴下端与整圆管下端口齐平,传动轴上端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0009]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若干个机壳,每根整圆管上端口均设有一个机壳,电机主轴同轴传动连接有一根驱动轴,驱动轴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驱动轴伸入并穿过所有的机壳,驱动轴上设有位于机壳内的蜗杆段,机壳内转动设与传动轴同轴线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安装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输出轴下端与传动轴上端同轴传动连接。
[0010]矩形框架包括竖向设置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之间水平设有上下间隔布置的若干根横梁,半圆管和整圆管的后侧部固定连接在横梁上,半圆管和整圆管为一体结构,两根纵
梁下端支撑在引水口底部,左侧纵梁的左侧面与引水口左侧壁接触,右侧纵梁的右侧面与引水口右侧壁接触,透水滤孔为长度方向沿竖向的长孔。
[0011]螺旋叶片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透孔。
[0012]整圆管上部前侧开设有位于排料通道上方的平衡气孔。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水流内的藻类在通过引水口时,附着并汇集在位于水面下的半圆管内,积累一定时间(比如1

2个小时)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上的所有螺杆段同时带动一个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输出轴带动传动轴和螺旋叶片转动,螺旋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将汇集在半圆管内的藻类向上输送,将藻类向上输送到整圆管后侧部连接的排料通道后,排料通道前高后低倾斜设置,藻类沿着排料通道向后滑落到藻类输送机上,藻类输送机将藻类向左或向右输送到指定位置。藻类输送机采用链板输送机,在输送过程中,可将水分渗漏下来。
[0014]半圆管内部具有较大的储存空间,同时半圆管与水接触面积相对增大,增大藻类汇集空间,增强了透水能力,在改善过水能力的同时易于藻类的收集,可以很好的将藻类聚集在半圆槽中,方便螺旋叶片旋转捞起藻类。
[0015]矩形框架为螺旋提升过滤器提供支撑,确保半圆管和整圆管不变形,螺旋叶片可正常提升输送藻类。
[0016]动力传动机构采用一个电机带动整根驱动轴旋转,驱动轴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螺旋叶片旋转,从而实现所有的螺旋提升过滤器进行同时提升作业。
[0017]螺旋叶片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具有好的耐磨性、韧性和强度透孔不仅可减轻螺旋叶片的重量和材料用量,螺旋叶片在半圆管内的部分为空心结构,这样可减少水阻,增大半圆管的容量,而且在提升藻类过程中,尤其是藻类进入到整圆管内后,藻类会受到轴向压缩力,这样可使藻类含有的水分被挤压,向下渗流到水体内。由于藻类在整圆管内向上移动时,会将整圆管下端口封闭,平衡气孔起到与大气相通的作用,另外在整圆管内的藻类的水分若较大还可以通过平衡气孔排出。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取消了复杂的传动结构,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螺旋叶片设置在半圆管内,结构十分紧凑,设备故障率也相应减少,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拦同样截面积的引水口,本专利技术的拦藻面积更大,透水效果更好,拦藻量更大,螺旋叶片捞藻间歇式工作,动力小,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以水流方向为由前到后的方向,包括沿左右方向输送的藻类输送机1和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上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若干个螺旋提升过滤器,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螺旋提升过
滤器的动力传动机构,藻类输送机1位于矩形框架上部后侧, 螺旋提升过滤器上部后侧设有排料通道2,排料通道2的出口朝后设置且位于藻类输送机1正上方。
[0021]每个螺旋提升过滤器均包括竖向设置且中心线重合的半圆管3、整圆管4和螺旋叶片5,半圆管3和整圆管4内径相等,半圆管3上端与整圆管4下端对接,半圆管3前侧敞口,半圆管3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滤孔6(图1中示意出来一小部分),螺旋叶片5设置在半圆管3和整圆管4内,螺旋叶片5的最大回转直径稍小于半圆管3的内径,螺旋叶片5上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整圆管4内上部的传动轴(图未示),传动轴下端与整圆管4下端口齐平,传动轴上端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0022]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7和若干个机壳8,每根整圆管4上端口均设有一个机壳8,电机7主轴同轴传动连接有一根驱动轴9,驱动轴9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驱动轴9伸入并穿过所有的机壳8,驱动轴9上设有位于机壳8内的蜗杆段(图未示),机壳8内转动设与传动轴同轴线的输出轴(图未示),输出轴上安装有蜗轮(图未示),蜗轮与蜗杆啮合,输出轴下端与传动轴上端同轴传动连接。
[0023]矩形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水流方向为由前到后的方向,包括沿左右方向输送的藻类输送机和自下而上向后倾斜设置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上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若干个螺旋提升过滤器,矩形框架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螺旋提升过滤器的动力传动机构,藻类输送机位于矩形框架上部后侧, 螺旋提升过滤器上部后侧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的出口朝后设置且位于藻类输送机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螺旋提升过滤器均包括竖向设置且中心线重合的半圆管、整圆管和螺旋叶片,半圆管和整圆管内径相等,半圆管上端与整圆管下端对接,半圆管前侧敞口,半圆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水滤孔,螺旋叶片设置在半圆管和整圆管内,螺旋叶片的最大回转直径稍小于半圆管的内径,螺旋叶片上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整圆管内上部的传动轴,传动轴下端与整圆管下端口齐平,传动轴上端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渠藻类螺旋提升式拦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力阳胡畔张智勇于鹏辉季艳茹陈赫朋耿志彪许三庆张丽娟陈彪邢通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