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45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压管件安装技术领域的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其径向压块的扣压面前侧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径向凸起,径向凸起的内径面与径向压块的前端面的交界处设置为前倒角,径向凸起的内径面的靠后位置设有后槽,前倒角与后槽之间形成沿径向凸出径向凸起的内径面的扣压凸起。径向压块的径向凸起的内径面是凹凸结构,扣压凸起与套筒前后端以及胶管的前端面的位置错开,扣压成型的套筒外形美观,且不会扣伤胶管或套筒。扣伤胶管或套筒。扣伤胶管或套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管件安装
,具体来说,是一种安装于扣压机的工业管扣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扣压机是一种用于扣压管件总成的液压设备,其将所配套的金属接头通过扣压机的模具施加收缩力,将金属接头(又称为套筒)牢固的扣压在所配套的工程机械用高压油管上。扣压机适用于各类机械高低压油管、气管、水管、电缆接头、汽车空调管、汽车动力转向管、机油管、汽油供油管,以及建筑配件、日用热水气管的扣压作业,广泛用于车辆、工程机械、液压机械、焊割设备等行业。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份中国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是201620959721X,申请日2016年08月28日,公告日2017年02月15日,该专利文件的0013段指出“所述压爪3有若干个,压爪均匀安装在固定盘的扣压孔处,压爪3可沿固定盘径向滑动”,相当于压爪装配于扣压机的径向扣压端。在使用过程中,若干压爪(也即模头)沿径向向内移动,以将套筒扣压在胶管端部。
[0004]但是,现有技术的缺陷非常明显,具体是:常规的软管扣压模具均为直线模具,也即径向压块的压合面是直的圆柱面,在扣压工业管时,径向压块容易压坏软管或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压坏软管或接头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其安装于扣压机的径向扣压端,其包括若干沿径向均布的、在扣压时沿径向将金属状套筒扣压于胶管端部的径向压块,所有径向压块的扣压面在扣压状态下组合形成一个容纳胶管穿过的定位通孔;
[0007]设套筒所处的位置为前,所述径向压块的扣压面前侧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径向凸起,所述径向凸起的内径面与径向压块的前端面的交界处设置为前倒角,所述径向凸起的内径面的靠后位置设有后槽,所述前倒角与后槽之间形成沿径向凸出径向凸起的内径面的扣压凸起;
[0008]在扣压状态下,所有径向压块的径向凸起的内径面组合形成定位通孔的前孔部,所有径向压块的前倒角组合形成前孔部的前部倒角,所有径向压块的后槽组合形成前孔部的环形内槽,所述环形内槽正对套筒后端并容纳套筒后端向外径方向翻卷后形成的后翘曲边,所述扣压凸起沿径向抵压套筒侧壁以使套筒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固定贴压胶管端部外侧壁的径向内折部,所述扣压凸起与套筒前后端以及胶管的前端面的位置错开。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本技术中,径向压块的径向凸起的内径面是凹凸结构,扣压凸起与套筒前后端以及胶管的前端面的位置错开,扣压成型的套筒外形美观,且不会扣伤胶管或套筒;
[0011]在扣压过程中,扣压凸起沿径向抵压套筒侧壁以使套筒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固定贴压胶管端部外侧壁的径向内折部,扣压凸起与套筒前后端以及胶管的前端面的位置错开,也即,驱使套筒的侧壁变形并压入胶管的外侧壁,与胶管的外侧壁固定结合,避开了胶管的前端面,从而使得胶管的前端面不会直接受到挤压作用力,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胶管,也很好地保护了套筒。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在扣压前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在扣压前的轴向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在扣压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在扣压后的轴向剖视图。
[0016]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

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

5所示,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其安装于扣压机的径向扣压端,其包括若干沿径向均布的、在扣压时沿径向将金属状套筒2扣压于胶管3端部的径向压块1,径向压块1通过螺钉固定在扣压机的径向扣压端内圆侧,在扣压时受扣压机的驱使沿径向向内移动,以进行扣压操作,径向压块1的径向剖面结构为扇形,所有径向压块1在扣压时相互拼合形成一个圆套状结构,所有径向压块1的扣压面在扣压状态下组合形成一个容纳胶管3穿过的定位通孔4(如图3、4所示)。
[0019]设套筒2所处的位置为前,径向压块1的扣压面前侧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径向凸起11,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与径向压块1的前端面的交界处设置为前倒角14,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的靠后位置设有后槽13,前倒角14与后槽13之间形成沿径向凸出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的扣压凸起12。
[0020]在扣压状态下,所有径向压块1沿径向向内移动,所有径向压块1的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组合形成定位通孔4的前孔部4c,所有径向压块1的前倒角14组合形成前孔部4c的前部倒角,所有径向压块1的后槽13组合形成前孔部4c的环形内槽,环形内槽正对套筒2后端并容纳套筒2后端向外径方向翻卷后形成的后翘曲边2c,扣压凸起12沿径向抵压套筒2侧壁以使套筒2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固定贴压胶管3端部外侧壁的径向内折部2b,扣压凸起12与套筒2前后端以及胶管3的前端面的位置错开,扣压凸起12仅仅与套筒2侧壁接触。
[0021]上述径向压块1的前倒角14正对套筒2前端经扣压变形后形成的圆角端部2a,且胶管3的前端面处于前倒角14的轴向位置,在扣压变形后,套筒2的圆角端部2a处于前倒角14的位置,从而防止结构干涉。
[0022]如图5所示,上述后槽13前侧与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之间设有过渡倒角15,过渡倒角15的角度与套筒2的后翘曲边2c的翘曲角度相适配,以便后翘曲边2c伸入后槽13。
[0023]如图4所示,上述径向压块1的径向凸起11与其扣压面的交界处设置为后倒角4b。
[0024]在扣压过程中,所有径向压块1沿径向向内移动,扣压凸起12沿径向抵压套筒2侧壁以使套筒2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固定贴压胶管3端部外侧壁的径向内折部2b,也即,驱使套
筒2的侧壁变形并压入胶管3的外侧壁,与胶管3的外侧壁固定结合,避开了胶管3的前端面,从而使得胶管3的前端面不会直接受到挤压作用力,同时,套筒2后端向外径方向翻卷形成后翘曲边2c,后翘曲边2c伸入后槽13内,防止套筒2后端边缘直接压入胶管3造成胶管3的损坏,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胶管3,也很好地保护了套筒2。
[0025]如图5所示,在扣压后,套筒2的前端形成了圆角端部2a,胶管3的前端面处于圆角端部2a之内并与套筒2内壁留有一定间隙,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胶管3的前端面。
[0026]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管扣压模具,其安装于扣压机的径向扣压端,其包括若干沿径向均布的、在扣压时沿径向将金属状套筒(2)扣压于胶管(3)端部的径向压块(1),所有径向压块(1)的扣压面在扣压状态下组合形成一个容纳胶管(3)穿过的定位通孔(4),其特征在于:设套筒(2)所处的位置为前,所述径向压块(1)的扣压面前侧设有沿径向凸出的径向凸起(11),所述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与径向压块(1)的前端面的交界处设置为前倒角(14),所述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的靠后位置设有后槽(13),所述前倒角(14)与后槽(13)之间形成沿径向凸出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的扣压凸起(12);在扣压状态下,所有径向压块(1)的径向凸起(11)的内径面组合形成定位通孔(4)的前孔部(4c),所有径向压块(1)的前倒角(14)组合形成前孔部(4c)的前部倒角,所有径向压块(1)的后槽(13)组合形成前孔部(4c)的环形内槽,所述环形内槽正对套筒(2)后端并容纳套筒(2)后端向外径方向翻卷后形成的后翘曲边(2c),所述扣压凸起(12)沿径向抵压套筒(2)侧壁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烜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诺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