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12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管体、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连接头和切换组件。该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在进行首次气管插管时,通过操作切换组件,使连接头与第三管路连通,麻醉药会从前喷口喷出,从而能够对患者的声门口和气道黏膜进行表麻。而对于短期内需要留置该气管导管的患者来说,在对套囊进行放气操作后,麻醉医师通过操作切换组件,使连接头分别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麻醉药会分别从左喷口和右喷口喷出,从而能够对管体周围的气道黏膜进行反复的表面麻醉,麻醉药作用范围更大,且更加均匀,提高了对气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效果,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降低了术后风险。降低了术后风险。降低了术后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气管导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气管导管插入病人气管中从而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麻醉、急救治疗中的常用方法,由于在插入气管导管的过程中对病人具有强烈的刺激,因此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强烈的气道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0003]目前,为减少气管导管对气道的刺激性,一般在气管导管的套囊表面涂抹局麻药乳膏或胶浆制剂。但是,局麻药乳膏或胶浆制剂并不能对接触气管导管的气道黏膜和声门口进行完全且快速有效的局部麻醉。此外,乳膏起效和持续时间不确定且容易结块形成气道异物,甚至气道阻塞。
[0004]并且,对于需短期内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现有的气管导管无法对导管周围的气道黏膜进行反复的表面麻醉,从而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呛咳、躁动、剧烈吞咽等不耐管的反应,并诱发强烈的心血管反应,进而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以及心脏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以提高对声门口和气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效果,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降低术后风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包括管体,其具有套囊,所述管体设置有左喷口、右喷口和前喷口,所述左喷口与所述右喷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管体的周向外壁上并靠近所述套囊,所述前喷口开设在所述管体的前端壁上;第一管路,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与所述左喷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管体外;第二管路,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与所述右喷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管体外;第三管路,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与所述前喷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管体外;连接头,其用于连接注射器;以及切换组件,其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或者所述切换组件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或者所述切换组件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喷雾头,所述第一喷雾头设置在所述左喷口内;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喷雾头,所述第二喷雾头设置在所述右喷口内;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喷雾头,所述第三喷雾头设置在所述前喷口内。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喷雾头的喷口端和所述第二喷雾头的喷口端均朝所述套囊一方倾斜,所述第一喷雾头与所述第二喷雾头沿所述管体的轴线呈对称布置。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头为鲁尔接头。
[0010]优选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分
别与所述连接头、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阀芯呈圆柱状,所述阀芯转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阀芯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
[0011]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连接头时,所述阀芯同时阻断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连接头连通;
[0012]当所述第二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连接头时,所述阀芯同时阻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连接头连通;
[0013]当所述第三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连接头时,所述阀芯同时阻断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连接头连通。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液口、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三通道的进液口的轴线均沿所述阀芯的径向延伸;所述连接头的出液口、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液口、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液口和所述第三通道的进液口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5]优选地,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连接柱和旋钮部,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阀芯的端壁上,并与所述阀芯同轴布置,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阀座的端壁后伸出所述阀座外,所述旋钮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柱背离所述阀芯的一端。
[0016]优选地,还包括指示针,所述指示针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并位于所述阀座与所述旋钮部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阀芯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每个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在进行首次气管插管时,通过操作切换组件,使连接头与第三管路连通,麻醉药会从前喷口喷出,从而能够对患者的声门口和气道黏膜进行表麻。而对于短期内需要留置该气管导管的患者来说,在对套囊进行放气操作后,麻醉医师通过操作切换组件,使连接头分别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连通,麻醉药会分别从左喷口和右喷口喷出,从而能够对管体周围的气道黏膜进行反复的表面麻醉,麻醉药作用范围更大,且更加均匀,提高了对气道黏膜的表面麻醉效果,从而增加了患者的耐受性,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降低了术后风险。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左喷口和前喷口的局部示意图;
[0023]图3为该气管导管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右喷口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5为切换组件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阀座与连接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9为第三通道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0为第一通道分别连通连接头和第一管路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11为第二通道分别连通连接头和第二管路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12为第三通道分别连通连接头和第三管路的剖面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
[0034]10

管体,11

套囊,12

左喷口,13

右喷口,14

前喷口,15

充气管路,16

单向阀;
[0035]20

第一管路,21

第一喷雾头;
[0036]30

第二管路,31

第二喷雾头;
[0037]40

第三管路,41

第三喷雾头;
[0038]50

连接头;
[0039]60

切换组件,61

阀座,611

容纳腔,6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其具有套囊,所述管体设置有左喷口、右喷口和前喷口,所述左喷口与所述右喷口分别开设在所述管体的周向外壁上并靠近所述套囊,所述前喷口开设在所述管体的前端壁上;第一管路,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与所述左喷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管体外;第二管路,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与所述右喷口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管体外;第三管路,其设置在所述管体的管壁内并与所述前喷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管体外;连接头,其用于连接注射器;以及切换组件,其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或者所述切换组件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或者所述切换组件用于使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三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喷雾头,所述第一喷雾头设置在所述左喷口内;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喷雾头,所述第二喷雾头设置在所述右喷口内;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喷雾头,所述第三喷雾头设置在所述前喷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雾头的喷口端和所述第二喷雾头的喷口端均朝所述套囊一方倾斜,所述第一喷雾头与所述第二喷雾头沿所述管体的轴线呈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鲁尔接头。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气道表面麻醉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丽娟杨斌王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