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车灯
,具体为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照明系统的快速发展,前照灯造型越来越细长,为了适应该趋势,传统的模组透镜一般都是对称的,现阶段很多模组透镜需要做成随形(异形),这就导致本身就细长条的透镜,还需要保持随形倾斜,这对突破传统透镜模组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开辟细长透镜模组已然迫在眉睫。
[0003]在现有的市场需求中,需要设计窄透镜,再加上受到模组透镜随形倾斜的限制,传统的反射式模组透镜以及投射式模组透镜,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响应轻量化的设计,提高光学系统的稳定性,且适用于前灯细长条的窗口,本申请公开的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应用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包括:远近光发光组件;以及透镜,透镜位于远近光发光组件的一端,用于接收远近光发光组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远近光发光组件;以及透镜,所述透镜位于所述远近光发光组件的一端,用于接收所述远近光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并射出;以及饰圈,所述饰圈用于将所述远近光发光组件与所述透镜之间的光路遮蔽;以及补充光源,所述补充光源发出的光路指向所述饰圈;以及反射碗,所述反射碗用于将所述补充光源发出的光路反射,反射后的光路指向所述透镜,经透镜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碗为设置于所述饰圈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上涂覆有反光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光件,所述遮光件置于所述补充光源与所述透镜之间,用以遮蔽所述补充光源发出的光线。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式与投射式一体化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有:透镜本体;以及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一侧,凸向所述透镜本体;以及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另一侧,也凸向所述透镜本体,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远近光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以及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也位于所述透镜本体的另一侧,其凹向所述透镜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群,鲁力,姜建伟,张棱,
申请(专利权)人:大茂伟瑞柯车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