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结构及音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59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减振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减振件,减振件包括减振部和固定连接于减振部一侧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减振部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第二壳体的卡扣位或反止位抵接。该减振结构通过在第一壳体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并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就能够使得减振件可靠连接在第一壳体上,则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拆过程中,由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作用,就使得减振件不会与第一壳体产生分离,进而保证减振件的稳定性能。进而保证减振件的稳定性能。进而保证减振件的稳定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振结构及音频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音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减振结构及音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音箱等音频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也越来越享受音箱的人机交互功能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0003]现有技术中,音箱通常都会设置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两个壳体的连接处还需设置卡扣和/或反止(塑胶机壳类产品的机壳上壳与下壳间通常设置有止口和反止口,并通过两者的凹凸结构的卡接形式来实现定位和限位的效果)等连接结构,同时,两个壳体的卡扣配合处以及反止配合处通常都会粘设泡棉,以减缓两个壳体之间的振动噪音;然而,两个壳体在组装或者拆卸过程中,卡扣配合处以及反止配合处粘设的泡棉很容易被刮伤损坏或者被刮落,稳定性较差,进而容易使得两个壳体之间的减振效果较差,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减振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减振件的稳定性较差,从而使得减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减振结构,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有第一连接部;
[0008]减振件,所述减振件包括减振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减振部一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所述减振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卡扣位或反止位抵接。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连接孔配合的连接柱。
[0010]可选的,所述减振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柱上远离所述减振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减振部分别抵接于所述连接孔的两端。
[0011]可选的,所述减振件为软胶材质,所述减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部一体成型。
[0012]可选的,所述减振件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柱周侧;所述连接孔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的第三连接部。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块,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与所述限位凸块适配的连接槽。
[0014]可选的,所述限位凸块远离所述减振部的一端的外形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凸块靠近所述减振部的一端的外形尺寸。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音频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减振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通过将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壳体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在一起,就能够使得减振件可靠连接在第一壳体上,从而使得减振件固定在第一壳体上,则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装拆过程中,由于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作用,就使得减振件不会与第一壳体产生分离,进而能够保证减振件的稳定性能,从而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持续具有较佳的减振功能,以保证其减振效果,进而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结构的剖视图一,此时减振件设于反止上;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2中A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结构的剖视图二,此时减振件设于卡扣上;
[0023]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上述图中:2、壳体;21、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3、第一连接部;3、减振件;31、减振部;32、第二连接部;33、第一限位部;34、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其中,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处理描述形成一定的顺序,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或步骤是能够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的,且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或步骤完成时,对应处理可以被终止,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前面所述的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本技术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请结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包括:
[0029]壳体2,壳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3;
[0030]减振件3,减振件3包括减振部31和固定连接于减振部31一侧的第二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23配合连接,减振部31远离第二连接部32的一侧与第二壳体22的卡扣位或反止位抵接。
[0031]根据上述方案,通过将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壳体21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3配合连接在一起,就能够使得减振件3可靠连接在第一壳体21上,从而使得减振件3固定在第一壳体21上,则在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装拆过程中,由于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23之间的连接作用,就使得减振件3不会与第一壳体21产生分离,进而能够保证减振件3的稳定性能,从而使得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持续具有较佳的减振功能,以保证其减振效果,进而便于使用。
[0032]具体的,第一连接部23包括连接孔,第二连接部32包括与连接孔配合的连接柱;从而通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的相互配合,就能够将减振件3有效连接在第一壳体21上,则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在装拆过程中,就能够避免减振件3与第一壳体21产生分离的状况,进而保证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具有较佳的减振效果。
[0033]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减振件3能够更加牢固的连接在第一壳体21上,以降低减振件3与第一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的卡扣位和/或反止位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3);减振件(3),所述减振件(3)包括减振部(31)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减振部(31)一侧的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3)配合连接,所述减振部(3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壳体(22)的卡扣位或反止位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3)包括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32)包括与所述连接孔配合的连接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3)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3),所述第一限位部(33)设于所述连接柱上远离所述减振部(31)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33)和所述减振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勤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