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47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包括平台地面饰面层、防水卷材、平台上保温层、阻水圈、PVC套管、PVC雨水管、平台顶棚饰面层、平台底保温层、预制水平平台构件和A级保温材料,其中,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为预制构件,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上预留穿管洞口,与建筑主体预制外墙通过现浇混凝土相连。有益效果为部分构件可以采用现场支模和现场制作,实现了可移动式预制工厂的功能,减少了湿作业,省略了构件的运输过程,因而避免了运输造成的构件破损,提高了建造速度,减少了建筑垃圾。可以实现与框架结构如建筑主体预制外墙相协调的配套安装,解决实际工程中预制水平平台构件打孔偏差的问题,加快拼装速度,提升拼装质量。提升拼装质量。提升拼装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年来发展迅速,设计工程数量逐渐增加,将这两部分技术相结合的案例为数不多,相关案例急需进行专利保护相关技术。
[0003]如现有技术CN208235820U提出了一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阳台露台穿墙雨水管结构,包括雨水管、内外墙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雨水管为L型,横向段穿过由内墙保温层、混凝土墙体和外墙保温层组成的墙体,竖向段位于外墙保温层的外侧;所述雨水管入口处的阳台露台地面设置防水层;所述雨水管横向段与混凝土墙体之间填充岩棉或细石混凝土形成填充层。由于本技术在雨水管和混凝土墙体之间增加填充层,并在混凝土墙体与内墙保温层之间、混凝土墙体与外墙保温层之间设置隔气层,防止了雨水管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热量传递,实现了被动式房屋保温节能性能。由于本技术在雨水管的入口处设置附加防水层,现了被动式房屋的防水气密性要求和经久耐用的要求。又如CN110397228A公开了一种钢构厂房复合压型彩钢板外墙预制支架管箍安装雨水管的施工方法,包括支架管箍,所述支架管箍包括垫板、连接杆和2个半圆形管箍,所述2个半圆形管箍上设有螺栓孔,该2个半圆形管箍通过螺栓连接成圆形的管箍,连接杆一端与1个半圆形管箍固定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垫板焊接,该垫板上设有螺钉孔;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管道定位放线、管道预制加工、预制支架管箍、雨水斗安装、雨水立管安装、雨水横管安装以及管道试验步骤进行安装;本专利技术轻便快捷,节省人力,施工速度快,缩短工期,节能降耗,投入的成本非常少,获得效果却相当好;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需要大型设备。
[0004]但是,现有技术并不能解决如下技术问题: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常采用预制混凝土三明治外墙板作为外围护系统,采用预制水平构件作为阳台板、设备平台或空调板,而往往将建筑雨水、冷凝水等排水管布置于水平构件上,雨水管等穿过水平构件时会产生冷桥,当开洞位置距离外围护墙较近时,对于超低能耗建筑会形成不利的热桥情况,因此该位置的构造节点既需要满足装配式构件设计的要求,又需要满足超低能耗设计要求。传统的设计规范、图集并未对该种情况下的建筑构造设计提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其主要解决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预制水平构件如阳台板、设备平台或空调板等室外平台上穿管雨水管、冷凝水管等的构造设计问题。
[0006]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包括平台地面饰面层、防水卷材、平台上保温层、阻水圈、PVC套管、PVC雨水管、平台顶棚饰面层、平台底保温层、预制水平平台构件和A级保温材料,其中,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为预制构件,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
构件上预留穿管洞口,与建筑主体预制外墙通过现浇混凝土相连。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PVC雨水管穿过预留洞口及PVC套管,所述的PVC雨水管两侧填塞A级保温材料,所述的A级保温材料厚度为40

50mm。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上侧依次设有平台上保温层、防水卷材和平台地面饰面层,在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下侧依次设置平台底保温层和平台顶棚饰面层。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PVC套管与平台地面饰面层交界位置一圈内设有阻水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A级保温材料为满足A级燃烧性能且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保温材料。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A级保温材料为保温岩棉板或岩棉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平台上保温层和平台底保温层均采用A级保温材料。
[0013]与现有做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
[0014]部分构件可以采用现场支模和现场制作,实现了可移动式预制工厂的功能,减少了湿作业,省略了构件的运输过程,因而避免了运输造成的构件破损,提高了建造速度,减少了建筑垃圾。可以实现与框架结构如建筑主体预制外墙相协调的配套安装,解决实际工程中预制水平平台构件打孔偏差的问题,加快拼装速度,提升拼装质量。按照上述构造,安装A级保温材料后,保温层厚度根据实验测试,节能率设计标准有所提升。
[0015]采用预压阻水圈等密封构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构造的漏水和渗漏的质量通病,有效改善建筑外墙连接部位能耗较高的现象,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节能保温防水功能。采用保温层下设置饰面层的构造,不仅省略了涂料和外挂板等传统外饰面,降低了建造成本,而且整体建筑有一种朴素洁净的自然美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图示。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平台地面饰面层;2——防水卷材;3——平台上保温层;4——阻水圈;5——PVC套管;6——PVC雨水管;7——平台顶棚饰面层;8——平台底保温层;9——预制水平平台构件;10——A级保温材料;11——预制混凝土外叶板;12——夹心保温;13——预制混凝土内叶板;14——内墙饰面层;15——现浇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附图1,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包括平台地面饰面层1、防水卷材2、平台上保温层3、阻水圈4、PVC套管5、PVC雨水管6、平台顶棚饰面层7、平台底保温层8、预制水平平台构件9和A级保温材料10等。预制水平平台构件9在工厂进行预制生产,并按设计要求预留穿管洞口,构件现场进行安装,通过现浇混凝土15与建筑主体预制外墙相连。现场施工时应先安装PVC套管5,随后将PVC雨水管6穿过预留洞口及套管内,最后在其中填塞A级保温材料10,该保温材料厚度取值40

50mm,并保证套管与雨水管之间填塞密实无缝隙。在预制水平构件上侧依次施工平台上保温层3、防水卷材2、平台地面饰面层1、在预制水平构件下侧依次施工平台底保温层8、平台顶棚饰面层7。在PVC套管与平台地面饰面
层交界位置一圈内设置阻水圈4。所述的A级保温材料10为满足A级燃烧性能且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能力的保温材料,常采用保温岩棉板、岩棉条等材料。所述的平台上保温层2应采用防水性、耐磨性、抗震动能力好的A级保温材料。所述的平台底保温层8应采用轻质、防水性好、抗震动能力好的A级保温材料。
[0020]统的设计规范、图集并未对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预制水平室外平台雨水管穿管节点提出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即兼顾装配式、超低能耗两项技术的设计要求,对预制水平构件——室外平台位置雨水管穿管的构造设计、室外平台保温材料及相关构造设计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包括平台地面饰面层(1)、防水卷材(2)、平台上保温层(3)、阻水圈(4)、PVC套管(5)、PVC雨水管(6)、平台顶棚饰面层(7)、平台底保温层(8)、预制水平平台构件(9)和A级保温材料(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9)为预制构件,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9)上预留穿管洞口,与建筑主体预制外墙通过现浇混凝土(1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C雨水管(6)穿过预留洞口及PVC套管(5),所述的PVC雨水管(6)两侧填塞A级保温材料(10),所述的A级保温材料(10)厚度为40

5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室外平台穿管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预制水平平台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恒瑞郝生鑫王祺马伊硕高庆牛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