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39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座,在所述检测座内固定有真空泵,在所述检测座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以及检漏仪,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中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升降气缸,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顶部固定有下模,所述下模内形成有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分别通过气路与所述真空泵、检漏仪连通,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升降导轨,在两侧的第一升降导轨之间跨设有与所述下模相配合的上模,在后侧的第一升降导轨上固定有带动上模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带来的漏检或重复检测现象,不仅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到动力电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安装电池的电池壳,一般电池壳制造要经过焊接、机加以及最后的气密检测等工序。因此,在电池壳的加工过程中,气密检测设备不可或缺。经过焊接、机加之后,整块电池壳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缺陷、漏气等现象均需要通过气密检测才能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后期补救处理,才能达至产品合格。
[0003]现在多采用通气方式检测电池壳气密性,这种方式需要操作人员在通气时在电池壳焊缝表面撒水,通过观测是否存在气泡而确定是否漏气。这个过程由于人为因素的不可控性,可能某些小气泡不能被检出或出现漏检或重复检测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该装置检测方便,检测结果可靠。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检测座,在所述检测座内固定有真空泵,在所述检测座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以及检漏仪,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中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升降气缸,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顶部固定有下模,所述下模内形成有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分别通过气路与所述真空泵、检漏仪连通,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升降导轨,在两侧的第一升降导轨之间跨设有与所述下模相配合的上模,在后侧的第一升降导轨上固定有带动上模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之间设置有控制阀,该控制阀接入所述检测腔体与真空泵之间的气路中。
[0008]进一步的,在相邻两个第一升降气缸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导轨,所述下模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二升降导轨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座采用框架式结构。
[0010]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检测操作方便,检测时将待检测电池壳放入检测腔体内,控制第一升降气缸带动下模向上移动,控制第二升降气缸带动上模向下移动,将电池壳体夹紧固定并将检测腔体密封,然后通过真空泵抽真空,最后由检漏仪向电池壳内充入氦气后完成对电池壳是否存在泄露的检测,检测完成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与第二升降气缸复位,取出电池壳产品;上述过程采用自动检测,且检测结果由检漏仪得出,相较于传统技术,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带来的漏检或重复检测现象,不仅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座1,在所述检测座1内固定有真空泵2,在所述检测座1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以及检漏仪3,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中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升降气缸4,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的顶部固定有下模5,所述下模5内形成有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分别通过气路与所述真空泵2、检漏仪3连通,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升降导轨6,在两侧的第一升降导轨6之间跨设有与所述下模5相配合的上模7,在后侧的第一升降导轨6上固定有带动上模7升降的第二升降气缸8。
[0016]本例中,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之间设置有控制阀9,该控制阀9接入所述检测腔体与真空泵2之间的气路中。通过控制阀9对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气路进行选通,可以实现一个工位上下料的同时另一个工位检测,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本装置的检测效率。
[0017]优选的,在相邻两个第一升降气缸4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导轨10,所述下模5通过滑块11与所述第二升降导轨10滑动连接,通过第二升降导轨可以与多个第一升降气缸4相配合,使得下模5能够整体向上、向下移动,确保其能够与上模7尽可能长时间的密闭配合,进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能够有效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8]所述第一升降气缸4并排设于下模5的左右两侧,从而进一步的确保下模5能够整体向上、向下移动。
[0019]优选的,所述检测座1采用框架式结构,从而可以减轻装置的自重,进而可以降低装置的实现成本。
[0020]检测时将待检测电池壳放入检测腔体内,控制第一升降气缸4带动下模5向上移动,控制第二升降气缸8带动上模7向下移动,将电池壳体夹紧固定并将检测腔体密封,然后通过真空泵2抽真空,最后由检漏仪3向电池壳内充入氦气后完成对电池壳是否存在泄露的检测(若泄露则电池壳内的气压会发生变化),检测完成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4与第二升降气缸8复位,取出电池壳产品;上述过程采用自动检测,且检测结果由检漏仪3得出,相较于传统技术,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带来的漏检或重复检测现象,不仅有效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提高了检测效率。
[0021]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座,在所述检测座内固定有真空泵,在所述检测座的上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以及检漏仪,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中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升降气缸,在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顶部固定有下模,所述下模内形成有检测腔体,所述检测腔体分别通过气路与所述真空泵、检漏仪连通,在所述第一检测工位与第二检测工位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升降导轨,在两侧的第一升降导轨之间跨设有与所述下模相配合的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雷蒋荣华张波王先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泰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