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38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涡旋压缩机,其中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静涡盘、端盖、动涡盘,静涡盘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端盖连接,端盖上具有第一补气通道,螺纹连接件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其两端的中心通孔,第一补气通道内的冷媒能够经由中心通孔可控地被引导至静涡盘与动涡盘之间形成的压缩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将静涡盘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端盖连接,静涡盘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小,有利于压缩机的减重以及结构的紧凑化设计,另一方面,螺纹连接件具有的中心通孔与第一补气通道连通以将补气冷媒引导至压缩腔内,从而使压缩机补气结构得到简化,泵体组件结构也进一步紧凑。也进一步紧凑。也进一步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涡旋压缩机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行业车用涡旋压缩机中,压缩机泵体补气多在对应补气压缩腔体的背面的排气区开设多个补气孔及补气通道以分别向动静涡盘之间形成的压缩腔(一个或者更多)中补气,降低压缩腔体的温度,同时增加压缩气体的量。目前的静涡盘的固定方式多为端盖与上支架夹持的方式,这需要静涡盘的外缘位置设置相对应的定位结构(例如外缘凸起),静涡盘的质量则相对较大,同时为能够形成对压缩腔的补气,需要在静涡盘上单独设置补气通孔以与泵体补气通道形成连通,静涡盘结构设计的较为复杂、泵体组件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涡旋压缩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静涡盘的质量较大、结构较为复杂,泵体组件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静涡盘、端盖、动涡盘,所述静涡盘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端盖上具有第一补气通道,所述螺纹连接件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其两端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一补气通道内的冷媒能够经由所述中心通孔可控地被引导至所述静涡盘与所述动涡盘之间形成的压缩腔内。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连接件具有螺柱以及处于所述螺柱一端的螺头,所述端盖上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静涡盘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螺头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内,所述螺柱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涡盘包括静盘基板,所述静盘基板上覆盖有耐磨密封板,所述耐磨密封板与所述压缩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补气孔。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气孔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补气孔通过所述补气连通通道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气连通通道构造于所述静盘基板朝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和/或,所述补气连通通道构造于所述耐磨密封板朝向所述静涡盘的一侧。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连接件具有螺柱以及处于所述螺柱一端的螺头,所述端盖上具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静涡盘上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头处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内,所述螺柱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孔底向所述动涡盘一侧延伸贯穿形成与所述压缩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补气孔。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通孔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同时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连通;和/或,所述螺头与所述第一补气通道之间形成有中间补气腔。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柱的远离所述螺头的一端与与之配合的静涡盘或者端
盖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具有伸入所述中心通孔的第一密封凸环,和/或,所述第一密封环具有朝向所述静涡盘或者端盖一侧凸起的第二密封凸环。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头与与之配合的端盖或者静涡盘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具有凸出其端面的第三密封凸环。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涡旋压缩机,一方面将静涡盘通过螺纹连接件与端盖连接,从而无需为了保证现有技术中的上支架与端盖两者对静涡盘的夹持稳定可靠性将静涡盘的径向尺寸设计较大且在基板的外周边缘设置对应的定位结构,静涡盘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小,有利于压缩机的减重以及结构的紧凑化设计,另一方面,螺纹连接件具有的中心通孔与第一补气通道连通以将补气冷媒引导至压缩腔内,从而使压缩机补气结构得到简化,泵体组件结构也进一步紧凑。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图2中的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的第二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中的耐磨密封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与图5中的耐磨密封板匹配的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图1中的耐磨密封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与图7中的耐磨密封板匹配的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1中A

A视角下的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依次在吸气闭合时(a)

向压缩腔补气(b)

补气结束(c)三状态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6]1、静涡盘;11、第一连接通孔;12、静盘基板;13、静涡旋齿;2、端盖;21、第一补气通道;22、中间补气腔;3、螺纹连接件;31、中心通孔;4、动涡盘;5、耐磨密封板;51、补气孔;52、补气连通通道;61、第一密封环;611、第一密封凸环;612、第二密封凸环;62、第二密封环;621、第三密封凸环;101、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结合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包括静涡盘1、端盖2、动涡盘4,其中静涡盘1与动涡盘4两者对置且能够相对平动以实现冷媒压缩目的,静涡盘1通过螺纹连接件3(例如螺栓)与端盖2连接,端盖2上具有第一补气通道21,螺纹连接件3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其两端的中心通孔31,第一补气通道21内的冷媒能够经由中心通孔31可控地被引导至静涡盘1与动涡盘4之间形成的压缩腔内。该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将静涡盘1通过螺纹连接件3与端盖2连接,从而无需为了保证现有技术中的上支架与端盖两者对静涡盘的夹持稳定可靠性将静涡盘1的径向尺寸设计较大且在基板的外周边缘设置对应的定位结构,静涡盘1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小,有利于压缩机
的减重以及结构的紧凑化设计,另一方面,螺纹连接件3具有的中心通孔31与第一补气通道21连通以将补气冷媒引导至压缩腔内,从而使压缩机补气结构得到简化,泵体组件(也即前述的动涡盘4、静涡盘1、端盖2等部件所构成的组件)结构也进一步紧凑。本技术的补气结构实现了静盘固定结构与泵体组件的补气结构的有机结合,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以及空间占据,有利于降低成本。能够理解的是,由于补气结构的设置,能降低压缩排气温度,扩大压缩比运行工况范围,提高压缩机可靠性,同时采用补气或补液能提升吸气量,增加制冷制热能力、提高压缩机效率,具有良好效果。
[0028]具体而言,参见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螺纹连接件3具有螺柱以及处于螺柱一端的螺头,端盖2上具有第一螺纹孔,静涡盘1上具有与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通孔11,螺头处于第一连接通孔11内,螺柱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内,也即静涡盘1被可拆卸地连接于端盖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盘(1)、端盖(2)、动涡盘(4),所述静涡盘(1)通过螺纹连接件(3)与所述端盖(2)连接,所述端盖(2)上具有第一补气通道(21),所述螺纹连接件(3)具有沿其轴向贯通其两端的中心通孔(31),所述第一补气通道(21)内的冷媒能够经由所述中心通孔(31)可控地被引导至所述静涡盘(1)与所述动涡盘(4)之间形成的压缩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连接件(3)具有螺柱以及处于所述螺柱一端的螺头,所述端盖(2)上具有第一螺纹孔,所述静涡盘(1)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对应的第一连接通孔(11),所述螺头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11)内,所述螺柱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1)包括静盘基板(12),所述静盘基板(12)上覆盖有耐磨密封板(5),所述耐磨密封板(5)与所述压缩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补气孔(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孔(51)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补气孔(51)通过补气连通通道(5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补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连通通道(52)构造于所述静盘基板(12)朝向所述动涡盘(4)的一侧,和/或,所述补气连通通道(52)构造于所述耐磨密封板(5)朝向所述静涡盘(1)的一侧。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陈肖汕徐嘉吕浩福邓瑞卢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