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3212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属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和组装壳,组装壳位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下方,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顶端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号入料斗和二号入料斗,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安装架和电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一号入料斗、二号入料斗、组装壳、安装架、辅助块、一号伺服电机、一号电机轴、一号搅拌叶和二号搅拌叶,能够对石墨负极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将吸附在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内部的原料进行刮除,并在充分混合后对其进行挤出下料,不仅节省了物料,并且提升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工作效率。升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工作效率。升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处理
,具体地说,涉及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负极原料在生产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对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原料进行混合,而现有的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在作业过程中,受混合釜和搅拌叶片形状限制,搅拌效率低,容易导致物料混合不充分,并且由于混合物料材质特点,在搅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侧壁残留以及下料堵塞的问题,不仅浪费物料,还降低了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故而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进。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包括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和组装壳,所述组装壳位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下方,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顶端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号入料斗和二号入料斗,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安装架和电机架,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内壁固装有辅助块,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通过电机架安装有一号伺服电机,所述一号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号电机轴,所述一号电机轴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一号搅拌叶和二号搅拌叶。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组装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挤出组件,所述挤出组件包括挤出管、二号伺服电机、二号电机轴和螺旋板,所述挤出管连通在组装壳的底端,所述二号伺服电机安装在挤出管的内部,所述二号电机轴的一端安装在二号伺服电机,所述螺旋板安装在二号电机轴另一端的外表面。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安装架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和组装壳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螺栓,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通过螺栓固装在组装壳的顶端。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电机轴的外部套设有一号轴承,所述一号电机轴通过一号轴承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搅拌叶与辅助块相互交错,所述一号搅拌叶的外表面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二号搅拌叶的外表面与组装壳的内壁转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组装壳的外表面设置有筛分组件,所述筛分组件包括组装架、组装框、筛网、一号导流板和二号导流板,所述组装架固装在组装壳的外表面,所述组装框固装在组装架的内壁,所述筛网固装在组装框的内壁,所述一号导流板和二号导流板均固装在组装架的内壁。
[0010]有益效果:当需要对石墨负极原料进行混合时,先通过一号入料斗和二号入料斗将原料投入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内部,随后启动一号伺服电机,通过一号电机轴同步带动一号搅拌叶和二号搅拌叶进行转动,在与辅助块的相互配合下,对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内部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将吸附在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内壁的原料同步刮下,随后将混合后的原料压入挤出管的内部,启动二号伺服电机,在二号电机轴的带动下通过螺旋板将挤出管内部的原料进行挤出,挤出的原料掉落在筛网的内部,较为细腻的原料通过网眼掉落在二号导流板的上方进行滚落,较大的原料顺着筛网滚落在一号导流板的上方进行滚落,通过设置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一号入料斗、二号入料斗、组装壳、安装架、辅助块、一号伺服电机、一号电机轴、一号搅拌叶和二号搅拌叶,能够对石墨负极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将吸附在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内部的原料进行刮除,并在充分混合后对其进行挤出下料,不仅节省了物料,并且提升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挤出组件,能够对经过混合下料的石墨负极原料进行匀速的挤出。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2]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剖视爆炸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剖视侧视图;
[0017]图5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剖视俯视图。
[0018]图中:1、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2、一号入料斗;3、二号入料斗;4、组装壳;5、安装架;6、辅助块;7、一号伺服电机;8、一号电机轴;9、一号搅拌叶;10、二号搅拌叶;11、挤出管;12、二号伺服电机;13、二号电机轴;14、螺旋板;15、组装架;16、组装框;17、筛网;18、一号导流板;19、二号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包括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和组装壳4,组装壳4位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下方,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顶端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号入料斗2和二号入料斗3,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安装架5和电机架,安装架5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孔,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和组装壳4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螺栓,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通过螺栓固装在组装壳4的顶端,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内壁固装有辅助块6,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通过电机架安装有一号伺服电机7,一号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一号电机轴8,一号电机轴8的外部套设有一号轴承,一号电机轴8通过一号轴承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转动连接,一号电机轴8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一号搅拌叶9和二号搅拌叶10,一号搅拌叶9与辅助块6相互交错,一号搅拌叶9的外表面
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内壁转动连接,二号搅拌叶10的外表面与组装壳4的内壁转动连接。
[0021]通过设置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一号入料斗2、二号入料斗3、组装壳4、安装架5、辅助块6、一号伺服电机7、一号电机轴8、一号搅拌叶9和二号搅拌叶10,能够对石墨负极原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将吸附在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内部的原料进行刮除,并在充分混合后对其进行挤出下料,不仅节省了物料,并且提升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工作效率
[0022]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组装壳4的外表面设置有挤出组件,挤出组件包括挤出管11、二号伺服电机12、二号电机轴13和螺旋板14,挤出管11连通在组装壳4的底端,二号伺服电机12安装在挤出管11的内部,二号电机轴13的一端安装在二号伺服电机12,螺旋板14安装在二号电机轴13另一端的外表面。
[0023]通过设置挤出组件,能够对经过混合下料的石墨负极原料进行匀速的挤出。
[0024]具体的,如图1至图4所示,组装壳4的外表面设置有筛分组件,筛分组件包括组装架15、组装框16、筛网17、一号导流板18和二号导流板19,组装架15固装在组装壳4的外表面,组装框16固装在组装架15的内壁,筛网17固装在组装框16的内壁,一号导流板18和二号导流板19均固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包括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和组装壳(4),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壳(4)位于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下方,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顶端的两侧分别连通有一号入料斗(2)和二号入料斗(3),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安装架(5)和电机架,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的内壁固装有辅助块(6),所述石墨负极原料混合罐(1)通过电机架安装有一号伺服电机(7),所述一号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安装有一号电机轴(8),所述一号电机轴(8)的外表面分别固装有一号搅拌叶(9)和二号搅拌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壳(4)的外表面设置有挤出组件,所述挤出组件包括挤出管(11)、二号伺服电机(12)、二号电机轴(13)和螺旋板(14),所述挤出管(11)连通在组装壳(4)的底端,所述二号伺服电机(12)安装在挤出管(11)的内部,所述二号电机轴(13)的一端安装在二号伺服电机(12),所述螺旋板(14)安装在二号电机轴(13)另一端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石墨负极原料的混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创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