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319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该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包括地下湿泥暂存仓、地上湿泥缓冲仓和螺旋输送装置,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通过所述螺旋输送装置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连接,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的顶部开设有污泥进料口,所述污泥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格栅;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污泥输送通道,所述污泥输送通道的进料端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的底部连接,出料端与原煤输送装置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湿污泥输送到燃煤电厂进行掺烧,较好地处理污泥,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连续不间断地将污泥输送至原煤输送装置中,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污泥的掺加量。而最大限度保证污泥的掺加量。而最大限度保证污泥的掺加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生活污泥、工业污泥彻底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是城市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若将污泥全部用于填埋,将占用大量的填埋土地,其次,由于污泥中含有的有害物质经过雨水侵蚀和渗漏,会不同程度地污染地下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的威胁。随着环保日益趋严,污泥焚烧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填埋土地,真正实现污泥处置的无害化、资源化,还可以产生热值节约燃煤。
[0003]为鼓励燃煤电厂协同处置污泥,国家出台了法律支持、技术指导、经济补贴和鼓励政策,全面促进燃煤电厂参与无害化处置污泥。
[0004]污泥处理的总目标是确保污泥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致对人类及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危害。污泥的处理先后经过了海洋投弃、土地填埋、堆肥化、干燥和焚烧等多种处理方法,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污泥的焚烧在污泥的最终处置方法中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0005]卫生填埋操作相对简单,投资费用较小,处理费用较低,适应性强。但是其侵占土地严重,如果防渗技术不够,将导致潜在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0006]以焚烧为核心的处理方法是目前污泥处置最彻底、快捷和经济的方法,它能使有机物全部碳化,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减容70%,最大可到90%),同时能够将污泥中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或者热能,变废为宝,使污泥得到充分的利用。焚烧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
[0007](1)焚烧可以使剩余污泥的体积减少到最小化,因而最终需要处置的物质很少,焚烧灰可制成有用的产品,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污泥处置方式;
[0008](2)焚烧处理污泥处理速度快,不需要长期储存;
[0009](3)污泥可就地焚烧,不需要长距离运输;
[0010](4)可以回收能量;
[0011](5)能够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
[0012]此外,污泥焚烧还能将污泥中的热值进行利用,从而降低污泥处理的能耗,相应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污泥焚烧处置虽然一次性投资稍高,但由于它具有一些其它工艺不可替代的优点,特别是在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节约土地资源和节能等方面,因此成为污泥最终出路的解决方法之一。
[0013]专利申请CN111288464A公开了一种CFB锅炉耦合焚烧高水分城市污泥的方法系统装置,所述CFB锅炉耦合焚烧城市污泥的系统装置包括污泥临时存储装置及与CFB锅炉相连通的输送装置,所述CFB锅炉顶棚水冷壁设有加料口,所述污泥临时存储装置包括污泥运输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污泥泵房;所述污泥泵房内部设有湿污泥仓、检修闸板阀、螺旋输送机、膏体泵送料机构、膏体泵液压站、全封闭管路和高压换向阀;所述湿污泥仓的顶部设
有可开合的湿污泥仓仓盖,所述湿污泥仓的内部底部设有移动滑架且所述移动滑架通过与设于湿污泥仓底端的轨道相配合实现在湿污泥仓内部底面上的滑动;所述移动滑架上端面为滑架平面,在滑架平面上设有贯穿移动滑架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设于移动滑架下端的检修闸板阀与螺旋输送机相连通;所述移动滑架的周边还设有楔形刮板;所述螺旋输送机与膏体泵送料机构、全封闭管路依次相连通并通过全封闭管路与设于污泥泵房外部的CFB锅炉相连通;所述膏体泵送料机构通过膏体泵液压站提供动力,全封闭管路与CFB锅炉之间还设有高压换向阀。在该专利申请的装置中,湿污泥暂存仓设置在地下,然而地下的湿污泥暂存仓的体积较小,通常只能容纳1车污泥(约20

30t,湿污泥的堆积密度为1.1

1.3t/m3),难以保证污泥的连续掺烧;并且,如果进一步扩大地下湿泥暂存仓的体积,会增加土建施工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污泥掺烧系统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该系统采用地下湿泥暂存仓和地上湿泥缓冲仓的双仓系统,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污泥的掺加量。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包括地下湿泥暂存仓、地上湿泥缓冲仓和螺旋输送装置,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通过所述螺旋输送装置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连接,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的顶部开设有污泥进料口,所述污泥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格栅;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污泥输送通道,所述污泥输送通道的进料端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的底部连接,出料端与原煤输送装置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污泥输送通道包括进料管道、螺杆泵和出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进料端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的底部连接,所述出料管道的出料端与原煤输送装置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进料管道上设置有电动插板阀。
[0018]优选地,所述出料管道上设置有电动闸阀。
[0019]优选地,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的出口处设置有进料溜管。
[0020]优选地,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的污泥进料口处设置有盖板。
[0021]优选地,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盖板的电液动推杆。
[0022]优选地,所述螺旋输送装置为无轴螺旋输送机。
[0023]优选地,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内设置有液压滑架。
[0024]优选地,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内设置有料位计。
[0025]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中,设置有地上湿泥缓冲仓和地下湿泥暂存仓的双仓系统,地下湿泥暂存仓作为缓冲仓,可以暂存一车污泥量,地上湿泥缓冲仓可以储存至少8小时的污泥用量,因而,地下湿泥暂存仓的地坑深度可以小于5m,可以降低土建施工成本,而且通过双仓配合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连续不间断地将污泥输送至原煤输送装置中,从而最大限度保证污泥的掺加量。
[0026]而且,本技术中采用螺杆泵输送污泥,整个系统能够稳定、顺畅地运行。并且,通过在地下湿泥暂存仓的污泥进料口处设置进料格栅,可以防止污泥中有大块异物进入螺杆泵,影响螺杆泵的安全稳定运行。
[0027]此外,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可以将湿污泥输送到燃煤电厂进行掺烧,可以较好地处理污泥,并充分利用污泥中的有机质热量,减少二次污染,资源化利用率较高,同时还可以在高温下杀灭污泥中的病毒、细菌。本技术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特别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湿污泥,特别是含水率为80%以上的湿污泥。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地下湿泥暂存仓;11、进料格栅;12、盖板;13、电液动推杆;2、地上湿泥缓冲仓;3、污泥输送通道;31、进料管道;32、螺杆泵;33、出料管道;34、电动插板阀;35、电动闸阀;4、螺旋输送装置;5、进料溜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湿泥暂存仓(1)、地上湿泥缓冲仓(2)和螺旋输送装置(4),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1)通过所述螺旋输送装置(4)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2)连接,所述地下湿泥暂存仓(1)的顶部开设有污泥进料口,所述污泥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格栅(11);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污泥输送通道(3),所述污泥输送通道(3)的进料端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2)的底部连接,出料端与原煤输送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通道(3)包括进料管道(31)、螺杆泵(32)和出料管道(33),所述进料管道(31)的进料端与所述地上湿泥缓冲仓(2)的底部连接,所述出料管道(33)的出料端与原煤输送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道(31)上设置有电动插板阀(34)。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泥均混耦合掺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道(33)上设置有电动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刘大千杨超玉杨燕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山东能源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