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10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距机器人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包括壳体、锥形连接件、转动支架、螺旋桨叶、破浪板、透明板、转动杆、全景摄像头、支撑柱、补光灯和导向舵;壳体侧面与锥形连接件连接;锥形连接件远离壳体的一端与转动支架连接;转动支架内壁与螺旋桨叶转动连接;壳体远离锥形连接件的一端与破浪板连接;壳体侧面与透明板连接;壳体侧面与支撑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在水下的移动效率,通过导向舵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在水下的移动精度,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通过破浪板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前进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成本。置前进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成本。置前进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测距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海洋的重要工具无人遥控潜水器主要有:有缆遥控潜水器和无缆遥控潜水器两种,其中有缆遥控潜水器又分为水中自航式、拖航式和能在海底结构物上爬行式三种;现有的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测距装置,其本身通常采用单一测距激光结构对水中物体距离进行检测,未设置任何辅助测距装置定位结构进行辅助测距工作,无法确保后续测量数据精准,同时现有的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测距装置,其本身结构通常为固定安装结构,从而导致后续在水下测距工作时,无法根据不同位置角度的测量物进行相应调节,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35813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测距装置,包括水下测距装置主体、水下机器人、辅助漂浮桶和红外线测距器,所述水下测距装置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水下机器人,所述水下机器人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主控台,所述主控台的正面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无线控制终端,所述主控台的底部外围嵌套连接有漂浮台,所述漂浮台的正面嵌入连接有排水孔,所述主控台的底端中间搭接相连有超声波探头,所述水下机器人的两端搭接相连有辅助漂浮桶,所述辅助漂浮桶的外围嵌套连接有防护外桶,所述防护外桶的内侧嵌入连接有空气舱,所述辅助漂浮桶的左端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拼接端,所述辅助漂浮桶的底端中间嵌入连接有红外线测距器,所述红外线测距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漂浮桶安装端,所述红外线测距器的内部中间固定连接有接线台,所述接线台的底端中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横向转动台,所述红外线测距器的内部底部搭接相连有红外线探灯,其具有极大程度提高其后续适用范围,体现了本技术的适用性等优点。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存在水下移动效率低,测距角度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本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在水下的移动效率,通过导向舵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在水下的移动精度,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通过破浪板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前进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成本。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包括壳体、锥形连接件、转动支架、螺旋桨叶、破浪板、透明板、转动杆、全景摄像头、支撑柱、补光灯和导向舵;
[0007]壳体侧面与锥形连接件连接;锥形连接件远离壳体的一端与转动支架连接;转动支架内壁与螺旋桨叶转动连接;壳体远离锥形连接件的一端与破浪板连接;壳体侧面与透
明板连接;壳体侧面与支撑柱连接;支撑柱与破浪板底部连接;壳体侧面与补光灯连接;壳体内壁与转动杆转动连接;转动杆远离壳体的一端与全景摄像头转动连接;全景摄像头朝向透明板方向。
[0008]优选的,壳体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与锥形连接件接缝处连接。
[0009]优选的,壳体侧面上设有连接接口,连接接口与破浪板侧面连接。
[0010]优选的,破浪板表面上设有耐磨层。
[0011]优选的,透明板边缘处上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与壳体侧面连接。
[0012]优选的,壳体内部设有遥控模块,遥控模块与转动杆控制连接。
[0013]优选的,补光灯对称设置于壳体两侧。
[0014]优选的,锥形连接件上设有驱动件,驱动件与导向舵传动连接。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在水下的移动效率,通过导向舵的结构能够提高本装置在水下的移动精度,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使用效率,通过破浪板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前进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的维护成本,通过转动杆与全景摄像头的组合能够增大本装置对于目标位置的测距角度,同时透明板的结构能够保证不干扰测量结果的同时降低了本装置内部进水的风险,同时支撑柱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高破浪板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的侧视图;
[0020]附图标记:1、壳体;2、锥形连接件;3、转动支架;4、螺旋桨叶;5、破浪板;6、透明板;7、转动杆;8、全景摄像头;9、支撑柱;10、补光灯;11、导向舵。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包括壳体1、锥形连接件2、转动支架3、螺旋桨叶4、破浪板5、透明板6、转动杆7、全景摄像头8、支撑柱9、补光灯10和导向舵11;
[0023]壳体1侧面与锥形连接件2连接;锥形连接件2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转动支架3连接;转动支架3内壁与螺旋桨叶4转动连接;壳体1远离锥形连接件2的一端与破浪板5连接;壳体1侧面与透明板6连接;壳体1侧面与支撑柱9连接;支撑柱9与破浪板5底部连接;壳体1侧面与补光灯10连接;壳体1内壁与转动杆7转动连接;转动杆7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全景摄像头8转动连接;全景摄像头8朝向透明板6方向;壳体1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与锥形连接件2接缝处连接;破浪板5表面上设有耐磨层;透明板6边缘处上设有密封件,密封件与壳体1侧面连接;壳体1内部设有遥控模块,遥控模块与转动杆7控制连接;补光灯10对称设置于壳体1两侧;锥形连接件2上设有驱动件,驱动件与导向舵11传动连接。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的整体形状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水下移动能力,通
过多组转动支架3和螺旋桨叶4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水下移动灵活性,通过导向舵11的结构能够便于在水下改变本装置的前进方向,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转动杆7与全景摄像头8的组合能够在壳体1内部一定空间内部实现移动效果从而能够相比于传统固定式检测装置本装置能够检测的角度更多,同时透明板6的结构能够有效的保护了摄像头在水下的使用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本装置的整体密封性,从而避免了传统装置容易在摄像头与壳体1连接缝隙处出现漏水等问题。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壳体1侧面上设有连接接口,连接接口与破浪板5侧面连接。
[0027]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接口的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便于更换破浪板5结构。
[00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锥形连接件(2)、转动支架(3)、螺旋桨叶(4)、破浪板(5)、透明板(6)、转动杆(7)、全景摄像头(8)、支撑柱(9)、补光灯(10)和导向舵(11);壳体(1)侧面与锥形连接件(2)连接;锥形连接件(2)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转动支架(3)连接;转动支架(3)内壁与螺旋桨叶(4)转动连接;壳体(1)远离锥形连接件(2)的一端与破浪板(5)连接;壳体(1)侧面与透明板(6)连接;壳体(1)侧面与支撑柱(9)连接;支撑柱(9)与破浪板(5)底部连接;壳体(1)侧面与补光灯(10)连接;壳体(1)内壁与转动杆(7)转动连接;转动杆(7)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全景摄像头(8)转动连接;全景摄像头(8)朝向透明板(6)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测距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扬吴倩邢娟桑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星与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