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05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包括持力土层和支撑组件,所述持力土层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接插柱,且接插柱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支撑组件安置于插接头的顶端,且支撑组件包括CFG桩本体一、CFG桩本体二、CFG桩本体三、CFG桩本体四、CFG桩本体五、CFG桩本体六、CFG桩本体七、CFG桩本体八和CFG桩本体九,所述CFG桩本体一的后端设置有CFG桩本体二,且CFG桩本体一和CFG桩本体二的下方设置有CFG桩本体三。该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通过相同长度的九根CFG桩本体在桩间土内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可降低地基的下沉,保证电力隧道工程的质量。程的质量。程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地基
,具体为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CFG桩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目前为了提高电力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在电力隧道使用时常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022379295.1的技术公开了加强型CFG桩防渗水复合地基,包括依次布置于CFG桩本体上的刚性褥垫层、弹性褥垫层和混凝土层;所述刚性褥垫层与弹性褥垫层之间、弹性褥垫层与混凝土层之间分别设有沥青层二和沥青层一,所述沥青层二与弹性褥垫层之间还设有石灰层,利用沥青的憎水性能够有效的杜绝渗水现象,而且也能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CFG桩本体与土地接触面积有限,需要插入较深或者增加使用数量,不易克服竖向受力。
[0004]于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CFG桩本体与土地接触面积有限,不易克服竖向受力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包括持力土层和支撑组件,所述持力土层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接插柱,且接插柱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插接头,所述支撑组件安置于插接头的顶端,且支撑组件包括CFG桩本体一、CFG桩本体二、CFG桩本体三、CFG桩本体四、CFG桩本体五、CFG桩本体六、CFG桩本体七、CFG桩本体八和CFG桩本体九,所述CFG桩本体一的后端设置有CFG桩本体二,且CFG桩本体一和CFG桩本体二的下方设置有CFG桩本体三,所述CFG桩本体二的顶部右侧搭放有CFG桩本体六,且CFG桩本体六的顶部放置有CFG桩本体四,所述CFG桩本体四的底部左侧放置有CFG桩本体五,所述CFG桩本体三的顶部由后往前依次搭放有CFG桩本体八和CFG桩本体九,且CFG桩本体三的底部后端设置有CFG桩本体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接插柱关于持力土层的顶部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四个,且接插柱和插接头插接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头设置有四个,位于左侧的两个所述插接头和CFG桩本体五呈一体化结构,位于右侧的两个所述插接头和CFG桩本体六呈一体化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CFG桩本体一和CFG桩本体二呈交叉状分布,且CFG桩本体一和CFG桩本体九相互平行,所述CFG桩本体八和CFG桩本体九呈交叉状分布,且CFG桩本体二和CFG桩本体八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的,所述CFG桩本体四和CFG桩本体六相互垂直,且CFG桩本体三、CFG桩本体五和CFG桩本体六相互平行。
[0011]进一步的,所述CFG桩本体一的顶部设置有褥垫层,且褥垫层和持力土层之间分布有桩间土。
[0012]进一步的,所述褥垫层的顶部设置有基础垫层,且基础垫层的顶部铺设有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的顶部浇筑有混凝土层。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通过相同长度的九根CFG桩本体在桩间土内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可降低地基的下沉,保证电力隧道工程的质量。
[0015]1、本技术中空的接插柱对插接头起到保护作用,使分别与插接头一体化连接的CFG桩本体五、CFG桩本体六能将载荷转移至持力土层或持力土层内以提高混凝土层承载力,钢筋网与混凝土层的结合,使得地基更加牢固,在遇到地质灾害时不易被冲垮。
[0016]2、本技术CFG桩本体一、CFG桩本体九与CFG桩本体二、CFG桩本体八相向倾斜插入桩间土内部,增大与桩间土接触面积的同时配合在CFG桩本体一、CFG桩本体九与CFG桩本体二、CFG桩本体八之间穿插和搭放CFG桩本体五、CFG桩本体三、CFG桩本体六、CFG桩本体四、CFG桩本体七,能使荷载分布均匀,克服竖向受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的支撑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的接插柱和插接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持力土层;2、接插柱;3、插接头;4、支撑组件;401、CFG桩本体一;402、CFG桩本体二;403、CFG桩本体三;404、CFG桩本体四;405、CFG桩本体五;406、CFG桩本体六;407、CFG桩本体七;408、CFG桩本体八;409、CFG桩本体九;5、褥垫层;6、桩间土;7、基础垫层;8、钢筋网;9、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包括持力土层1和支撑组件4,持力土层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接插柱2,且接插柱2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插接头3,接插柱2关于持力土层1的顶部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四个,且接插柱2和插接头3插接连接,中空的接插柱2对插接头3起到保护作用,使分别与插接头3一体化连接的CFG桩本体五405、CFG桩本体六406能将载荷转移至持力土层1或持力土层1内以提高混凝土层9承载力,支撑组件4安置于插接头3的顶端,CFG桩本体一401的顶部设置有褥垫层5,且褥垫层5和持力土层1之间分布有桩间土6,褥垫层5的顶部设置有基础垫层7,且基础垫层7的顶部铺设有钢筋网8,钢筋网8的顶部浇筑有混凝土层9,钢筋网8与混凝土层9的结合,使得地基更加牢固,在遇到地质灾害时不易被冲垮。
[0023]如图2所示,支撑组件4包括CFG桩本体一401、CFG桩本体二402、CFG桩本体三403、CFG桩本体四404、CFG桩本体五405、CFG桩本体六406、CFG桩本体七407、CFG桩本体八408和
CFG桩本体九409,CFG桩本体一401的后端设置有CFG桩本体二402,且CFG桩本体一401和CFG桩本体二402的下方设置有CFG桩本体三403,CFG桩本体二402的顶部右侧搭放有CFG桩本体六406,插接头3设置有四个,位于左侧的两个插接头3和CFG桩本体一401呈一体化结构,位于右侧的两个插接头3和CFG桩本体六406呈一体化结构,且CFG桩本体六406的顶部放置有CFG桩本体四404,CFG桩本体四404的底部左侧放置有CFG桩本体五405,CFG桩本体四404和CFG桩本体六406相互垂直,且CFG桩本体三403、CFG桩本体五405和CFG桩本体六406相互平行,CFG桩本体三403的顶部由后往前依次搭放有CFG桩本体八408和CFG桩本体九409,且CFG桩本体三403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包括持力土层(1)和支撑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持力土层(1)的顶部两侧设置有接插柱(2),且接插柱(2)的内部上方设置有插接头(3),所述支撑组件(4)安置于插接头(3)的顶端,且支撑组件(4)包括CFG桩本体一(401)、CFG桩本体二(402)、CFG桩本体三(403)、CFG桩本体四(404)、CFG桩本体五(405)、CFG桩本体六(406)、CFG桩本体七(407)、CFG桩本体八(408)和CFG桩本体九(409),所述CFG桩本体一(401)的后端设置有CFG桩本体二(402),且CFG桩本体一(401)和CFG桩本体二(402)的下方设置有CFG桩本体三(403),所述CFG桩本体二(402)的顶部右侧搭放有CFG桩本体六(406),且CFG桩本体六(406)的顶部放置有CFG桩本体四(404),所述CFG桩本体四(404)的底部左侧放置有CFG桩本体五(405),所述CFG桩本体三(403)的顶部由后往前依次搭放有CFG桩本体八(408)和CFG桩本体九(409),且CFG桩本体三(403)的底部后端设置有CFG桩本体七(4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柱(2)关于持力土层(1)的顶部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四个,且接插柱(2)和插接头(3)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江史宏海吴亚超王园园杨贵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