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89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以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活性成分化合物用于制备抗炎、抗氧化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可有效用于抗炎、抗氧化药物的制备,为抗炎、抗氧化药物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芙蓉菊为菊科蕲艾属Crossostephium Less.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芙蓉菊植株是少有的“白叶植物”,故被广泛用作景观植物,装点家居和城市绿化。华南地区广泛栽培芙蓉菊供欣赏和药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东南洋面大陈岛主要亚灌木植被之一即为芙蓉菊。芙蓉菊的叶入药始载于《本草纲目》,称为香菊,能袪风湿、消肿毒,治疗风寒感冒、痈疽、疔疮。根入药治疗风湿关节痛和胃脘冷痛。民间常用芙蓉菊作为治疗小儿惊风的草药,同时还有解除麻痘作痒的功效;在广东民间用其全草治疗糖尿病。芙蓉菊具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同时具有开发成药物之物的潜力。
[0003]芙蓉菊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萜类和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草蒿素(artesin)是芙蓉菊中主要的倍半萜类化合物之一,草蒿素首先从艾蒿(Artemisia santolina)中被分离得到,现代研究证明草蒿素有一定的抗毛滴虫活性,对乙酰胆碱诱导的蛙腹肌收缩有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呈现计量依赖性,在2
×
10
‑4mol/L度的抑制率达74%。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作为抗炎、抗氧化用途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
[0005]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提供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以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活性成分化合物用于制备抗炎、抗氧化的药物。
[0007]进一步地,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从菊科蕲艾属植物芙蓉菊中提取分离得到。
[0008]进一步地,从芙蓉菊中提取分离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将芙蓉菊全草,经自然晾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20目筛,用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按重量体积比1:20,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浸膏,将浸膏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得混悬液;
[0010]S2、将混悬液经硅胶柱色谱,以环己烷

乙酸乙酯、石油醚

丙酮、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按馏分接收洗脱液,收集所有含有草蒿素、山奈酚的馏分,减压浓缩,用丙酮进行重结晶,得到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
[0011]本专利技术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剂型不限,只要是能够使活性成分有效地到达
体内的剂型都可以,例如片剂、胶囊剂、粉末、颗粒剂、糖浆、溶液、悬浮液、注射剂、酊剂、口服液、气雾剂、口含剂、冲剂、丸剂、散剂等常见剂型或纳米制剂等缓释剂型。
[0012]除了含有主要活性成分之外,还可含有少量的且不影响有效成分的次要成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例如:可以含有甜味剂以改善口味、抗氧化剂以防止氧化,以及各种制剂所必要的辅料等。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可有效用于抗炎、抗氧化药物的制备,为抗炎、抗氧化药物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16]实施例1
[0017]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0018]S1、将芙蓉菊全草1kg,经自然晾干后,用粉碎机粉碎,过20目筛,用三氯甲烷20L回流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浸膏,将浸膏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得混悬液;
[0019]S2、将混悬液经硅胶柱色谱,以环己烷

乙酸乙酯、石油醚

丙酮、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二氯甲烷

乙酸乙酯梯度(10:0

9:1

4:1

1:1

0:10)洗脱,按馏分接收洗脱液,收集所有含有草蒿素、山奈酚的馏分,减压浓缩,用丙酮进行重结晶,得到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HPLC纯度大于99.8%。
[0020]实施例2
[0021]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片剂的制备:
[0022]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提取分离出的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来制备片剂,先将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真空干燥至水分为5%,粉碎成20目的粗粉,再将粗粉作为主原料与相应的辅料(白湖精∶乳糖=7∶3,质量比)混合,混合后进行造粒,加入硬脂酸钠混合均匀后压片,制成含有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片剂。
[0023]实施例3
[0024]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粉针剂的制备:
[0025]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提取分离出的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来制备粉针剂,将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与甘露醇溶解于注射用水中,定容,过滤所得到的溶液,装入西林瓶中,每瓶1mL,冻干,密封、灭菌,即得到每支含有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冻干粉针剂。
[0026]实施例4
[0027]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胶囊剂的制备:
[0028]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提取分离出的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来制备胶囊剂,先将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真空干燥至水分为6%,粉碎成20目的
粗粉,再将粗粉作为主原料与相应的辅料(白湖精∶乳糖=7∶3,质量比)混合,混合后进行造粒,造粒后装入胶囊中,制成相应的含有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胶囊剂。
[0029]实施例5
[0030]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实验:
[0031]本实施例采用SPF级健康Wistar大鼠40只,体重(230
±
10)g,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10只为低剂量组,给药1.0g/kg/d剂量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10只为中剂量组,给药2.0g/kg/d剂量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10只为高剂量组,给药4.0g/kg/d剂量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选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产品。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各组持续给药7天,第8天对大鼠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按照0.25g/10ml浓度,每只大鼠0.2ml注射,48h后处死大鼠,取全血,静置2h后3000r/min离心1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其特征在于,以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立体异构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活性成分化合物用于制备抗炎、抗氧化的药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从菊科蕲艾属植物芙蓉菊中提取分离得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抗炎、抗氧化用途,其特征在于,从芙蓉菊中提取分离包含草蒿素、山奈酚的芙蓉菊类活性成分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芙蓉菊全草,经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琦云振宇邹磊赵琳吴希周紫梦张梦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