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6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26
本申请涉及扫地机器人吸尘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安装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上,其包括:吸尘仓,所述吸尘仓设置于所述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辅助胶条,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可知,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胶条,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和工作地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0001]本申请涉及扫地机器人吸尘结构的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家用的智能扫洗机器人成为必不可少的智能家居设备之一,智能扫洗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地面的清扫和拖洗作业,进而减少用户的家务工作量;智能扫洗机器人在同步运行扫地和拖洗功能时,但是扫地始终处于拖地的前端,目前智能扫洗机器人在进行请扫时,通常是通过负压将作业面上的灰尘吸入机载尘盒中,但是现有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吸尘结构的风道仅仅延伸到主机底壳处,与底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配合间隙,并且风道存在弯折导致存在阻挡问题,导致吸尘结构的负压不足,吸尘残留的问题。
[0003]因此,如何为智能扫洗机器人提供一种吸尘效果好的吸尘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技术中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吸尘结构吸尘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机吸尘结构,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安装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仓,所述吸尘仓设置于所述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吸尘风道,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辅助胶条,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吸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风道包括:风道本体,所述直道风腔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中;吸尘仓固定部,所述吸尘仓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背离所述辅助胶条的一端处;胶条连接部,所述胶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背离所述吸尘仓固定部的一端处,所述胶条连接部包括前端固定部和后端固定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吸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胶条包括:风道延伸胶条,所述风道延伸胶条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处;风道开口调节胶条,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设置于所述前端固定部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机吸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包括:延伸胶条本体,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第一环抱胶条,所述第一环抱胶条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一端处;第二环抱胶条,所述第二环抱胶条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另一端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吸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延伸胶条还包括: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与所述后端固定部连接;筋板连接部,所述筋板连接部均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一体成型,且所述筋板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筋板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吸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均包括风道延伸段和密封段;所述风道延伸段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所述密封段设置于所述风道延伸段背离所述胶条连接部的一端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吸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包括:支撑基板,所述支撑基板与所述前端固定部连接;基板连接部,所述基板连接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端广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