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49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包括分载板,分载板可拆卸的设置在重载直升机舱内的地板上;分载板包括轨道部和置物部,轨道部用于承载支架车,置物部用于承载货物,分载板包括由下至上固定相连的固定层、支撑层以及承载层,承载层与支架车和货物相接触,支撑层用于支撑承载层并将重物的压力传递到固定层上,固定层与机舱内地板相连,固定层用于固定承载板并分载重物的压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中各部件重量轻,易于人工搬运上下直升机,蜂窝支撑层的全方向分载效果好;止挡单元通过与限位单元的配合,可将使支架车的车轮无法移动,提高了支架车与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直升机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重型货物采用航空运输较传统的公路、铁路运输效率更高。但是目前对于运输直升机来说,机舱底板的局部承载能力有限,直接将重型货物放置其上容易由于压力过于集中导致机舱底板产生较大变形甚至局部破坏。采用钢板进行对重物进行分载虽然能够解决此问题,但是钢板自身重量大,导致航空运输能力大打折扣,效率低下。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轻质、高抗压的材料作为重物分载板应用于航空运输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具有重量轻、抗压能力强、可将货物的压力全方位有效分载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其中,包括分载板,分载板可拆卸的设置在重载直升机舱内的地板上;分载板包括轨道部和置物部,轨道部用于承载支架车,置物部用于承载货物,分载板包括由下至上固定相连的固定层、支撑层以及承载层,承载层与支架车和货物相接触,支撑层用于支撑承载层并将重物的压力传递到固定层上,固定层与机舱内地板相连,固定层用于固定承载板并分载重物的压力。
[0005]进一步,分载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的前端与第一横梁相连,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可牵引支架车在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上移动。
[0006]进一步,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的后端与第二横梁相连,第二横梁可增强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的稳固性。
[0007]进一步,支撑层为镂空结构,其横截面为蜂窝状。
[0008]进一步,轨道部的前端设置有止挡限位组件,止挡限位组件可限制支架车的停留位置。
[0009]进一步,止挡限位组件包括止挡单元和限位单元,止挡单元固定设置在轨道部的前端,止挡单元可阻止支架车继续向前移动;限位单元与轨道部可拆卸连接,限位单元设置在止挡单元的后方,限位单元可阻止支架车向后移动。
[0010]进一步,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柱,轨道部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柱可插接在限位孔中,以实现限位单元与轨道部可拆卸连接;限位板可与支架车的车轮相抵触,以防止支架车向后移动。
[0011]进一步,限位板为可伸缩结构,限位板上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可将限位板锁紧以使限位板与支架车的车轮相抵触。
[0012]进一步,限位板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可伸缩
连接,第二限位板与限位柱相连,第一限位板与紧固件相连;轨道部上设置有限位槽,紧固件可插接在限位槽内并锁紧第一限位板。
[0013]进一步,分载板上设置有多个系留座,系留座通过绑带与机舱内的预设的系留环相连,以实现分载板的绑扎固定。
[0014]本技术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中各部件重量轻,易于人工搬运上下直升机,蜂窝支撑层的独特正六边形排列结构使得其在受压后能均匀的向各个方向传递载荷,蜂窝支撑层的受压变形类似于低碳钢拉伸服的过程,它的极限压强可通过计算或者试验得到,全方向分载效果好,能安全可控的实际应用;止挡单元通过滚花螺钉连接到分载板上,可快速实现止挡单元的拆装,通过与限位单元的配合,可将使支架车的车轮无法移动,提高了支架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分载板的系留与固定可以通过绑带快速实现,安装拆卸便捷,系留稳定可靠。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的分载板的局部剖视;
[0019]图3为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的止挡限位组件的示意图;
[0020]图4为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的使用状态图1;
[0021]图5为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的使用状态图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功能以及具体设计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3]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包括分载板1,分载板1可拆卸的设置在重载直升机舱内的地板上。本实施例的分载板1上设置有多个系留座,系留座通过绑带与机舱内的预设的系留环相连,以实现分载板1的绑扎固定。分载板1包括轨道部11和置物部12,轨道部11用于承载支架车2,置物部12用于承载货物3。
[0024]分载板为铝制,分载板1包括由下至上固定相连的固定层41、支撑层42以及承载层43,承载层43与支架车2和货物3相接触,支撑层42用于支撑承载层43并将重物的压力传递到固定层41上,固定层41与机舱内地板相连,固定层41将重物的压力分摊到机舱内地板上。
[00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层42为镂空结构,其横截面为蜂窝状,支撑层42蜂窝状独特的正六边形排列结构,使得支撑层42在受压后能均匀的向各个方向传递载荷,支撑层42蜂窝状结构的受压变形类似于低碳钢拉伸屈服的过程,它的极限压强可通过计算或者
试验得到,全方向分载效果好,能安全可控的实际应用。
[0026]轨道部11的前端设置有止挡限位组件5,止挡限位组件5可限制支架车2的停留位置。本实施例的止挡限位组件5包括止挡单元51和限位单元52,止挡单元51固定设置在轨道部11的前端,止挡单元51可阻止支架车2继续向前移动;限位单元52与轨道部11可拆卸连接,限位单元52设置在止挡单元51的后方,限位单元52可阻止支架车2向后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前端”指的是远离直升机后舱门一端,“后端”指的是靠近直升机后舱门一端。
[0027]如图3所示,限位单元52包括限位板53和限位柱54,轨道部11上设置有限位孔13,限位柱54可插接在限位孔13中,以实现限位单元52与轨道部11可拆卸连接;限位板53可与支架车2的车轮相抵触,以防止支架车2向后移动。优选的,限位板53为可伸缩结构,限位板53上设置有紧固件55,紧固件55可将限位板53锁紧以使限位板53与支架车2的车轮相抵触。可伸缩的限位板53可以使止挡限位组件5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支架车2车轮。
[0028]进一步,限位板53包括第一限位板531和第二限位板53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载板,分载板可拆卸的设置在重载直升机舱内的地板上;分载板包括轨道部和置物部,轨道部用于承载支架车,置物部用于承载货物,分载板包括由下至上固定相连的固定层、支撑层以及承载层,承载层与支架车和货物相接触,支撑层用于支撑承载层并将重物的压力传递到固定层上,固定层与机舱内地板相连,固定层用于固定承载板并分载重物的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分载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的前端与第一横梁相连,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牵引组件,牵引组件可牵引支架车在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上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的后端与第二横梁相连,第二横梁可增强第一分载板和第二分载板的稳固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层为镂空结构,其横截面为蜂窝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重载直升机舱内地板的分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轨道部的前端设置有止挡限位组件,止挡限位组件可限制支架车的停留位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重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朱光吴昊王靖任洪鹏梅作舟王菲李念冯帅叶欣闫梦扬詹雨迪罗会军李奕良刘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