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249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属于用于测量距离的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激光测距装置、自动行走装置、数据采集端以及移动端和PC端,支架包括横向支杆、固定于横向支杆上的纵杆以及安装于纵杆的电脑架,电脑架包括电脑托盘以及电脑托盘上铰接的可调节支架,电脑托盘两侧形成限位边,限位边通过弹簧连接有夹板,夹板用来夹持设置有数据采集端的笔记本电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弯曲线路、缓和线路均可自动测量,更加稳定、方便的搭载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的同时,还能便于人工对于测量仪回收、牵引。牵引。牵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用于测量距离的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临近线路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线路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铁路站台作为列车的配套服务设施,是乘客乘降列车的平台,也是和列车频繁接近的地方。因此,站台的位置变化状况对铁路运输安全十分重要。
[0003]目前,高速铁路站台监测有两种方式,分为非接触式和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量因测量操作过程复杂、作业效率低、人为测量误差大等缺点,导致了该方式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精确度差;非接触式测量虽然解决了以上问题,但是测量数据只是简单的表格,展示方式不直观友好。而设计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面及帽石监测数据分析技术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应的,也需要一种方便实际应用的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面及帽石监测技术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
[0005]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激光测距装置、自动行走装置、数据采集端以及移动端和PC端,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支杆、固定于横向支杆上的纵杆以及安装于纵杆的电脑架,所述电脑架包括电脑托盘以及电脑托盘上铰接的可调节支架,所述电脑托盘两侧形成限位边,所述限位边通过弹簧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用来夹持设置有数据采集端的笔记本电脑。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侧限位边各连接有一个夹板,其中一个或两中一个或两个夹板上连接有从限位边穿出的拉手。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可调节支架包括横杆以及与横杆连接的两个纵连接杆,所述纵连接杆的末端设置有夹片,所述两个限位边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端形成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夹片通过蝶形螺栓和蝶形螺栓螺母相固定。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间通过连杆相连。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连接杆为L型杆。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连接杆上连接有护板槽。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护板槽通过设置于套筒中的弹簧和纵连接杆相连。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弯曲
线路、缓和线路均可测量,更加稳定、方便的搭载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的同时,还能便于人工对于测量仪回收、牵引。本技术能够发挥BIM三维可视化的优势,使测量结果展示更直观、更准确,测量过程稳定可控,测量装置兼顾自动化特性的同时人工操作也方便易行,便于设备的回收、维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流程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移动端展示的“站台帽石测量偏移值”和“站台立面偏移值”柱状图界面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移动端展示的“站台帽石测量偏移值”和“站台立面偏移值”表界面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移动端展示的每个限界测量点的测量偏移值随时间变化折线图界面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PC端展示的站台帽石和站台面点位测量值展示图界面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中PC端展示的不同时期测量对比图界面示意图;
[0021]图7是本技术中PC端展示的历史查询图表;
[0022]图8是本技术中PC端展示的BIM模型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全自动站台限界扫描测距仪的俯视视角结构示意图,其中数据线未示出;
[0024]图10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全自动站台限界扫描测距仪的可调节支架和电脑托盘间角度呈180
°
时的外观示意图;
[0025]图11是本技术中的护板槽、弹簧和套筒的结构对比示意图,其中左图中弹簧处于放松状态下,右图中弹簧处于伸展状态下;
[0026]图1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全自动站台限界扫描测距仪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
[0028]1.激光测距装置,
ꢀꢀꢀꢀ
2.横向支杆,
[0029]3.纵杆,
ꢀꢀꢀꢀꢀꢀꢀꢀꢀꢀꢀꢀ
4.电脑架,
[0030]401.限位边,
ꢀꢀꢀꢀꢀꢀꢀꢀ
402.连杆,
[0031]403.夹板,
ꢀꢀꢀꢀꢀꢀꢀꢀꢀꢀ
404.拉手,
[0032]405.连接座,
ꢀꢀꢀꢀꢀꢀꢀꢀ
5.驱动轮,
[0033]6.从动轮,
ꢀꢀꢀꢀꢀꢀꢀꢀꢀꢀ
7.可调节支架,
[0034]701.横杆,
ꢀꢀꢀꢀꢀꢀꢀꢀꢀꢀ
702.纵连接杆,
[0035]8.控制盒,
ꢀꢀꢀꢀꢀꢀꢀꢀꢀꢀ
9.数据线,
[0036]10.蝶形螺栓,
ꢀꢀꢀꢀꢀꢀꢀ
11.蝶形螺栓螺母,
[0037]12.护板槽,
ꢀꢀꢀꢀꢀꢀꢀꢀꢀ
1201.海绵层,
[0038]13.套筒,
ꢀꢀꢀꢀꢀꢀꢀꢀꢀꢀꢀ
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40]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方法以监测站台的位置变化状况,使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测量结果直观展示并可进行统计分析查询、智能预警。
[0041]步骤1数据采集端收集全自动激光扫描测量仪所测量的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壁的测量数据信息,采集测量数据到设置于笔记本电脑内的数据采集端,数据采集端采用C/S架构,采集数据可导出EXCEL等格式;
[0042]步骤2将步骤1中得到的测量数据信息同步传输至移动端并存储入移动端本地数据库中,通过安卓开发平台,实现读取数据库生成二维图表进行初次数据分析预警,得到初次数据分析预警结果可以从移动端报表中心进行查询;
[0043]步骤3将步骤1中得到的测量数据信息从移动端同步传输至PC端,进行二次数据分析预警,并将所述测量数据信息与BIM模型建立映射关系,并基于所述映射关系将所述监测数据信息添加至所述BIM模型中;
[0044]步骤4移动端从PC端同步数据库到移动端本地,其中数据库中包含点位表:站台ID、里程、站台帽石标准值、站台面标准值;以及测量值表:点位ID、任务ID、帽石测量值、帽石偏移值、站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的激光测距装置(1)、自动行走装置、数据采集端以及移动端和PC端,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支杆(2)、固定于横向支杆(2)上的纵杆(3)以及安装于纵杆(3)的电脑架,所述电脑架包括电脑托盘(4)以及电脑托盘(4)上铰接的可调节支架(7),所述电脑托盘(4)两侧形成限位边(401),所述限位边(401)通过弹簧连接有夹板(403),所述夹板(403)用来夹持设置有数据采集端的笔记本电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限位边(401)各连接有一个夹板(403),其中一个或两个夹板(403)上连接有从限位边(401)穿出的拉手(4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高速铁路站台立面及站台帽石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架(7)包括横杆(701)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陈志军袁强于煬侯继伟王然邱士超魏英洪郭容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