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213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辨识步骤如下:a.大蒜样品获取与处理:从刚收获的大蒜中挑选出线虫感染和未感染的大蒜,在收获后一周内将两个大蒜鳞茎(感染和未感染)剥开成大蒜瓣,在解剖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个大蒜瓣的基部以确认线虫的存在或不存在,接着通过目视观察证实早期线虫侵染阶段的三个大蒜瓣用作分析的“感染”样本,作为对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中心切割富集技术的气相色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蒜线虫辨识
,具体为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蒜又名蒜头、胡蒜、独蒜、独头蒜,是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蒜瓣)、花茎(蒜薹)和幼株(蒜苗)均可食用,是重要的香辛类蔬菜,既可调味,又可药用。大蒜鳞茎呈扁球形或短圆锥形,外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质鳞皮,内有蒜瓣,轮生于花茎周围,茎基部呈盘状,生有须根,蒜瓣除去外包薄膜即呈现白色鳞片,味辛辣,是及其重要的调味品。
[0003]大蒜的土传病虫害主要包括:真菌类病害(疫病、叶枯病、紫斑病、锈病);细菌类病害(软腐病);线虫类病害(根结线虫病);病毒病类病害(大蒜花叶病毒病)。其中,根结线虫病是如今设施农业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之一。根结线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大部分农作物都可以成功侵染,严重时作物减产高达75%以上。
[0004]被线虫严重侵染的大蒜植物会枯萎死亡。轻微感染的植物可以生长,但有时会显示出黄色的叶子和在这些丁香中繁殖的线虫。大蒜收获以后,线虫会在蒜瓣中繁殖,一些被线虫侵染的蒜瓣会在储存过程中腐烂。由于感染不久的蒜瓣与健康的蒜瓣在外观上没有显著差别,因此被线虫的蒜瓣可能在无意中被用作蒜种,这会导致线虫感染的田地蔓延并加剧产量损失。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完全杀死蒜瓣中的线虫。尽管使用氯化苦进行化学熏蒸可以有效降低受侵染田地中的线虫密度,但它不够高效,而且对环境有害。
[0005]大蒜种植者根据经验知道被线虫侵染的大蒜具有独特的气味。如果这些气味可以用来区分感染线虫的蒜瓣和健康的蒜瓣,然后筛选健康的蒜瓣用作蒜种,不仅可以提高大蒜的产量,而且大蒜的品质也能得到保障。然而,目前还缺乏涉及蒜瓣气味化合物与线虫感染之间关系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辨识步骤如下:
[0008]a.大蒜样品获取与处理:从刚收获的大蒜中挑选出线虫感染和未感染的大蒜,在收获后一周内将两个大蒜鳞茎(感染和未感染)剥开成大蒜瓣,在解剖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个大蒜瓣的基部以确认线虫的存在或不存在,接着通过目视观察证实早期线虫侵染阶段的三个大蒜瓣用作分析的“感染”样本,作为对照,然后将无线虫感染的三瓣大蒜被用作“未感染”样本;
[0009]b.视觉和感官评估:挑选三名人员成立分析小组,为了进行感官分析,将每个没有外膜的大蒜瓣单独放入一个100mL的玻璃培养瓶中,该瓶之前已加热至200℃,加热12小时,并经小组成员确认没有气味;
[0010]每个瓶子都用玻璃培养皿盖住并保持在室温(25℃),三个被线虫侵染的蒜瓣和三个未受线虫侵染的蒜瓣用于感官评价;
[0011]在培养开始后的第0、1和2周,由三位选定的小组成员通过直接嗅闻评估气味特征和强度,气味强度描述为以下等级:0=无气味;1=弱;2=中等;3=强;和4=非常强,并且使用了三个小组成员的平均值;
[0012]c.通过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分析进行嗅觉检测:首先将玻璃培养瓶(150mL)加热至200℃,加热12小时,小组成员确认无异味,再将感染或未感染的蒜瓣分别放入玻璃瓶中,然后将装有蒜瓣的瓶子在室温(25℃)下放置1小时,以使气味化合物达到平衡;
[0013]接着使用MonoTrap收集大蒜样品中包括各种气味化合物在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将三个单位的MonoTrap放入每个瓶子中并孵育1小时,然后从瓶子中取出并立即放入带有紧盖的吸附管中,内标为10ng甲苯

d8在GC分析之前加入MonoTrap;
[0014]然后使用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系统对从大蒜中收集的气味化合物进行感官分析,接着使用热脱附系统将MonoTrap收集的气味化合物引入GC

O/FID,引入的气味化合物在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2mL/min,来自色谱柱的流出物以1:9的比例分流到FID和嗅探端口,GC

O分析的嗅觉感官由一名分析小组成员进行多次试验;
[0015]d.气味化合物的鉴别:GC

分馏系统连接到GC

FID用于中心切割富集技术,在GC

FID毛细管柱的末端,流出物以1:9的比例分流到FID和分馏系统中,传输线保持在240℃,对气味活性的保留时间为
±
15秒,将保留在分馏系统出口流中的GC柱流出物切换为连接到吸收管的分馏流,并具有配置的中心切割时间,将3个单位的MonoTrap注射到GC分馏系统中10次;
[0016]接着将富集的中心切割馏分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获得单个气味化合物的质谱图,使用便携式热解吸系统进行注射,分离柱和GC升温程序与GC

O/FID使用的相同,质谱以全扫描模式(m/z范围33

350)收集综合芳香化学数据库和AroChemBase,包括名称、分子式、摩尔质量、RI和气味特征,用于搜索候选物;
[0017]然后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图上检测到的峰的质谱与NIST质谱搜索程序2014进行比较,并将具有高度相似性(>70)的化合物归类为已鉴定;
[0018]最后在相同条件下通过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这些进行分析,如果候选化合物的RI、气味特征和质谱与真实标准的相同,则气味化合物被归类为鉴定化合物,如果无法获得候选化合物的质谱图,则气味化合物仍被归类为“候选化合物”;
[0019]e.线虫感染蒜瓣的无损检测与筛选:通过以上结果确定线虫感染大蒜的特征性气味化合物,再通过采用独特的气味作为指标来寻找受线虫侵染的大蒜;
[0020]f.待步骤e完成后,可以使用气味传感器(称为“电鼻”)在现场自动检测线虫侵扰的大蒜。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a中在收集气味并切碎蒜瓣后不久,使用线虫提取设备通过贝尔曼法从蒜瓣中提取线虫,取出的线虫在显微镜下确认为根结线虫,并计算线虫的数量。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b中挑选三名健康、不吸烟的人员成立分析小组,在参加实验之前,按照“嗅觉”方法,用“T&T嗅觉计”的真实标准气味化合物检查小组成员的嗅觉功能,小组成员需不断接受培训,以区分80种参考气味,这些参考气味是通
过“嗅觉训练套件”选择来涵盖广泛的香气,所述感官评价分为对样品的外观、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c中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系统(GC

O)由嗅觉端口和语音记录系统组成,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系统使用配备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GC,嗅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线虫侵蚀无损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辨识步骤如下:a.大蒜样品获取与处理:从刚收获的大蒜中挑选出线虫感染和未感染的大蒜,在收获后一周内将两个大蒜鳞茎(感染和未感染)剥开成大蒜瓣,在解剖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每个大蒜瓣的基部以确认线虫的存在或不存在,接着通过目视观察证实早期线虫侵染阶段的三个大蒜瓣用作分析的“感染”样本,作为对照,然后将无线虫感染的三瓣大蒜被用作“未感染”样本;b.视觉和感官评估:挑选三名人员成立分析小组,为了进行感官分析,将每个没有外膜的大蒜瓣单独放入一个100mL的玻璃培养瓶中,该瓶之前已加热至200℃,加热12小时,并经小组成员确认没有气味;每个瓶子都用玻璃培养皿盖住并保持在室温(25℃),三个被线虫侵染的蒜瓣和三个未受线虫侵染的蒜瓣用于感官评价;在培养开始后的第0、1和2周,由三位选定的小组成员通过直接嗅闻评估气味特征和强度,气味强度描述为以下等级:0=无气味;1=弱;2=中等;3=强;和4=非常强,并且使用了三个小组成员的平均值;c.通过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分析进行嗅觉检测:首先将玻璃培养瓶(150mL)加热至200℃,加热12小时,小组成员确认无异味,再将感染或未感染的蒜瓣分别放入玻璃瓶中,然后将装有蒜瓣的瓶子在室温(25℃)下放置1小时,以使气味化合物达到平衡;接着使用MonoTrap收集大蒜样品中包括各种气味化合物在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将三个单位的MonoTrap放入每个瓶子中并孵育1小时,然后从瓶子中取出并立即放入带有紧盖的吸附管中,内标为10ng甲苯

d8在GC分析之前加入MonoTrap;然后使用气相色谱

嗅觉测定系统对从大蒜中收集的气味化合物进行感官分析,接着使用热脱附系统将MonoTrap收集的气味化合物引入GC

O/FID,引入的气味化合物在色谱柱上进行分离,氦气作为载气,流速为2mL/min,来自色谱柱的流出物以1:9的比例分流到FID和嗅探端口,GC

O分析的嗅觉感官由一名分析小组成员进行多次试验;d.气味化合物的鉴别:GC

分馏系统连接到GC

FID用于中心切割富集技术,在GC

FID毛细管柱的末端,流出物以1:9的比例分流到FID和分馏系统中,传输线保持在240℃,对气味活性的保留时间为
±
15秒,将保留在分馏系统出口流中的GC柱流出物切换为连接到吸收管的分馏流,并具有配置的中心切割时间,将3个单位的MonoTrap注射到GC分馏系统中10次;接着将富集的中心切割馏分注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获得单个气味化合物的质谱图,使用便携式热解吸系统进行注射,分离柱和GC升温程序与GC

O/FID使用的相同,质谱以全扫描模式(m/z范围33

3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爱迪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