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栋良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206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隆鼻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部鼻梁区域、侧部鼻翼区域、眉间三角区域及底部区域;顶部鼻梁区域的上端与眉间三角区域过渡连接,顶部鼻梁区域的下端为鼻尖方向;位于顶部鼻梁区域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过渡连接有侧部鼻翼区域,所述两侧部鼻翼区域分别与眉间三角区域过渡连接在一起;与顶部鼻梁区域相对的一侧为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的边缘分别与侧部鼻翼区域、眉间三角区域的外边缘衔接;该鼻梁假体可以根据顾客鼻子的长度,调节鼻根点高度,做出更适合不同鼻子的假体,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操作方便,免去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大量雕刻工作步骤,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及材料制作成本。间及材料制作成本。间及材料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隆鼻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属于医疗美容材料构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隆鼻技术在医疗美容领域中越来越备受青睐。而目前隆鼻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让鼻骨坚挺丰满的假体作为填充物;这个填充物是鼻子由低变高时需要在鼻部的组织中埋入一定厚度。
[0003]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隆鼻假体的材料也从初期的石蜡、鳖甲、鱼刺及动物的骨头等材料演变了到目前的硅胶材料或膨体材料;这两种材料均是理想的生物组织代用品,对人体无害,质地柔软结实,植入人体后外观自然,舒适度很高。
[0004]但目前的隆鼻假体只能单纯的适应某种特定鼻子外形而设计某种单一形式的假体形状,无法适应不同鼻型而作为通用的假体;例如,为了适应从眉心到鼻根呈倒三角外形而设计的“船型假体”等。当医生面对不同鼻型,如鼻子长短不一时,需要更换不同的假体,这无疑增加了材料的制作成本并且浪费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时间,降低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可以根据顾客鼻子的长度,调节鼻根点高度,做出更适合不同鼻子的假体,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操作方便,免去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大量雕刻工作步骤,节省了时间。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部鼻梁区域、侧部鼻翼区域、眉间三角区域及底部区域;顶部鼻梁区域的上端与眉间三角区域过渡连接,顶部鼻梁区域的下端为鼻尖方向;位于顶部鼻梁区域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过渡连接有侧部鼻翼区域,所述两侧部鼻翼区域分别与眉间三角区域过渡连接在一起;与顶部鼻梁区域相对的一侧为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的边缘分别与侧部鼻翼区域、眉间三角区域的外边缘衔接;
[0007]进一步的,眉间三角区域为倒三角结构,其中与顶部鼻梁区域过渡连接的点为鼻根点,另外两个点为连接两个眉毛之间的点,即,眉间点;
[0008]进一步的,整个鼻梁假体从两个眉间点连线所在边缘向鼻尖方向先逐渐由薄变厚,再逐渐由厚变薄;其中,最厚位置的尺寸为6

8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眉间三角区域从眉间点朝向鼻根点方向形成向上的倾斜坡,倾斜坡角度为30度;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侧部鼻翼区域从顶部鼻梁区域向底部区域设有向下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为45度;使根鼻骨与脸颊衔接角度变大,越接近180度衔接的越自然;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区域包括等宽段和渐变段;上部为等宽段,鼻尖方向为逐渐变
窄的渐变段,底部区域从上部等宽段向鼻尖方向渐变段自然过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渐变段从整个底部区域长度的1/2处为起点向鼻尖方向逐渐收缩;
[0013]进一步的,所述渐变段的起点即为等宽段的末端点,等宽段的宽度为16mm;
[0014]具体的,整个鼻梁假体长度为6cm,鼻梁假体从3cm处向鼻尖方向逐渐变窄收缩。
[0015]进一步的,顶部鼻梁区域的宽度为3

4mm,更贴合于人体鼻粱骨骼。
[0016]进一步的,所述眉间三角区域占整个鼻梁假体的比例为1/4。
[0017]采用上述结构的鼻梁假体能够根据患者鼻子的长度,调解好鼻根点高度,进而在两侧的侧部鼻翼区域由外部向顶部鼻梁区域方向进行雕刻,从而匹配相应的鼻形;
[0018]由于各种鼻子形状的不同,在鼻梁假体的两侧鼻翼区域的雕刻量随之不同,雕刻后从而形成适合不同鼻子的假体。
[0019]上述鼻根点高度的调节,鼻根点调低,是为了让鼻子看上去相对短一些,相反,鼻根点调高,是为了让鼻子看上去相对长一些。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该鼻梁假体可以根据顾客鼻子的长度,调节鼻根点高度,做出更适合不同鼻子的假体,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操作方便,免去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大量雕刻工作步骤,节省了手术操作时间及材料制作成本;
[0022]同时,假体植入人体后更加稳固,假体与人体骨骼更加自然的贴合,人体感觉更加舒适,美容效果更加理想。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鼻梁假体结构正视图。
[0024]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5]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26]图4为图1的仰视图。
[0027]图中,1、顶部鼻梁区域、2、侧部鼻翼区域、3、眉间三角区域、4、底部区域、5、鼻根点、4.1、等宽段、4.2、渐变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如图1

4所示,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部鼻梁区域1、侧部鼻翼区域2、眉间三角区域3及底部区域4;顶部鼻梁区域4的上端与眉间三角区域3过渡连接,顶部鼻梁区域1的下端为鼻尖方向;位于顶部鼻梁区域1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过渡连接有侧部鼻翼区域2,所述两侧部鼻翼区域2分别与眉间三角区域3过渡连接在一起;与顶部鼻梁区域1相对的一侧为底部区域4,所述底部区域4的边缘分别与侧部鼻翼区域2、眉间
三角区域2的外边缘衔接;
[0030]进一步的,眉间三角区域3为倒三角结构,其中与顶部鼻梁区域1过渡连接的点为鼻根点5,另外两个点为连接两个眉毛之间的点,即,眉间点;
[0031]进一步的,整个鼻梁假体从两个眉间点连线所在边缘向鼻尖方向先逐渐由薄变厚,再逐渐由厚变薄;其中,最厚位置的尺寸为6

8mm;
[0032]进一步的,所述底部区域4包括等宽段4.1和渐变段4.2;上部为等宽段4.1,鼻尖方向为逐渐变窄的渐变段4.2,底部区域4从上部等宽段4.1向鼻尖方向渐变段自然过渡;
[0033]进一步的,所述的渐变段4.2从整个底部区域4长度的1/2处为起点向鼻尖方向逐渐收缩;
[0034]进一步的,所述渐变段4.2的起点即为等宽段4.1的末端点,等宽段4.1的宽度为16mm;
[0035]具体本实施中,整个鼻梁假体长度为6cm,鼻梁假体从3cm处向鼻尖方向逐渐变窄收缩。
[0036]进一步的,顶部鼻梁区域1的宽度为3

4mm,更贴合于人体鼻粱骨骼。
[003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眉间三角区域3从眉间点朝向鼻根点5方向形成向上的倾斜坡,倾斜坡角度为30度;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从眉心至鼻根处设计为从薄到厚的一个自然过渡,可以更加有效的弥补东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部鼻梁区域、侧部鼻翼区域、眉间三角区域及底部区域;顶部鼻梁区域的上端与眉间三角区域过渡连接,顶部鼻梁区域的下端为鼻尖方向;位于顶部鼻梁区域的两侧分别对称的过渡连接有侧部鼻翼区域,所述两侧部鼻翼区域分别与眉间三角区域过渡连接在一起;与顶部鼻梁区域相对的一侧为底部区域,所述底部区域的边缘分别与侧部鼻翼区域、眉间三角区域的外边缘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其特征在于:眉间三角区域为倒三角结构,其中与顶部鼻梁区域过渡连接的点为鼻根点,另外两个点为连接两个眉毛之间的点,即,眉间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其特征在于:整个鼻梁假体从两个眉间点连线所在边缘向鼻尖方向先逐渐由薄变厚,再逐渐由厚变薄;其中,最厚位置的尺寸为6

8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鼻根点高度的鼻梁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眉间三角区域从眉间点朝向鼻根点方向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栋良郭明银
申请(专利权)人:何栋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