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支架及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793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窦支架及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鼻窦支架包括本体部分和与本体部分连接的第一端部,本体部分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网格支架,第一端部包括具有多个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网格支架,第二支撑单元具有与第一支撑单元连接的首端和远离第一支撑单元的末端,至少部分第二支撑单元的末端具有第一弧形结构,至少部分第一弧形结构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载药槽。该鼻窦支架回弹力强,避免了压握时易崩不能恢复原状的问题,而且增加了鼻窦支架的载药量;该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通过局部加热的方式改变了编织丝的走向,起到了稳固支架定型的作用,而且局部加热减少了未加热部分编织丝的收缩,支架的形状更容易控制。支架的形状更容易控制。支架的形状更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鼻窦支架及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鼻窦支架及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采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来治疗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FESS手术后也存在着粘膜炎症,水肿以及鼻窦的再次术后粘连的风险。因此,需要术后在鼻窦部位放置鼻窦支架。一方面鼻窦支架通过其机械支撑的特性保持中鼻道开放,避免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利于窦口开放;另一方面鼻窦支架携带的药物在病变部位定向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及鼻息肉增生,所以在植入期间患者可以避免或减少口服药物使用。
[0003]现有的鼻窦支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压握易崩、回弹力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8463191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鼻窦支架的编织成型方法和由此获得的支架,采用该编织成型方法制作的鼻窦支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鼻窦支架回弹力差的问题,但是该鼻窦支架的编织成型方法中编织工装的第一赋形部和第二赋形部固定于编织工装上,鼻窦支架编织完成后需要全局整体加热成型,会对鼻窦支架编织材质的力学性能及降解时间产生影响,鼻窦支架制作完成后全局加热使得加工时间更长。而且采用该专利的成型方法制作的鼻窦支架没有载药槽,载药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窦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鼻窦支架,包括本体部分和与所述本体部分连接的第一端部,所述本体部分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网格支架,所述端部包括具有多个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网格支架,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的首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末端,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所述末端具有第一弧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上具有多个第一载药槽。
[0007]在一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载药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所在平面呈角度布置。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包括朝向所述本体部分的内侧和背离所述本体部分的外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载药槽设置于所述内侧,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所在平面垂直。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药槽装载有用于减充血的药物或者用于止痛的药物。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载药槽,且所述第三载药槽装载的药物与所述第一载药槽装载的药物不相同。
[0011]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本体部分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分别置于所述本体部分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具有多个第三支撑单元的第三网格支架,所述第三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的首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末端,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支撑单元的所述末端具有第二弧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弧形结构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载药槽。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的形状相同或者不相同。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载药槽,且所述第三载药槽装载的药物与所述第二载药槽装载的药物相同。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另一端端与所述第四杆件的第二端连接。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相较于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本体部分,所述第一载药槽装载有用于减充血的药物或者用于止痛的药物。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形状为菱形、等边三角形或者正六边形,所述第一网格支架具有在轴向方向上排列的多排所述第一支撑单元。
[0017]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鼻窦支架制作方法,提供编织工装,所述编织工装的一端具有周向排列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中插设有第一加热棒,所述第一加热棒具有第一凸起;
[0018]编织步骤一:将编织丝绕过所述第一加热棒,形成包含第一弧形结构的第一端部,并形成“∧”字形的编织路径;
[0019]编织步骤二:将所述编织丝朝向所述编织工装的另一端延伸,然后折返朝向所述编织工装设有所述第一圆孔的一端延伸,形成“V”字形编织路径;
[0020]编织步骤三:交替重复编织步骤一,编织步骤二,直至所述编织丝的首端和尾端连接,形成编织体;
[0021]加热所述第一加热棒以使得所述第一端部定型,并在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上形成第一载药槽。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工装的另一端具有周向排列的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中插设有第二加热棒,所述第二加热棒具有第二凸起;
[0023]在编织步骤二中:将所述编织丝朝向设置在所述编织工装的第二加热棒延伸,绕过所述第二加热棒后形成包含第二弧形结构的第二端部,并朝向设置在所述编织工装的所述第一加热棒延伸;
[0024]在所述形成编织体后,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棒以使得所述第二端部定型,并在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第二弧形结构上形成第二载药槽。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棒横截面为多边形或星型。
[00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棒横截面的形状为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五角星形或者六角星形。
[002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棒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加热棒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或者,所述第一加热棒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加热棒的横截面的形状不相同。
[00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编织工装上具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用于引导所述编织丝的走向。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窦支架包括本体部分和与本体部分连接的第一端部,本体部分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网格支架,端部包括具有多个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网格支架,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的首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末端,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所述末端具有第一弧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上开设有多个第一载药槽,该鼻窦支架的第一端部的第二支撑单元的末端具有第一弧形结构,回弹力强,避免了诸如压握时易崩,不能恢复原状等问题,通过在第一弧形结构上开设第一载药槽,增加了鼻窦支架的载药量。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窦支架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编织工装,编织工装的一端具有周向排列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中插设有第一加热棒,第一加热棒具有第一凸起;编织步骤一:将编织丝绕过第一加热棒,形成包含第一弧形结构的第一端部,并形成“∧”字形的编织路径;编织步骤二:将编织丝朝向编织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分和与所述本体部分连接的第一端部,所述本体部分包括具有多个第一支撑单元的第一网格支架,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具有多个第二支撑单元的第二网格支架,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的首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末端,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所述末端具有第一弧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上具有多个第一载药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载药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所在平面呈角度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包括朝向所述本体部分的内侧和背离所述本体部分的外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载药槽设置于所述内侧,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所在平面垂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药槽装载有用于血管收缩的药物或者用于止痛的药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载药槽,且所述第三载药槽装载的药物与所述第一载药槽装载的药物不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本体部分连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分别置于所述本体部分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二端部包括具有多个第三支撑单元的第三网格支架,所述第三支撑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的首端和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末端,至少部分所述第三支撑单元的所述末端具有第二弧形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弧形结构上开具有多个第二载药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形状与所述第三支撑单元的形状相同或者不相同。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上开设有多个第三载药槽,且所述第三载药槽装载的药物与所述第二载药槽装载的药物相同。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第三杆件和第四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杆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舟寇慧朱春斌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