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961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包括伸缩撑杆、固定框和固定板,所述伸缩撑杆的内侧设有限位撑杆,所述限位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控制箱,所述转动控制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仪,所述伸缩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框,所述底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侧绕覆有传动带,利用对转动盘的转动使传动杆能够带动传动栓进行转动,从而使传动盘能够带动转动控制箱进行转动,进而能够控制红外测距仪进行角度上的调整,使装置能够对地下工程支护进行多方位监测,以降低监测装置使用成本,并能够提供多方位实时监测结果。位实时监测结果。位实时监测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工程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工程支护为防止围岩坍塌和石块下落采取的支撑、防护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支护是地下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围岩经确认是十分稳定的情况下,方可不加支护,需要支护的地段,要根据地质条件、硐室结构、断面尺寸、开挖方法、围岩暴露时间等因素,做出支护设计,支护有构架支撑及锚喷支护两种方式,除特殊地段外,一般应优先采用锚喷支护。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地下工程支护在进行监测时,多采用多处实时监测,并需要对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处监测,进而提升地下工程支护效果的监测成本;且在进行监测过程中,单一位置处的监测装置无法进行快速移动,并难以进行快速拆装,进而影响对地下工程支护的监测效率和监测效果。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包括伸缩撑杆、固定框和固定板,所述伸缩撑杆的内侧设有限位撑杆,所述限位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控制箱,所述转动控制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仪,所述伸缩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框,所述底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的外侧绕覆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滑动底座之间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撑杆的数量有两个,位于前侧的所述伸缩撑杆与限位撑杆之间滑动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伸缩撑杆与限位撑杆之间固定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撑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吸盘。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栓,所述传动栓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与转动盘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盘与转动控制箱之间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撑杆的数量有三个,位于中间位置处的所述限位撑杆的后侧表面外覆有弹簧。
[0012]作为优选,所述底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收卷辊之间固定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盘的外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和弧形槽,所述限位槽的位置大小与传动栓的位置大小相对应,所述弧形槽的位置大小与转动盘外侧弧面位置大小相对应。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对转动盘的转动使传动杆能够带动传动栓进行转动,从而使传动盘能够带动转动控制箱进行转动,进而能够控制红外测距仪进行角度上的调整,使装置能够对地下工程支护进行多方位监测,以降低监测装置使用成本,并能够提供多方位实时监测结果;且通过吸盘的作用能够将装置固定在地下工程侧壁,并通过对收卷辊的转动使传动带能够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并配合弹簧的作用能够使滑动底座能够前后移动,进而能够使装置的监测范围能够得到提升,以使装置能够针对多处位置进行监测使用,提升监测效果和监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的总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的图1的A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的固定框、转动控制箱和红外测距仪的安装结构右剖图;
[0019]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的滑动底座、底框和传动带的安装结构右剖图;
[0020]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的第一电机、转动盘和传动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
[0022]1、伸缩撑杆;2、限位撑杆;3、滑动底座;4、固定框;5、转动控制箱; 6、红外测距仪;7、底框;8、收卷辊;9、传动带;10、固定板;11、连接块;12、吸盘;13、第一电机;14、转动盘;15、传动杆;16、传动栓;17、传动盘;18、弹簧;19、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

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包括伸缩撑杆1、固定框4和固定板10,伸缩撑杆1的内侧设有限位撑杆2,限位撑杆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底座3,滑动底座3 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固定框4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控制箱5,转动控制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仪6,伸缩撑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框7,底框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8,收卷辊8的外侧绕覆有传动带9,传动带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与滑动底座3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框4的内部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的输出轴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盘14,转动盘14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栓16,传动栓16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传动盘17,传动盘17与转动盘14之间滑动连接,传动盘17与转动控制箱5之间固定连接,传动盘17的外侧分别开设有限位槽和弧形槽,限位槽的位置大小与传动栓16的位置大小相对应,弧形槽的位置大小与转动盘 14外侧弧面位置大小相对应,在对地下工程支护效果进行监测时,利用对转动盘14的转动使传动杆15能够带动传动栓16进行转动,从而使传动盘17 能够带动转动控制箱5进行转动,进而能够控制红外测距仪6进行角度上的调整,使装置能够对地下工程支护进行多方位监测,以降低监测装置使用成本,并能够提供多方位实时监测结果。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撑杆(1)、固定框(4)和固定板(10),所述伸缩撑杆(1)的内侧设有限位撑杆(2),所述限位撑杆(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底座(3),所述滑动底座(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4),所述固定框(4)的前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控制箱(5),所述转动控制箱(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红外测距仪(6),所述伸缩撑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框(7),所述底框(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收卷辊(8),所述收卷辊(8)的外侧绕覆有传动带(9),所述传动带(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与滑动底座(3)之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撑杆(1)的数量有两个,位于前侧的所述伸缩撑杆(1)与限位撑杆(2)之间滑动连接,位于后侧的所述伸缩撑杆(1)与限位撑杆(2)之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多功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撑杆(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的外端转动连接有吸盘(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合杜海滨潘国强徐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