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关节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71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髋关节固定架,包括:腰带,用于固定患者腰部;第一连接板,竖直设置在腰带的侧面,靠近上端的位置与腰带连接;第二连接板,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上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转盘,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下部设置有腿部固定组件,腿部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患者腿部;距离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距离调节组件的设置,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提高了适用范围。提高了适用范围。提高了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髋关节固定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髋关节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髋关节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属球窝关节,是典型的杵臼关节,髋臼内仅月状面被覆关节软骨,髋臼窝内充满脂肪,可随关节内压的增减而被挤出或吸入,以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髋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承重与活动,任何髋关节病损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关节功能,甚至导致髋关节病残,髋关节病损如股骨头坏死、股骨头骨折与脱位、髋臼严重骨折、股骨颈肿瘤致骨缺损等,手术后易脱位,因此需要对髋关节进行适当固定,使髋关节不负重,防止关节脱位,而又能进行早期的屈伸活动。
[0003]髋关节疾病手术后传统的处理方法是进行石膏固定或牵引,既难以达到有效的髋关节固定作用,甚至不能对抗髋周肌肉收缩或挛缩产生的髋关节受压,而且还需长期卧床,最终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关节固定综合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0004]目前,通常采用髋关节固定架进行牵引,实现上述目标的同时避免相应并发症,现有的髋关节固定架大都通过腰部固定件下设置的腿部固定件,腰部固定件与腿部固定件活动连接,在满足支撑的同时保证髋关节的屈伸,但而腰部固定件与腿部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不能进行调节,不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髋关节固定架,以解决现有的髋关节固定架的腰部固定件与腿部固定件之间的距离不能进行调节,不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适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髋关节固定架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髋关节固定架,包括:
[0008]腰带,用于固定患者腰部;
[0009]第一连接板,竖直设置在腰带的侧面,靠近上端的位置与腰带连接;
[0010]第二连接板,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下端,上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
[0011]转盘,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的下端,下部设置有腿部固定组件,腿部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患者腿部;
[0012]距离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分别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
[0013]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14]其中距离调节组件包括齿条,第一连接板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腔,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靠近安装腔的位置开设有通槽,通槽与安装腔相连通,齿条竖直设置在安装腔内部,齿条的下端穿过通槽后与第二连接板连接,安装腔内靠近通槽的位置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轮通过连接轴与通槽内壁连接,连接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
通槽内壁上,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通槽内壁后位于第一连接板的前面且端部开设有内六方孔,齿轮表面沿着齿轮边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第一连接板的前面靠近多个第一定位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内设置有第一定位杆,第一定位杆的下端穿过第二定位孔后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内。
[0015]其中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孔螺纹连接。
[0016]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靠近通槽的位置竖直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下端穿过限位孔后与第二连接板的上端连接。
[0017]其中腿部固定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竖直设置在转盘的下部,支撑杆的上端与转盘活动连接,支撑杆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绑腿带。
[0018]其中转盘为中空结构,转盘内部设置有转轮,转轮通过转轴与转盘的内壁连接,转盘的靠近支撑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与转盘内部相连通,支撑杆穿过第一弧形槽后与转盘的下部连接。
[0019]其中转盘的前面开设有多个第三定位孔,多个第三定位孔沿着竖直方向均匀设置,转轮上靠近多个第三定位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每一个第三定位孔位于对应第二弧形槽的中间位置,多个第二弧形槽的弧长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孔内设置有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的一端穿过第三定位孔后位于对应的第二弧形槽内。
[0020]其中第二定位杆与第三定位孔螺纹连接。
[0021]本技术的一种髋关节固定架,通过距离调节组件的设置,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进行调整,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提高了适用范围,同时,通过转盘的设置,使患者在行走时,支撑杆能够随着腿部的摆动而摆动,便于患者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此外,通过第二定位杆、第三定位孔与第二弧形槽的配合设置,使支撑杆摆动的角度能够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患者腿部屈伸时的摆动幅度,适用不同情况的患者,进一步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距离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分扩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中转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B部分扩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腰带;2、绑腿带;5、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转盘;8、支撑杆;9、转轮;10、第一弧形槽;11、第二弧形槽;12、安装腔;13、限位孔;14、齿条;15、齿轮;16、通槽;17、限位杆;18、第一定位孔;19、第二定位孔;20、内六方孔;21、连接轴;22、第一定位杆;23、第二定位杆;24、第三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髋关节固定架,包括腰带1,腰带1用于固定患者腰部,
腰带1的侧面竖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5靠近上端的位置与腰带1连接,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竖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6的上端与第一连接板5连接,第二连接板6的下端设置有转盘7,转盘7竖直设置且上部与第二连接板6的下端连接,转盘7的下部设置有腿部固定组件,腿部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患者腿部,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设置有距离调节组件,距离调节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连接,距离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0031]如图2、3所示,距离调节组件包括齿条14,第一连接板5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腔12,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靠近安装腔12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6,通槽16与安装腔12相连通,齿条14竖直设置在安装腔12内部,齿条14的下端穿过通槽16后与第二连接板6连接,安装腔12内靠近通槽16的位置设置有齿轮15,齿轮15与齿条14啮合连接,齿轮15通过连接轴21与通槽16内壁连接,连接轴21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通槽16内壁上,连接轴21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6内壁后位于第一连接板5的前面且端部开设有内六方孔20,第一连接板5的前面指的是远离腿部的一面,内六方孔20内可以插入内六方扳手,通过六方扳手带动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齿条14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髋关节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用于固定患者腰部;第一连接板(5),竖直设置在腰带(1)的侧面,靠近上端的位置与腰带(1)连接;第二连接板(6),竖直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上端与第一连接板(5)连接;转盘(7),设置在第二连接板(6)的下端,下部设置有腿部固定组件,所述腿部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患者腿部;距离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分别与第一连接板(5)、第二连接板(6)连接,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板(5)与第二连接板(6)之间的距离;所述距离调节组件包括齿条(14),所述第一连接板(5)内部靠近下端的位置开设有安装腔(12),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靠近安装腔(12)的位置开设有通槽(16),所述通槽(16)与安装腔(12)相连通,所述齿条(14)竖直设置在安装腔(12)内部,所述齿条(14)的下端穿过通槽(16)后与第二连接板(6)连接,所述安装腔(12)内靠近通槽(16)的位置设置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齿条(14)啮合连接,所述齿轮(15)通过连接轴(21)与通槽(16)内壁连接,所述连接轴(21)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通槽(16)内壁上,所述连接轴(21)的另一端穿过通槽(16)内壁后位于第一连接板(5)的前面且端部开设有内六方孔(20),所述齿轮(15)表面沿着齿轮(15)边缘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8),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前面靠近多个第一定位孔(18)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9),所述第二定位孔(19)内设置有第一定位杆(22),所述第一定位杆(22)的下端穿过第二定位孔(19)后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1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艳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