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63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强度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包括:用于检测具有预定水平底面的长方体状实验件,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体下表面上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预定水平底面上的第一上表面,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预定水平底面上的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之和。该载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载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载具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辙仪实验用载具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强度检测装置
,特别是涉及路面强度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交通需求与高速公路里程都在迅速增长,而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运用较广的一种路面结构型式,伴随着交通量和荷载等级的增长,使用时间的增加、气温的变化和施工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因素,一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错台、唧泥、断板和开裂等病害现象,为满足当今道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急需对早期及现有存在病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改造,为了快速提高其行车路用性能,往往采取“白+黑”工艺,即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这样将由旧水泥混凝土板作为路面承重基层,沥青面层作为表面功能层。
[0003]由于白加黑路面结构涉及刚性和柔性两种路面结构形式的组合,不仅两种材料的性能差异大,而且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接缝和裂缝。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在车辆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处的沥青加铺层底部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0004]当前评估白加黑路面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裂缝对沥青加铺层的开裂破坏,主要是先采集的样品(实验件),再通过在样品(实验件)上切口,通过车辙仪辊碾使样品(实验件)发生弯曲,观察和检测切口的裂纹发展情况,但现有的车辙仪没有一个简单实用的载具以承载样品(实验件),且对于车辙仪辊碾使样品(实验件)发生弯曲时,不能很好的地观察到裂纹的发展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用的车辙仪实验用载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包括:用于检测具有预定水平底面的长方体状实验件,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体下表面上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预定水平底面上的第一上表面,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预定水平底面上的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之和。
[000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车辙仪实验用载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板体来支撑并承载实验件,并且让两个板体与实验件粘贴固定,第二板体的下表面设置支撑杆,第一板体的厚度使第二板体厚度和支撑杆直径之和,该载具放置在车辙仪工作台上并承载实验件后,当车辙仪的辊碾压在实验件上时,实验件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实验件底面在第一上表面和第二上表面的间隔处开始发生变形并逐渐出现裂纹,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而不断扩展,使得第二板体围绕支撑杆的轴线发生转动。该载具的结构简单,
实验件的侧面完全没有被遮挡,有助于工作人员很好的观察裂纹的发展情况。将支撑杆设置在第二板体下表面上,可使第二板体容易的发生转动,减小了车辙仪对实验件的压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上布设有环氧树脂AB胶层,所述第二上表面上布设有环氧树脂AB胶层。通过环氧树脂的来固定实验件,其粘接牢固且操作简单。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分布并且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分布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主要为了增加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与实验件底面的摩擦力,而且让环氧树脂渗透到凹槽中还能增加连接的牢固程度,便于更好的将实验件底面固定在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上;多个第一凹槽间相互平行能便于车削加工;多个第二凹槽间相互平行同样也是为了能便于车削加工。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每个所述的凹槽的宽度均为2mm至4mm;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每个所述的凹槽的深度也均为2mm至4mm。该值范围的凹槽宽度和深度不仅能保证摩擦力的要求,还能保证进入到凹槽内的环氧树脂的量能起到有效的固定实验件,且不浪费环氧树脂的用量。
[0011]进一步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的间距为10mm至20mm;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间距也为10mm至20mm。该距离值不仅能使凹槽在上表面上均匀分布,同时也能保证上表面的凹槽数量,满足实验件对上表面的摩擦力要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均为相同的长方形,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的长和宽与所述长方体的所述预定水平底面的长和宽一一对应,且尺寸为140mm
×
80mm。实验件一般为长方体结构,所以将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做成长方形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实验件的预定水平底面。且该尺寸能刚好配合上实验件的尺寸。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板体下表面的一端边缘,且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的间隔。支撑杆位于远离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的间隔,可使第二板体更容易的发生转动,有效减小了车辙仪对实验件的压力要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上表面的长度方向垂直。可使第二板体更容易的发生转动,有效减小了车辙仪对实验件的压力要求。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范围为15mm至20mm,且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范围为3mm至5mm,所述支撑杆的直径范围为12mm至15mm。第一板体的厚度范围不仅能满足了车辙仪施加的压力要求,还能保证第二板体发生的转动角度值,让实验件能充分的发生变形,裂纹变化的情况更加的明显。第二板体的厚度范围和支撑杆的直径范围同样也是能满足了车辙仪施加的压力要求,还能保证第二板体发生的转动角度值,让实验件能充分的发生变形,裂纹变化的情况更加的明显。
[001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板体,以及所述第二板体均为钢材料制成。采用刚材料制成,能满足对实验件的压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载具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板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板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板体;11、第一上表面;12、第一凹槽;2、第二板体;21、第二上表面;22、第二凹槽;3、实验件;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辙仪实验用载具,用于检测具有预定水平底面的长方体状实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体下表面上且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杆;所述第一板体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预定水平底面上的第一上表面,所述第二板体具有用于粘贴在所述预定水平底面上的第二上表面;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表面上布设有环氧树脂AB胶层,所述第二上表面上布设有环氧树脂AB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间隔分布并且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间隔分布并且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每个所述的凹槽的宽度均为2mm至4mm;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每个所述的凹槽的深度也均为2mm至4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辙仪实验用载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徐珍明黄伟陈启明张益华洪仕明张光先李俊蔡旭孙明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