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146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包括支撑系统、行走机构和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行走机构上,控制系统安装在支撑系统和行走机构上。通过将支撑系统与行走机构的结合,可行走移动车,提高了采煤工艺过断层、工作面搬迁的灵活性。工作面搬迁的灵活性。工作面搬迁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支撑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煤矿井下采煤生产支撑作业中有两种顶板支撑管理方式,一种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采用液压支架实现对顶板的支撑管理,另一种是在普通机械化采煤工作中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实现对顶板的支撑管理。
[0003]液压支架作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过程中顶板支撑管理方式具有支撑强度高,作业操作劳动强度低,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的特点,在中厚以上煤层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薄煤层开采中根据地质结构和顶板状态,也有一定应用。但是,由于液压支架的结构特点,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过程中,尤其在薄煤层的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重量大,移动困难、灵活性差,尤其在采煤工作面搬迁、撤出、过断层时,工作量大、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撑系统,该支护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移动困难,灵活性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其包括支撑系统、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
[0006]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行走机构上,控制系统设置在支撑系统和行走机构上,并用于控制支撑系统和行走机构的运行。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双活柱套装式液压支柱;
[0008]所述双活柱套装式液压支柱包括缸体、内活柱、外活柱、导向套和回转结构;
[0009]所述内活柱套接在外活柱内,外活柱套接在缸体内;
[0010]所述内活柱与外活柱之间,以及外活柱与缸体之间均设置有导向套;
[0011]所述内活柱、外活柱的端部均设置有回转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自封软管接头和压力保护控制阀。
[0013]优选的,所述内活柱、外活柱的端部的回转结构分别为上回转结构和下回转结构;
[0014]所述上回转结构包括支撑球头、内活柱球形凹槽和上压盖;
[0015]所述支撑球头设置在内活柱球形凹槽内,且上压盖设置在内活柱球形凹槽上并压紧支撑球头;
[0016]所述下回转结构包括外活柱球头、凹球靴套和下压盖;
[0017]所述外活柱球头设置在凹球靴套的凹型槽内,且下压盖设置在凹型槽上并压紧外活柱球头。
[0018]优选的,所述缸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
[0019]所述上导向套设置在缸体和内活柱之间,所述下导向套设置在缸体和外活柱之间;
[0020]所述内活柱和外活柱之间设置有内活柱锥形导向套;
[0021]所述外活柱和缸体之间还设置有外活柱锥形导向套,所述外活柱锥形导向套设置在外活柱和缸体之间的腔体内。
[0022]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装置、行走驱动机构、行走机构总成和行走机构总成连接板;
[0023]所述行走装置和行走驱动驱动机构均设置在行走机构总成上,行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行走装置的移动;
[0024]所述行走机构总成连接板设置在行走机构总成上;
[0025]所述支撑系统安装在行走机构总成连接板上。
[0026]优选的,所述行走机构总成连接板上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支撑系统通过连接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连接。
[0027]优选的,所述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还包括封闭式控制系统;
[0028]所述封闭式控制系统包括支撑力动力源、系统控制阀、压力过载保护阀、动自封式连接头、自封式充液头、行走机构控制器、遥控系统接收器,行走驱动器和支撑液压缸角度调节机构;
[0029]支撑力动力源通过自封式高压管连接支撑系统控制阀;
[0030]压力过载保护阀设置在支撑系统的缸体上;
[0031]支撑系统控制阀通过自封式高压管连接自封式接头、支撑液压缸角度调节机构;
[0032]自封式接头通过自封式高压管连接自封式充液接头;
[0033]支撑系统控制阀与行走机构控制器连接,同时行走机构控制器与遥控系统接收器连接。
[0034]有益效果:
[0035]通过将支撑系统与行走机构的结合,可行走移动车,提高了采煤工艺过断层、工作面搬迁的灵活性,通过控制系统的设置,提高了顶板支护作业的智能化水平。
附图说明
[00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行走机构俯视图;
[0040]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支撑系统剖视图;
[0041]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控制系统结构布局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说明:
[0043]100

控制系统,200

支撑系统,300

行走机构。
[0044]200

支撑系统:
[0045]201

支撑球头,202

上压盖,203

内活柱,204

上密封,205

上导向套,206

超压保护阀接口,207

自封式接头,208

缸体,209

对中型弹簧;210

下导向套,211

下密封,212

外活柱,213

下压盖,214

凹球靴套,215

外活柱锥形导向套,216

内活柱锥形导向套;
[0046]K1

压力保护阀进液口,K2

缸体与活柱之间空腔,K3

操纵阀进液腔,K4

中央空腔,K5

外活柱进液孔;
[0047]100

控制系统;
[0048]101

支撑系统动力源,102

支撑系统控制阀,103

压力过载保护阀,104

自封式接头,1041

自封式充液接头,105

行走机构控制器,1051

遥控系统接收器,106

行走驱动机构,107

支撑液压缸角度调节机构,1071:连接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系统、行走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系统设置在行走机构上,控制系统安装在支撑系统和行走机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双活柱套装式液压支柱;所述双活柱套装式液压支柱包括缸体、内活柱、外活柱、导向套和回转结构;所述内活柱套接在外活柱内,外活柱套接在缸体内;所述内活柱与外活柱之间,以及外活柱与缸体之间均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内活柱、外活柱的端部均设置有回转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上设置有自封软管接头和压力保护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活柱、外活柱的端部的回转结构分别为上回转结构和下回转结构;所述上回转结构包括支撑球头、内活柱球形凹槽和上压盖;所述支撑球头设置在内活柱球形凹槽内,且上压盖设置在内活柱球形凹槽上并压紧支撑球头;所述下回转结构包括外活柱球头、凹球靴套和下压盖;所述外活柱球头设置在凹球靴套的凹型槽内,且下压盖设置在凹型槽上并压紧外活柱球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下可行走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上导向套和下导向套;所述上导向套设置在缸体和内活柱之间,所述下导向套设置在缸体和外活柱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青徐瑞银石永奎任德玉
申请(专利权)人:徐瑞银石永奎任德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