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顺昌专利>正文

骨钻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4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骨钻辅助装置,特别是骨科用电动骨钻的辅助装置,它是由:手柄(1),方形框(2),夹骨板(3),双向螺轴(4),双向螺轴柄(5),摇把(6),悬钻杆(7),固钻碗(8),钻头定长器(9)组成。应用它能有效地防止钻位不准,钻孔偏斜,钻入过深,而且,使骨移位的力及方向具有可控性。(*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钻的,特别是电动骨钻的辅助装置。医生在骨质上打孔时,由于骨钻与骨质各为一体,相对位置很难保持不变,常常出现钻位不准,钻孔偏斜,钻入过深等不良结果,而且,钻孔时对骨质施加有压力,有时会使原本未完全断离的骨质完全断离。临床上为了防止钻入过深,需要一助手用一防护钢板,伸入到骨质对侧,这就要求术者与助手必须配合好,否则,会出现钻孔偏斜等不良结果,为了防止钻位不准,钻孔偏斜,则完全靠手术医生的经验与技巧,要做到每次都准确无误,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钻辅助装置,它能有效地保证钻位准确,钻孔不偏斜,有效防止钻孔过深。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曲形摇把穿过悬钻杆与固钻碗相连,悬钻杆可以置入手柄上端的侧孔内与其相连,手柄两侧的下端向中央伸出的横臂与方形框相连,用一双向螺轴将夹骨板串联于方形框内;将骨钻固定于固钻碗内;旋转双向螺轴使夹骨板等距离向中央运动,夹住骨质,这样,骨质与骨钻相对成为一体,二者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这就有效避免了钻孔偏斜。通过调整悬钻杆与手柄的相对位置,在不动夹骨板的情况下,一次可以钻一到二个孔,十分方便;当骨折一断端上的孔钻好之后,用一螺钉将钢板固定在骨质上,将夹骨板移到另一断端钢板有孔处夹紧骨质,进行钻孔,这样有效保证了钻位准确;因为往钻上装钻头时是将钻头的尖端插入钻头定长器内,持钻头定长器将钻头尾部装入骨钻,固定紧后去下钻头定长器,这样钻头露出的长度等于钻头定长器的长度,而钻头定长器的长度预设等于夹骨板的高度,所以当钻头运动至骨质对侧时,骨钻正好被夹骨板阻挡,这就有效防止了钻入过深;根据牛顿力学第一定律,骨钻与骨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终都作用到手柄上,所以,能使骨质移位的力及力的方向,由医生握手柄的那只手决定,而不在于骨钻对骨质的压力,这就具有了可控性。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有效保证钻位准确,钻孔不偏斜,有效防止钻入过深,而且使骨质移位的力及方向具有了可控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手柄,方形框,夹骨板及其连接的正视示意图。图2是手柄,方形框,夹骨板及其连接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手柄,方形框,夹骨板及其连接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摇把,悬钻杆,固钻碗及其连接的正视示意图。图5是摇把,悬钻杆,固钻碗及其连接的左视示意图。图6是摇把,悬钻杆,固钻碗及其连接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骨钻辅助装置整体连接示意图。图8是钻头定长器正视示意图。图9是钻头定长器左视示意图。图10是钻头定长器俯视示意图。图中(1)手柄两侧面相互平行,上端各有一“L”形侧孔,下端各向中央伸出一横臂,背面为外表面粗糙的半圆筒形,直接与两侧面相连;背面也可以是“工”字形,“工”字形的水平部分与两侧面相连,竖直部分为表面粗糙的圆柱体。(2)方形框。(3)夹骨板为两块突出部分相对的“[”形板。(4)双向螺轴其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5)双向螺轴柄为仿椭圆形。(6)摇把为曲形,其下部分有螺纹。(7)悬钻杆为长方体,两端为双“H”形结构,第一个与第三个,第二个与第四个“H”结构的凹陷的间距等于手柄(1)两侧面的间距,悬钻杆中央有螺孔。(8)固钻碗为圆筒状,四周有四个螺孔。(9)钻头定长器为“T”字形中空管,下端封闭,其内径≥钻头直径。骨钻辅助装置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1、上部摇把(6)穿过悬钻杆(7)上的螺孔与固钻碗(8)相连。2、下部手柄(1)的两侧面的下端向中央伸出的横臂与方形框(2)相连,双向螺轴(4)依次穿过方形框(2)的前边,前、后夹骨板(3)、方形框(2)的后边。3、钻头定长器(9)独自为一体。将悬钻杆(7)置入手柄(1)两侧面上端的侧孔内,可使上部与下部连为一体。当需要使用骨钻装置时,先将钻头的尖端插入钻头定长器(9)内,持钻头定长器(9)将钻尾端插入骨钻,固定牢固钻头后,取下钻头定长器(9);将骨钻置入固钻碗(8)内,固定牢固;一手握手柄(1),另一手旋转双向螺轴柄(5),在双向螺轴(4)的作用下,使夹骨板(3)之间的间距大于骨质的宽度,放夹骨板(3)于骨质两侧,并下压使夹骨板(3)下端的突出部分略超过骨质的背面,旋转双向螺轴柄(5),使夹骨板(3)等距离向中央运动,夹紧骨质;将悬钻杆(7)置入手柄(1)上端的“L”形侧孔内,使辅助装置的上部与下部连为一体;转动摇把(6)至钻头抵住骨质,启动骨钻并缓缓转动摇把(6),使骨钻向下运动至电钻的下端抵住夹骨板(3)时,关闭电钻,此时钻头沿固定的方向刚好钻透骨质对侧面。反向旋转摇把(6)退出骨钻。调整悬钻杆(7)与手柄(1)的位置关系,可以间隔第一孔一定距离钻出第二孔。然后,退出骨钻,使辅助装置的上、下部分离,松开夹骨板(3),去除辅助装置下部。用一螺钉将钢板固定在骨质上。将夹骨板(3)夹紧骨质固定在骨折另一端钢板有孔处,同上述方法,进行钻孔,然后去除辅助装置。用螺钉将钢板牢固地固定到骨质上。权利要求1.一种骨钻辅助装置,特别是骨科用电动骨钻的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曲形摇把(6)穿过悬钻杆(7)上的螺孔与固钻碗(8)相连,悬钻杆(7)与手柄(1)上端相连,手柄(1)下端与力形框(2)相连,双向螺轴(4)依次穿过方形框(2)的前边,前、后夹骨板(3)方形框(2)的后边,形成方形框(2)在外,夹骨板(3)在内的连接,钻头定长器(9)独自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钻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手柄(1)的两则面相互平行,上端各有“L”形侧孔,“L”形侧孔的上端开放,其后面为半圆筒形,直接与两侧面相连,其后面也可为“工”字形,“工”字形的上、下水平部分与两侧面相连,竖直部分为圆柱体,侧面与后面的外表面均为粗糙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钻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双向螺轴柄(5)为仿椭圆形,双向螺轴(4)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螺距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钻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悬钻杆(7)为长方体,其两端为双“H”结构,第一个与第三个,第二个与第四个“H”结构的凹陷部分的间距等于手柄(1)两侧面的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钻辅助装置,其特征是夹骨板(3)为两块“[”形结构,前块突出部分向后,后块突出部分向前,其水平宽度等于方形框(2)的内间距,其高度等于钻头定长器(9)的长度。专利摘要一种骨钻辅助装置,特别是骨科用电动骨钻的辅助装置,它是由:手柄(1),方形框(2),夹骨板(3),双向螺轴(4),双向螺轴柄(5),摇把(6),悬钻杆(7),固钻碗(8),钻头定长器(9)组成。应用它能有效地防止钻位不准,钻孔偏斜,钻入过深,而且,使骨移位的力及方向具有可控性。文档编号A61B17/17GK2449663SQ99246060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5日专利技术者郑顺昌 申请人:郑顺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钻辅助装置,特别是骨科用电动骨钻的辅助装置,其特征是:曲形摇把(6)穿过悬钻杆(7)上的螺孔与固钻碗(8)相连,悬钻杆(7)与手柄(1)上端相连,手柄(1)下端与方形框(2)相连,双向螺轴(4)依次穿过方形框(2)的前边,前、后夹骨板(3)方形框(2)的后边,形成方形框(2)在外,夹骨板(3)在内的连接,钻头定长器(9)独自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顺昌
申请(专利权)人:郑顺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