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镜头和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1357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定焦镜头和监控设备,定焦镜头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五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六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七双凸透镜。通过七个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形状的合理设置,使得定焦镜头能够很好地控制光线走势,在引入更多的光线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定焦镜头的总长控制在22.5mm以内,且光圈值F满足0.8≤F≤1.1,支持1/2.5英寸的像面,所述定焦镜头在弱光下也可清晰成像,且通过合理设定焦距比使得镜头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焦镜头和监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定焦镜头和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闭路监控行业都在朝小型化、多功能、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方向发展。但是,现有技术主要存在如下缺陷:因不同地域环境复杂,不能适应温差大的环境,容易造成离焦影响拍摄效果。并且监控摄像机长时间工作时,自身存在电路发热,高温情况下影响镜头的聚焦。在夜间或光线较暗地域,现有摄像机容易产生红外补光下色彩缺失、细节不清晰和亮度不足,成像质量差。拍摄角度小,视野范围窄,采集的数据信息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定焦镜头和监控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大光圈、大角度、小型高低温的定焦镜头。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定焦镜头,所述定焦镜头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定焦镜头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五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六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七双凸透镜,所述第一凸凹透镜、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六双凹透镜的凹面朝向像侧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凹透镜、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五双凸透镜、所述第六双凹透镜和所述第七双凸透镜均为非球面透镜;
[0005]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22.5mm,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圈数为F,且0.8≤F≤1.1,视场角FOV=140
°±/>5%。
[0006]可选地,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0007][0008][0009][0010][0011][0012][0013][0014]其中,所述定焦镜头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二双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四双凸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五双凸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六双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七双凸透
镜的光焦度为
[0015]可选地,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0016]1.50≤n1≤1.60,50.0≤v1≤65.0;
[0017]1.50≤n2≤1.75,20.0≤v2≤65.0;
[0018]1.50≤n3≤1.70,18.0≤v3≤25.0;
[0019]1.49≤n4≤1.70,60.0≤v4≤75.0;
[0020]1.50≤n5≤1.60,50.0≤v5≤75.0;
[0021]1.60≤n6≤1.75,15.0≤v6≤25.0;
[0022]1.50≤n7≤1.60,50.0≤v7≤60.0;
[0023]其中,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1,色散系数为v1,所述第二双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2,色散系数为v2,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3,色散系数为v3,所述第四双凸透镜的折射率为n4,色散系数为v4,所述第五双凸透镜的折射率为n5,色散系数为v5,所述第六双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6,色散系数为v6,所述第七双凸透镜的折射率为n7,色散系数为v7。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凹透镜、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五双凸透镜、所述第六双凹透镜和所述第七双凸透镜均为塑胶透镜;
[0025]所述第四双凸透镜为玻璃透镜。
[0026]可选地,所述定焦镜头的总焦距为f,所述定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d,且0.8≤f/d≤1.1。
[0027]可选地,所述定焦镜头的后焦为BFL,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其中,BFL/TTL≥0.1。
[0028]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直径为D1,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其中,D1/TTL<0.7。
[0029]可选地,所述定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满足:IC≤7.3mm。
[0030]可选地,所述定焦镜头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还包括光阑、保护玻璃和感光芯片,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二双凹透镜和所述第三凸凹透镜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感光芯片设于所述第七双凸透镜靠近像侧的一侧。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监控设备,所述监控设备包括上述的定焦镜头。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五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六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七双凸透镜,通过第一凸凹透镜具有的大口径,对同等焦距情况下可收集更多的光信息,达到弱光下清晰成像的效果,通过所述第四双凸透镜承担了系统较大的光焦度,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更有利于光束在像面上成像,通过七个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形状的合理设置,使得所述定焦镜头能够很好地控制光线走势,在引入更多的光线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所述定焦镜头的总长控制在22.5mm以内,并通过合理布置非球面透镜使得各种像差得到校正,提升了边缘画质,成像质量高。且光圈值F满足0.8≤F≤1.1,支持1/2.5英寸的像面,所述定焦镜头在弱光下也可清晰成像,且通过合理设定焦距比使得镜头在

40℃~+85℃的环境条件下不离焦,工作性能更加稳定,视场角可达140
°±
5%,视野更广阔,获得数据信息更加充分,
以提供一种大光圈、大角度、小型高低温的定焦镜头。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定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中的定焦镜头的球差曲线示意图;
[0036]图3为图1中的定焦镜头的光线光扇示意图;
[0037]图4为图1中的定焦镜头的场区畸变/场曲示意图。
[0038]附图标号说明:
[003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凸凹透镜6第六双凹透镜2第二双凹透镜7第七双凸透镜3第三凸凹透镜8光阑4第四双凸透镜9保护玻璃5第五双凸透镜10感光芯片
[0040]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需要说明,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定焦镜头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五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六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七双凸透镜,所述第一凸凹透镜、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六双凹透镜的凹面朝向像侧设置,且所述第一凸凹透镜、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五双凸透镜、所述第六双凹透镜和所述第七双凸透镜均为非球面透镜;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22.5mm,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圈数为F,且0.8≤F≤1.1,视场角FOV=140
°±
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其中,所述定焦镜头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二双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四双凸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五双凸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六双凹透镜的光焦度为所述第七双凸透镜的光焦度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1.50≤n1≤1.60,50.0≤v1≤65.0;1.50≤n2≤1.75,20.0≤v2≤65.0;1.50≤n3≤1.70,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存胜王晓欧俊星张良肖明志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