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108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利用BIM技术分析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的技术方案:该方法依托大量周期性监测数据,并记录监测时环境温度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导入BIM三维建模,形成三维点云模型,监测数据越多,形成的点云越密集,对分析监测点位变化规律越可靠,直观量化分析每一数据,对指导现场施工意义重大。属于工程测量监测领域。施工意义重大。属于工程测量监测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属于工程测量监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监测数据为施工提供有力保障,现阶段的监测技术数据处理较为繁琐,部分工程项目采用人工记录计算方式,监测工作完成后还需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消耗大量时间,且须投入大量监测人员,监测数据整理容易出错,不能完全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部分工程项目采用监测系统进行数据导入处理,此种方式数据录入简捷,但是造价太高;以上两种方式只能分析单个坐标方向的变化规律,目前还没有将三维坐标结合起来分析监测点位的变化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以解决传统监测点位分析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拟采用这样一种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具体如下:
[0005]1)三维模型布置监测点位
[0006]根据三维模型的空间几何关系、结构受力状态,分析出结构受力点薄弱位置,根据该位置进行合理布置监测点位,真实有效反应结构在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局部特征点反应整体结构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完成三维模型布置监测点位工作;
[0007]2)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环境温度监测
[0008]简化现场采集流程,根据全站仪的自动存储功能,对监测点位逐一采集,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记录结构周边环境温度,一是对全站仪的测距进行改正,二是在内业处理过程中加入温度因素,结合温度对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完成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环境温度监测;
[0009]3)数据归类及导入
[0010]根据现场记录的数据信息,导入Excel或powerbi软件中进行归类处理,将同一点位的数据按温度高低进行排序,在此步骤能够分析出数据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再将所有监测数据导入Inventor软件进行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立,完成数据归类和导入;
[0011]4)可视化分析监测点变化规律
[0012]根据三维模型的特性,自由切换不同坐标系视图,反应监测点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随着数据量的积累,一个监测点形成更密集的三维点云,数据量越大,反应出的信息越真实可靠;将一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框选,量取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的变化值,在此区间的数据跟温度变化进行匹配,一般情况下,温度变化越大,数据的变化跨度越大,将温度以10℃为一个单位,计算出桥梁随温度的变化量,掌握桥梁伸缩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为后
序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BIM技术分析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桥梁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结合温度的变化趋势,掌握不同温度下桥梁的变化规律,为后序工序的开展提供参考数据;监测技术引进BIM可视化分析技术,两者相融合后,监测点位的三维坐标在同一空间进行分析,更加直观有效反应变化规律,指导现场施工,该方法依托大量周期性监测数据,并记录监测时环境温度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导入BIM三维建模,形成三维点云模型,监测数据越多,形成的点云越密集,对分析监测点位变化规律越可靠,直观量化分析每一数据,对指导现场施工意义重大,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实施例
[0017]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具体如下:
[0018]1、三维模型布置监测点位
[0019]根据三维模型的空间几何关系、结构受力状态,分析出结构受力点薄弱位置,根据该位置进行合理布置监测点位,真实有效反应结构在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局部特征点反应整体结构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完成三维模型布置监测点位工作。
[0020]2、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环境温度监测
[0021]简化现场采集流程,根据高精度全站仪的自动存储功能,对监测点位逐一采集,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记录结构周边环境温度,一是对全站仪的测距进行改正,二是在内业处理过程中加入温度因素,结合温度对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完成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环境温度监测。
[0022]3、数据归类及导入
[0023]根据现场记录的数据信息,导入Excel或powerbi软件中进行归类处理,将同一点位的数据按温度高低进行排序,在此步骤可大概看出数据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但是不够直观和量化,将所有监测数据导入Inventor软件进行三维点云数据的建立,完成数据归类和导入。
[0024]4、可视化分析监测点变化规律
[0025]根据三维模型的特性,自由切换不同坐标系视图,反应监测点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随着数据量的积累,一个监测点形成更密集的三维点云,数据量越大,反应出的信息越真实可靠;将一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框选,量取最高点位和最低点位的变化值,在此区间的数据跟温度变化进行匹配,一般情况下,温度变化越大,数据的变化跨度越大,将温度以10℃为一个单位,计算出桥梁随温度的变化量,掌握桥梁伸缩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为后
序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0026]其基本原理为:利用高精度自动观测全站仪采集现场监测点信息,同时记录环境温度情况,将每一期数据导入BIM软件,监测点位与三维模型自动匹配,根据不同周期的温度变化,分析总结出桥梁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为后序施工提供依据。
[0027]高精度全站仪自动捕捉监测对象,自动存储监测点信息,处理流程简捷,减少现场测量工作时间,提高内业处理工作效率。
[0028]利用三维模型结构的受力特征,选取最佳监测位置,真实可靠反应施工中的变化情况,指导后序施工;
[0029]监测周期越多,三维模型中形成三维点云信息量越大,根据三维空间信息,分析三维坐标变化情况,同时结合环境温度变化,分析不同温度下监测点位的变化规律,为后序施工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BIM的八面体非对称大节段拱肋提升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如下:1)三维模型布置监测点位根据三维模型的空间几何关系、结构受力状态,分析出结构受力点薄弱位置,根据该位置进行合理布置监测点位,真实有效反应结构在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局部特征点反应整体结构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完成三维模型布置监测点位工作;2)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环境温度监测简化现场采集流程,根据全站仪的自动存储功能,对监测点位逐一采集,在采集数据的同时,记录结构周边环境温度,一是对全站仪的测距进行改正,二是在内业处理过程中加入温度因素,结合温度对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完成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及环境温度监测;3)数据归类及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河陈彬宋善江马军卿光伦谢显龙胡刚郭铭跃郭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