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107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绿色表面活性剂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及其装置,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向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加入适量比例绿色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淋洗,以增强多环芳烃的溶解并从土壤中快速解吸。淋洗结束之后,将洗涤液抽取收集,在土壤中添加生物菌剂,养护、降解多环芳烃和残留表面活性剂;在洗涤液中加入合适比例过硫酸盐/生物炭对洗涤液中多环芳烃进行降解,回收含表面活性剂的洗涤液循环开展二次增溶解吸或下批次污染土壤的增溶解吸。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表面活性剂为绿色表面活性剂、毒性低、利于生物降解;利用过硫酸盐/生物炭氧化体系降解洗脱下来的多环芳烃,可实现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更加节约成本。更加节约成本。更加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活性剂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一般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苯环通过碳原子连接而成,常见的多环芳烃有萘、菲、蒽、苯并[a]芘等,由于其结构稳定、水溶性差,难以被生物降解,且具有较强的“三致性”(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早在1982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就将其列入优先控制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中;我国也将多环芳烃列入环境优先检测污染物名单中。已有研究表明,多环芳烃的毒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随着苯环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低环(≤3环)的多环芳烃容易降解;而高环(≥4环)的多环芳烃由于在水中溶解度更低、吸附的有机质更为牢固,生物的降解性更低,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可达半年之久。
[0003]近年来,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控制和治理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关注。目前土壤的修复方式主要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表面活性剂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向受污染的土壤中喷淋复配的表面活性剂,喷淋时间不少于48h,喷淋结束之后,收集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反应后残留的洗涤液;步骤S2.向上述收集过洗涤液后的土壤中添加生物菌剂,将生物菌剂与所述土壤混合均匀,再养护不少于10天,获得修复后的土壤;步骤S3.检测所述修复后的土壤是否达到修复标准,若未达到修复标准则循环执行步骤S1、步骤S2,直到达到修复标准;若已达到修复标准则不再继续修复土壤,则执行步骤S4;步骤S4.向所述残留的洗涤液中加入0.5~2mmol/L过硫酸盐和预定浓度的生物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h,以降解所述洗涤液中的多环芳烃;步骤S5.将洗涤液再喷淋至步骤S1中的受污染土壤中进行步骤S2中修复土壤的二次增溶解吸或喷淋至下批次污染土壤,用于循环洗脱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复配的表面活性剂所含的有效成分的浓度为1~6g/L。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复配的表面活性剂的体积与土壤的比为5mL:1g~30mL:1g。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增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生物菌剂为枯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利园刘雅欣李婧雅王鑫李海燕朱齐杨思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