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68097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包括:将基础节钢挡板预埋在冠梁内;将首节、标准节及末节钢挡板安装在超大围护桩间距两侧围护桩的桩面上形成覆盖超大围护桩间距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于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的两侧填塞膨胀止水材料进行密封封堵;采用注浆机将灌浆料在末节钢挡板的注浆口对超大围护桩间距进行注浆,待首节钢挡板的溢浆口溢出浆料时停止注浆,以在超大围护桩间距内形成围护体,使围护体与围护桩形成完整的基坑围护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攻克了因避开地下障碍物进行基坑支护设计而产生的超大围护桩间距进行基坑开挖顺作的挡土止水的难题。具有较好的操作效益、时间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设工程中,对于部分建筑工程场地内存在工程障碍物的情况,常规做法是先判别地下障碍物是否有用途,对于有用途的地下障碍物采用搬迁处理,对于没有用途的地下障碍物采用清障处理。而针对需清除的地下障碍物,所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埋置深度较浅的地下障碍物,可根据周边环境情况采用放坡开挖处理,先行将障碍物开挖暴露出来,随后切割或破除。埋置较深或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地下障碍物,可采用全回转全套管钻机进行清障处理。但是无论采用搬迁或清障措施,都会造成较大成本的提高。为了降低成本,可在避开原有障碍物进行基坑支护设计,由此带来了超大围护桩间距。对于如何解决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超大围护桩间距内的地下水渗漏及墙背土体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以解决基坑开挖过程中超大围护桩间距内的地下水渗漏及墙背土体脱落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包括:
[0005]基础节钢挡板预埋:
[0006]在围护桩及止水帷幕施工完毕后,将冠梁位置土方开挖至冠梁底,将围护桩的桩头破除,将超大围护桩间距冠梁位置下土方开挖,将基础节钢挡板贴合在围护桩的桩面并且延伸至冠梁位置,回填土至冠梁底标高,绑扎冠梁钢筋,浇筑冠梁混凝土形成冠梁,以将基础节钢挡板部分预埋在冠梁内;
[0007]首节、标准节及末节钢挡板安装:
[0008]待冠梁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分层开挖基坑内土方,每开挖一层土方,于超大围护桩间距两侧围护桩的桩面上通过膨胀螺栓依次安装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所述首节钢挡板上设置有溢浆口,所述末节钢挡板上设置有注浆口,将相邻节钢挡板之间焊接,以使基础节钢挡板、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形成覆盖超大围护桩间距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
[0009]填塞膨胀止水材料:
[0010]待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安装完毕后,于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的两侧填塞膨胀止水材料进行密封封堵;
[0011]灌浆料封堵:
[0012]采用注浆机将灌浆料在末节钢挡板的注浆口对超大围护桩间距进行注浆,待首节钢挡板的溢浆口溢出浆料时停止注浆,以在超大围护桩间距内形成围护体,使围护体与围
护桩形成完整的基坑围护体系。
[001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将基础节钢挡板的上端延伸至待施工的冠梁的中部。
[0014]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当基坑较深时,在标准节钢挡板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溢浆口和注浆口,以通过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进行分段注浆。
[001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将所述基础节钢挡板、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均设置均为弓形。
[001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包括:
[0017]基础节钢挡板,预埋在冠梁内;
[0018]首节钢挡板,通过膨胀螺栓设置在超大围护桩间距两侧围护桩的桩面上,所述首节钢挡板上设置有溢浆口;
[0019]标准节钢挡板,通过膨胀螺栓设置在超大围护桩间距两侧围护桩的桩面上;
[0020]末节钢挡板,通过膨胀螺栓设置在超大围护桩间距两侧围护桩的桩面上,所述末节钢挡板上设置有注浆口;
[0021]所述基础节钢挡板与首节钢挡板之间焊接,所述标准节钢挡板之间焊接,所述标准节钢挡板与末节钢挡板之间焊接。
[002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所述标准节钢挡板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溢浆口和注浆口。
[002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所述基础节钢挡板、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均为弓形板。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通过覆盖超大围护桩间距形成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于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的两侧填塞膨胀止水材料进行密封封堵,以及在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的围护下对超大围护桩间距进行注浆,以在超大围护桩间距内形成围护体,使该围护体与围护桩形成完整的基坑围护体系,从而攻克了因避开地下障碍物进行基坑支护设计而产生的超大围护桩间距进行基坑开挖顺作的挡土止水的难题。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及结构,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0027]操作效益:本方法工艺简单,所有钢挡板均为预制,现场仅需拼装即可,并且安装均为后置,对施工精度要求较低,实操性强。
[0028]时间效益:本方法采用预制拼装工艺,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占用施工关键线路,成型极快。
[0029]经济效益:本方法采用预制钢挡板,并且根据多种类开挖深度设计标准节,待现场基础结构施工完毕后,可将钢挡板回收利用,经济效益极佳。
[0030]社会效益:采用该方法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几乎为零,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基础节钢挡板在越大围护桩间距预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首节、标准节及末节钢挡板在越大围护桩间距安装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在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的两侧填塞膨胀止水材料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在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围护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基础节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首节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是标准节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是末节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所示:
[0040]100、围护桩;
[0041]200、止水帷幕;
[0042]300、围护体,310、挡土止水结构,311、基础节钢挡板,312、首节钢挡板,313、标准节钢挡板,314、末节钢挡板,315、注浆口,316、溢浆口,317、栓孔,320、膨胀止水材料,330、膨胀螺栓,340、混凝土,350、焊缝;
[0043]400、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45]请参考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46]步骤501,请参考图1,基础节钢挡板311预埋:
[0047]在围护桩100及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节钢挡板预埋:在围护桩及止水帷幕施工完毕后,将冠梁位置土方开挖至冠梁底,将围护桩的桩头破除,将超大围护桩间距冠梁位置下土方开挖,将基础节钢挡板贴合在围护桩的桩面并且延伸至冠梁位置,回填土至冠梁底标高,绑扎冠梁钢筋,浇筑冠梁混凝土形成冠梁,以将基础节钢挡板部分预埋在冠梁内;首节、标准节及末节钢挡板安装:待冠梁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分层开挖基坑内土方,每开挖一层土方,于超大围护桩间距两侧围护桩的桩面上通过膨胀螺栓依次安装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所述首节钢挡板上设置有溢浆口,所述末节钢挡板上设置有注浆口,将相邻节钢挡板之间焊接,以使基础节钢挡板、首节钢挡板、标准节钢挡板和末节钢挡板形成覆盖超大围护桩间距的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填塞膨胀止水材料:待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安装完毕后,于一体化挡土止水结构的两侧填塞膨胀止水材料进行密封封堵;灌浆料封堵:采用注浆机将灌浆料在末节钢挡板的注浆口对超大围护桩间距进行注浆,待首节钢挡板的溢浆口溢出浆料时停止注浆,以在超大围护桩间距内形成围护体,使围护体与围护桩形成完整的基坑围护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围护桩间距的挡土止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础节钢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超杰李想连永良戴森梁震谢燕青沙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