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94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先对待施工区挖设沟槽埋入钢护筒,在钢护筒的引导作用下,使用冲孔钻孔沿钢护筒的内壁向下深入进行引孔,直至穿透大粒径石块回填层为止,再向引孔内回填素土,待回填部位的素土结构稳定后拔除钢化筒,进而在回填部位的素土区域打设PC组合桩,一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待施工区均打设完成PC组合桩,进而形成围护结构。如此,通过对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局部表层挖设沟槽,利用冲击钻机引孔,回填素土后再进行PC组合桩的打设,无需对大粒径石块回填层整体开挖置换,操作方便,施工工艺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灵活,缩短施工周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沿海地区,较多项目会涉及到由填海造地形成的地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涉及到采用大粒径石块回填形成的复杂回填层,这种地质结构松散,渗透性强,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和潮起潮落影响较大,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侧壁构建良好的止水结构,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性。
[0003]其中,PC组合桩是将无缝钢管与拉森钢板桩组合使用形成各种截面的围护结构,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回收利用、不产生泥浆、止水效果好、结构稳定、造价低等优点,适用于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现有的PC组合桩施工主要采用振动法,该种方法适用于粉土、砂土、黏性土、淤泥质土等地质条件,但对于超厚大粒径石块形成的回填区域,由于回填层内大粒径石块较多,无法进行直接打设或引孔难度大,同时形成的松散结构在引孔过程中易发生塌孔。
[0004]目前,针对大粒径石块形成的地质条件下的PC组合桩施工,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对地下障碍物进行清除,常用的障碍物清除方法是整体开挖置换,在待施工区直接放坡开挖清除,但是整体开挖置换工程量大,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且不适用于埋深较深的区域,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用于在PC组合桩施工过程中,无需对大粒径矿渣回填层整体开挖置换,缩短工程量,施工工艺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预处理,根据施工要求对待施工区进行预处理,所述待施工区包括大粒径石块回填层;
[0009]埋设钢护筒,在所述待施工区分段挖设沟槽,并填入黏土至沟槽,埋设预设数量的钢护筒至填有黏土的沟槽内;
[0010]冲孔钻机引孔,将冲孔钻机的工作位置移动至对应的钢护筒处,使用冲孔钻机的冲击锤沿对应的钢护筒内壁向下进行引孔,引出的孔洞深度至穿透所述大粒径石块回填层为止;
[0011]冲孔钻机移位,引孔完成后将冲孔钻机移位;
[0012]回填素土,向引出的孔洞内回填素土;
[0013]拔除钢护筒,静置预设时间直至回填部位的素土稳定后,拔除钢护筒;
[0014]打设PC组合桩,打设PC组合桩至素土内;
[0015]重复上述施工步骤直至待施工区域均打设PC组合桩,形成围护结构。
[0016]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
[0017]平整场地,将待施工区的场地进行整平压实;
[0018]定位放线,使用全站仪对待施工区的转角位置的PC组合桩桩位中心进行放样,撒白灰连接各转角位置的桩位形成桩位线,以确定桩位走向。
[0019]进一步地,所述埋设钢护管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0]使用挖机沿所述桩位线在大粒径石块回填层分段挖设沟槽;
[0021]向所述沟槽第一次填入黏土,以覆盖所述沟槽的底部;
[0022]将至少两根钢护筒依次竖直立于黏土上;
[0023]向所述沟槽第二次填入黏土,以填平并夯实所述沟槽。
[0024]进一步地,所述冲孔钻机引孔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5]将冲孔钻机的工作位置移动至对应的钢护筒处,调整冲孔钻机的天车中心、冲击锤中心以及对应的钢护筒处的桩位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0026]使用冲孔钻机的冲击锤沿对应的钢护筒内壁向下进行引孔;
[0027]引出的孔洞深度至穿透大粒径石块回填层为止。
[0028]进一步地,所述使用冲孔钻机的冲击锤进行引孔的步骤具体包括:
[0029]使用冲击钻机的冲击锤沿对应的钢护筒内壁向下冲击钻进;
[0030]冲击锤的锤头在冲击过程中引孔的同时对泥土进行搅拌,以在引出的孔洞内壁形成包括有泥皮和泥浆的护壁层。
[0031]进一步地,所述回填素土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2]向引出的孔洞内回填素土,并置换且抽排引出的孔洞内多余的泥浆。
[0033]进一步地,所述打设PC组合桩的步骤具体包括:
[0034]定位放线,使用全站仪对回填部位的PC组合桩桩位中心进行放样,撒白灰确定桩位走向;
[0035]打桩,使用振动打拔机将PC组合桩垂直下压打设至对应的桩位处。
[0036]进一步地,所述打桩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37]安装导架,在回填部位的预设位置安装导架,以对打桩路径进行引导。
[0038]进一步地,所述打桩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0039]检查PC组合桩是否合格,如否,则需对该PC组合桩进行修整或更换。
[0040]进一步地,所述检查PC组合桩是否合格的步骤具体包括:
[0041]检查PC组合桩的连接锁扣位是否存在锈蚀;
[0042]检查PC组合桩的结构是否存在严重变形。
[004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先对待施工区挖设沟槽埋入钢护筒,在钢护筒的引导作用下,使用冲孔钻孔沿钢护筒的内壁向下深入进行引孔,直至穿透大粒径石块回填层为止,再向引孔内回填素土,待回填部位的素土结构稳定后拔除钢化筒,进而在回填部位的素土区域打设PC组合桩,一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待施工区均打设完成PC组合桩,进而形成围护结构。如此,通过对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
局部表层挖设沟槽,利用冲击钻机引孔,回填素土后再进行PC组合桩的打设,无需对大粒径石块回填层整体开挖置换,操作方便,施工工艺简单,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灵活,缩短施工周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的挖设沟槽的示意图;
[004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的埋设钢护筒的示意图;
[004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的冲孔钻机引孔的示意图;
[004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的素土回填的示意图;
[0049]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的打设PC组合桩的示意图;
[0050]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52]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3]S110预处理,根据施工要求对待施工区进行预处理,待施工区包括大粒径石块回填层。大粒径石块回填层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根据施工要求对待施工区进行预处理,所述待施工区包括大粒径石块回填层;埋设钢护筒,在所述待施工区分段挖设沟槽,并填入黏土至沟槽,埋设预设数量的钢护筒至填有黏土的沟槽内;冲孔钻机引孔,将冲孔钻机的工作位置移动至对应的钢护筒处,使用冲孔钻机的冲击锤沿对应的钢护筒内壁向下进行引孔,引出的孔洞深度至穿透所述大粒径石块回填层为止;冲孔钻机移位,引孔完成后将冲孔钻机移位;回填素土,向引出的孔洞内回填素土;拔除钢护筒,静置预设时间直至回填部位的素土稳定后,拔除钢护筒;打设PC组合桩,打设PC组合桩至素土内;重复上述施工步骤直至待施工区域均打设PC组合桩,形成围护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的步骤具体包括:平整场地,将待施工区的场地进行整平压实;定位放线,使用全站仪对待施工区的转角位置的PC组合桩桩位中心进行放样,撒白灰连接各转角位置的桩位形成桩位线,以确定桩位走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设钢护管的步骤具体包括:使用挖机沿所述桩位线在大粒径石块回填层分段挖设沟槽;向所述沟槽第一次填入黏土,以覆盖所述沟槽的底部;将至少两根钢护筒依次竖直立于黏土上;向所述沟槽第二次填入黏土,以填平并夯实所述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粒径石块回填层的PC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钻机引孔的步骤具体包括:将冲孔钻机的工作位置移动至对应的钢护筒处,调整冲孔钻机的天车中心、冲击锤中心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俊连永良徐耘陶海灵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