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97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该支架包括天线辐射面外壳和天线屏蔽腔外壳,实现了地质雷达天线的折叠,折叠后天线面积仅为原面积的50%,厚度也降低了20%,可收纳到背包内,便于在煤矿井下搬运和使用。便于在煤矿井下搬运和使用。便于在煤矿井下搬运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容易引发地质构造变化,隐伏的地质构造异常(如断层、陷落柱、褶曲等)极易导致矿井开采事故。主要的开采事故包括顶板破坏、煤和瓦斯突出、矿井涌水等。地质雷达作为有效的物探手段,适用于探测断层、陷落柱、褶曲等地质构造异常。三维空间扫描地质雷达采用新型100MHz频率裙边式蝶型屏蔽天线,探测距离提高到50m,可用于工作面前方三维空间探测,也可用于侧帮、回采区等区域的定向探测,实现了地质构造的快速识别和三维成像。新型100MHz频率裙边式蝶型屏蔽天线原尺寸较大,在煤矿井下搬运困难,使用过程中也容易磕碰损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通过调整屏蔽天线的结构,采用挠性覆铜板替换普通覆铜板,使得天线置于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之内,实现天线的折叠。折叠后天线面积仅为原面积的50%,厚度也降低了20%,可收纳到背包内,便于在煤矿井下搬运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所述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包括天线辐射面外壳和天线屏蔽腔外壳,所述天线辐射面外壳包括设置在辐射面中心的红外激光测距观测孔和视频传感器观测孔,设置在天线辐射面外壳两侧的固定卡槽和固定卡簧,设置在天线辐射面外壳连接处的铰链,所述天线屏蔽腔外壳上设置有综合指示灯开孔、电源开关开孔、液晶显示器凹槽、可充电电池仓门和充电接口孔。
[0004]所述天线辐射面外壳和天线屏蔽腔外壳均为一体成型,采用增韧工程塑料材质,确保使用过程中对内部天线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0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正面结构图。
[000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背面结构图。
[000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侧面结构图。
[000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折叠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包括天线辐射面外壳和天线屏蔽腔外壳,所述天线辐射面外壳包括设置在辐射面中心的红外激光测距观测孔和视频传感器观测孔,设置在天线辐射面外壳两侧的固定卡槽和固定卡簧,设置在天线辐射面外壳连接处的铰链,所述天线屏蔽腔外壳上设置有综合指示灯开孔、
电源开关开孔、液晶显示器凹槽、可充电电池仓门和充电接口孔。
[001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可将两侧天线折叠,折叠后更加便携,折叠机构采用阻尼铰链开合方式,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0011]如图1所示,所述可充电电池仓门内部设置有可替换防爆充电电池,为地质雷达天线供电。
[0012]如图2所示,所述红外激光测距观测孔内部可设置红外激光测距传感器,可以准确给出每个探测角度下的空气

岩面距离,为空气校正提供依据。
[0013]如图2所示,所述视频传感器观测孔内部可设置视频传感器,可以记录每个探测角度下的界面岩性,为调整估计波速提供参考。
[0014]尽管已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落入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地质雷达天线外壳包括天线辐射面外壳(10)和天线屏蔽腔外壳(3),所述天线辐射面外壳包括设置在辐射面中心的红外激光测距观测孔(11)和视频传感器观测孔(8),设置在天线辐射面外壳两侧的固定卡槽(12)和固定卡簧(9),设置在天线辐射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旭杨峰彭苏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