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装置及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665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OTA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装置及测试方法,天线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部和圆锥部;所述圆柱部为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圆锥部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圆锥部的开口端与所述圆柱部的一端开口连接,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的容纳空间;所述圆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以减小所述天线罩的散射截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圆柱部和圆锥部,并在圆锥部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这减小了所述天线罩的散射截面积,使得反射在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向四周反射,减少了向前反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射到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射到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射到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装置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OTA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装置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基站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频段覆盖范围不断扩展。与4G(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通信时代及以前不同,5G(第五代移动通讯系统)需要满足更加多样的业务类型和场景,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5G三大场景八项关键性能指标,5G系统需要逐渐面向高频段,高频段主要用于满足城市热点、郊区热点与室内场景极高的用户体验速率和峰值容量需求。
[0003]随着频率的增加,接插件和馈线成本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接插件和馈线的损耗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之下,高频设备一体化设计将逐渐成为主流。RRU(远端射频模块)和天线之间不通过接插件和馈线,而是天线直接焊接在RRU上面,使基站设备的RRU和天线高度集成。OTA(空中下载技术)测试成为未来测试的演进方向。由于天线与RRU一体化设计,无法通过馈线进行射频信号传导,从而只能通过OTA测试方式进行测量。
[0004]在传统天线OTA测量系统中,希望被测天线被均匀的平面波照射,但在工程上,均匀平面波并不存在。故现有技术中以R>2D2/λ作为远场测量的最小距离准则。但是5GAAS还存在6GHz以下的低频段,如2.6GHz,基站尺寸D≥1米,在这种情况下,远场距离要达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这需要一个非常大的暗室才能够形成平面波照射,达到远场条件。目前还有一种新型的测试场采用的平面波合成器,通过给其上每个阵子赋予权值激励,能够在很近的距离处合成平面波,完成测试。但在进行OTA测试时,被测天线二次反射的平面波照到平面波发生器的天线上,造成测试结果出现一定误差。
[0005]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急需研究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装置及测试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装置及测试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圆柱部和圆锥部,并在圆锥部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这减小了所述天线罩的散射截面积,使得反射在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向四周反射,减少了向前反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射到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部和圆锥部;
[0008]所述圆柱部为两端开口的壳体;
[0009]所述圆锥部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圆锥部的开口端与所述圆柱部的一端开口连接,形成用于容纳天线的容纳空间;
[0010]所述圆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以减小所述天线罩的散射截面积。
[0011]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部的侧壁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二通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范围为3mm

8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圆柱部和圆锥部一体成型,所述圆锥部的高度范围为30

50mm,所述圆柱部的高度范围为65

90mm。
[001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OTA测试装置,包括暗室、温箱、被测件和如上所述的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
[0015]所述暗室的一侧与所述温箱的一侧连接;
[0016]所述暗室包括第一壳体和密封件;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用于发出测试信号的平面波发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0017]所述温箱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后形成密闭的第二腔体;所述被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
[0018]所述平面波发生器包括至少两个天线,每个所述天线上均套设有所述天线罩,以减小所述天线罩的散射截面积。
[001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为透波门,所述透波门由隔热透波材料制成。
[0020]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波生成器还包括固定组件和吸波材料层;
[0021]所述吸波材料层的一侧与所述固定组件的一侧连接,所述天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天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吸波材料层;
[0022]所述天线罩套设在所述天线上,且所述天线罩的一端穿过所述吸波材料层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保护一种OTA测试方法,所述OTA测试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OTA测试装置完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将所述被测件放置在所述温箱中,使所述被测件的相位中心与所述平面波发生器的相位中心对齐;
[0025]控制所述平面波发生器,在所述被测件区域形成平面波;
[0026]控制所述被测件发射第一信号,同时所述平面波发生器接收所述被测件发射的第一信号,并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一处理结果;
[0027]判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是否处于预设范围;
[0028]若所述第一处理结果处于预设范围,确定所述天线罩套设在所述天线上,则控制所述平面波发生器发射第二信号,同时所述被测件接收所述平面波发生器发射的第二信号,并对所述第二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第二处理结果;将所述第一处理结果和所述第二处理结果进行存储。
[0029]进一步地,所述判断所述第一处理结果是否处于预设范围之后还包括:
[0030]若所述第一处理结果不处于预设范围,确定所述天线未套设所述天线罩,则退出OTA测试,并删除此次的所述第一处理结果。
[0031]进一步地,所述OTA测试方法还包括:
[0032]放置一个标准增益天线在所述温箱内,使所述标准增益天线的相位中心与所述平面波发生器的相位中心对齐;
[0033]将所述标准增益天线和所述平面波发生器分别与测量仪表连接;
[0034]控制所述标准增益天线发射测试信号,所述平面波发生器接收所述测试信号;
[0035]通过所述测量仪表对所述标准增益天线发射的测试信号和所述平面波发生器接收的所述测试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待测频段内的路径损耗值,并建立补偿表;
[0036]控制所述测量仪表导出所述补偿表。
[0037]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8]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圆柱部和圆锥部,并在圆锥部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这减小了所述天线罩的散射截面积,使得反射在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向四周反射,减少了向前反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反射到所述圆锥部上的平面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0039]2.本专利技术的天线罩套设在平面波发生器的天线上,保证由被测件二次反射的平面波被所述天线罩向四周反射,这能够由被测件二次反射的平面波对OTA测试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圆柱部(41)和圆锥部(42);所述圆柱部(41)为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圆锥部(42)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圆锥部(42)的开口端与所述圆柱部(41)的一端开口连接,形成用于容纳天线(131)的容纳空间;所述圆锥部(4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21),以减小所述天线罩(4)的散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4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二通孔(4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421)的直径范围为3mm

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部(41)和圆锥部(42)一体成型,所述圆锥部(42)的高度范围为30

50mm,所述圆柱部(41)的高度范围为65

90mm。5.一种OTA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暗室(1)、温箱(2)、被测件(3)和如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OTA测试的天线罩;所述暗室(1)的一侧与所述温箱(2)的一侧连接;所述暗室(1)包括第一壳体(11)和密封件(12);所述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密封件(12)与所述第一开口连接形成密闭的第一腔体,用于发出测试信号的平面波发生器(13)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温箱(2)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密封件(12)与所述第二开口连接后形成密闭的第二腔体;所述被测件(3)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平面波发生器(13)包括至少两个天线(131),每个所述天线(131)上均套设有所述天线罩(4),以减小所述天线罩(4)的散射截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OTA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2)为透波门,所述透波门由隔热透波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OTA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波生成器还包括固定组件(132)和吸波材料层(133);所述吸波材料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捷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