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57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能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打磨端设置有砂轮机,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表面的托举板,所述托举板下表面呈线性阵列对称设置有滑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挤压块和设置于支架上表面固定端的能和挤压块相互配合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托举块,整体打磨效率较高,单人即可完成大批量的连续操作,且打磨块消耗相对较低,成品质量相对较高,可以大范围适用于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于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于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圆筒机壳生产时,通常采用冲压的方法生产,而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这样在冲压过后其圆筒机壳表面会产生较多毛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人工打磨。
[0003]为了跟上产品的需求,产品一天要打磨多只,耗费人工多个人和砂轮机和砂轮片若干,打磨出的产品因人为因素还经常返工,产量也得不到保证,并且在打磨时,由于是人工操作,会存在一定的失误,这样就会对产品和砂轮片造成一定损伤,增大打磨成本。
[0004]因此,亟需一种打磨稳定性高,且打磨效率相对较高的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能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打磨端设置有砂轮机,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导轨和设置于导轨表面的托举板,所述托举板下表面呈线性阵列对称设置有滑轮;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挤压块和设置于支架上表面固定端的能和挤压块相互配合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托举块。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托举板设置于第二气缸表面,所述砂轮机设置于托举板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表面固定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表面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挤压块设置于第一气缸上。
[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下表面传动端设置有传动机,所述托举块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传动件通过皮带与连接杆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托举板上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砂轮机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砂轮机表面设置有打磨块。
[0012]优选的,所述托举块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表面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下表面设置有弹簧块。
[0013]优选的,所述支架下表面设置有吸尘风机,所述托举板上设置有吸尘罩。
[0014]优选的,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机。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整个装置,在设计时,采用的是多轴多方向转动的方法对圆筒机壳进行打磨,两轴转动互不影响,打磨更加彻底,整体在打磨过程中,边打磨边通过吸尘罩对碎屑进行清理,这样大大的降低了因碎屑依附在圆筒机壳表面而对后续的打磨造成影响,整体打磨稳定性相对较高,并且可以对圆筒机壳进行充分打磨,整体在确保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增加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残次品率;2、整体通过操作机,控制传动机的转速和转动时间,控制第二气缸的移动距离,以及通过导轨和滑轮对托举板进行两个方向上的移动限位从而确保移动路径,这样固定打磨角度和打磨深度,从而在打磨时,降低了因打磨错误而对圆筒机壳和打磨块造成的损伤,整体成品率较高,并且打磨块和圆筒机壳的损坏率也相对较低,整体可以大范围适用于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右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托举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支架;2、支撑杆;3、第一气缸;4、挤压块;5、托举块;6、接触块;7、弹簧块;8、气囊;9、传动机;10、连接杆;11、托举板;12、导轨;13、滑轮;14、第二气缸;15、电机;16、砂轮机;17、打磨块;18、吸尘风机;19、吸尘罩;20、操作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解决现有的打磨稳定性和效率较低已经残次品和机器损坏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专利技术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专利技术,而不是全部的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专利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专利技术,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能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打磨端设置有砂轮机16,所述支架1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导轨12和设置于导轨12表面的托举板11,所述托举板11下表面呈线性阵列对称设置有滑轮1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挤压块4和设置于支架1上表面固定端的能和挤压块4相互配合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托举块5。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第二气缸14,所述托举板11设置于第二气缸14表面,所述砂轮机16设置于托举板11表面;通过第二气缸14推动托举板11移动。
[0021]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上表面固定端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表面设置有第一气缸3,所述挤压块4设置于第一气缸3上;通过第一气缸3带动挤压块4移动,从而对圆筒机壳上表面进行限位。
[002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下表面传动端设置有传动机9,所述托举块5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传动件通过皮带与连接杆10相连;通过传动机9带动连接杆10转动,进而带动托举块5转动。
[0023]进一步的,所述托举板11上表面设置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通过皮带与砂轮机16相连;通过电机15带动砂轮机16转动。
[0024]进一步的,所述砂轮机16表面设置有打磨块17;通过打磨块17对圆筒机壳打磨。
[0025]进一步的,所述托举块5上设置有气囊8,所述气囊8表面设置有接触块6,所述接触块6下表面设置有弹簧块7;将圆筒机壳凹陷侧插入托举块5上,启动第二气缸14,第一气缸3带动接触块6对圆筒机壳进行挤压,在挤压过程中圆筒机壳内壁对接触块6产生挤压,从而带动其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在气压的作用下气囊8向外膨胀,从而将接触块6和圆筒机壳内的空隙填充进而完成固定,使用完毕后在弹簧块7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为下一次固定做准备。
[002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下表面设置有吸尘风机18,所述托举板11上设置有吸尘罩19;吸尘风机18产生负压,通过吸尘罩19对产生碎屑进行吸附。
[002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上表面设置有操作机20;通过操作机20控制整个装置。
[0028]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安装:安装新的打磨块17,并将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14与外界供压装置相连;步骤B、调整:根据待打磨圆筒机壳的外直径,通过操作机20控制传动机9的转速及转动时间,来确保能充分的对圆筒机壳进行打磨,并且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能沿水平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打磨端设置有砂轮机(16),所述支架(1)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导轨(12)和设置于导轨(12)表面的托举板(11),所述托举板(11)下表面呈线性阵列对称设置有滑轮(1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挤压块(4)和设置于支架(1)上表面固定端的能和挤压块(4)相互配合固定并带动圆筒机壳转动的托举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表面移动端设置有第二气缸(14),所述托举板(11)设置于第二气缸(14)表面,所述砂轮机(16)设置于托举板(11)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表面固定端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表面设置有第一气缸(3),所述挤压块(4)设置于第一气缸(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下表面传动端设置有传动机(9),所述托举块(5)下表面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传动件通过皮带与连接杆(10)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板(11)上表面设置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通过皮带与砂轮机(16)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机(16)表面设置有打磨块(17)。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块(5)上设置有气囊(8),所述气囊(8)表面设置有接触块(6),所述接触块(6)下表面设置有弹簧块(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机壳冲压后打磨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安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泛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