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80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57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及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密封圈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及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包氟胶圈是用聚四氟乙烯薄膜包覆在纯橡胶“O”型密封圈的工作面上,充分发挥橡胶材料的高弹性和聚四氟乙烯的自润滑性、低摩擦系数、耐底高温及耐介质性能,从而降低胶圈摩擦系数,提高使用寿命,其广泛应用于活动密封。
[0003]经调研,现有包氟胶圈结构均为45
°
分型面,其中外包氟胶圈主要使用胶圈外圆密封,內包氟胶圈使用胶圈内圆实现密封。然而,45
°
分型面包氟胶圈仅适用于径向密封,不能用于端面密封。对于一些端面密封产品、特别是安装时摩擦力较大的产品,纯橡胶密封圈、45
°
分型面包氟胶圈均不适用,为了解决该难题,考虑采用在纯胶圈表面包覆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方式以降低安装摩擦力,为此,我们研发出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及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及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可生产加工出180
°
分型面包氟塑料薄膜橡胶密封圈,从而有效解决了端面密封产品特别是规格较大产品安装密封圈时摩擦力大、安装困难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180r/>°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下模体上端面为“凸”型结构,下模体上端面的凸台上部设有用于定位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定位柱;
[0007]定位柱包括安装柱和定位销,下模体上端面的凸起面上内嵌安装有安装柱,安装柱上端面设有螺孔,定位销下端设有与螺孔螺纹配合的螺杆;
[0008]上模体下端面为与下模体上端面相适配的“凹”型结构,上模体下端面中部设有与定位柱相对应的开口,开口安装有与定位销相适配的内径调节环;
[0009]上模体下端面设有与薄膜毛坯外径尺寸一致的环形凹槽。
[0010]进一步的,上模体的开口内壁下部设有环形扩径槽,内径调节环外壁下部设有与环形扩径槽相适配的环形扩径边。
[0011]进一步的,环形凹槽的深度为0.08mm。
[0012]进一步的,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的设有1mm的配合间隙。
[0013]进一步的,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薄膜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活化处理;
[0015]S2:薄膜毛坯准备,将橡胶薄膜与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粘接;
[0016]S3:毛坯加工,使用冲模将粘接后的薄膜毛坯冲成环状结构;
[0017]S4:硫化压制,使用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并采用倒置法进行包氟胶圈的
压制;
[0018]S5:去毛刺,去除包氟胶圈上的毛刺。
[0019]进一步的,步骤S1中采用萘钠法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活化处理,具体步骤为:按规定比例配置萘钠溶液,并对聚四氟乙烯薄膜一面进行保护后,将薄膜浸入萘钠溶液内保持0.5~1min,至薄膜表面变成浅褐色即可。
[0020]进一步的,步骤S2中在橡胶薄膜表面涂抹乙酸乙酯溶液后与聚四氟乙烯薄膜粘接。
[0021]进一步的,步骤S3中需要对毛坯的规格尺寸进行加工,毛坯的加工尺寸公式为:
[0022]Φ=D+πd(6~10)式一
[0023]Φ1=D

(3~5)式二
[0024]式中:
[0025]Φ为薄膜毛坯外径尺寸;
[0026]Φ1为薄膜毛坯内径尺寸;
[0027]D为包氟胶圈内径尺寸;
[0028]d为包氟胶圈截径尺寸。
[0029]进一步的,步骤S4的具体步骤为:
[0030]a1:先将薄膜毛坯反向套在定位柱上部;
[0031]a2:将胶料毛坯装入上模体型腔内;
[0032]a3:将上模体扣在下模体上进行压制。
[0033]进一步的,步骤S5中先使用弯尖切割修边刀去除包氟胶圈圆周毛边,再使用细砂棍磨削去除包氟胶圈分型面残余毛边。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通过可拆卸安装的定位柱,不仅可实现在包氟塑料薄膜橡胶密封圈压制过程中实现对薄膜毛坯的定位,而且还可可根据所需包氟塑料薄膜橡胶密封圈的型号更换与之相适配的定位柱,以满足不同尺寸型号的加工生产需要;
[0036]通过设置可拆卸安装的内径调节环,可配合定位柱完成对薄膜毛坯的压制加工操作;
[0037]通过设置环形扩径槽和环形扩径边,可保证上模体下端面为完成平面,为后续薄膜毛坯的压制提供支持;
[0038]通过在上模体的分模面处加工0.08mm深度的凹槽,为氟塑料薄膜留有一定空间,避免塑料薄膜承受过大压力而皱折或压碎采用萘钠法处理聚四氟乙烯薄膜,以提高薄膜与橡胶之间的粘接强度;
[0039]通过在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的距型腔1.5mm处设计1mm的配合间隙,既能起到流胶槽作用,又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胶氟叠缺陷;
[0040]在聚四氟乙烯薄膜与橡胶薄膜粘贴前,在橡胶薄膜表面涂乙酸乙酯溶液,使得橡胶表面软化处于类似橡胶液状态,以改善橡胶薄膜与聚四氟乙烯薄膜的浸润状态及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与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粘接强度;
[0041]采用倒置法压制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薄膜毛坯在模压过程中移动量过大,从而避免薄膜偏移造成的薄膜局部包不全现象;
[0042]使用弯尖切割修边刀切割、细砂棍磨削去除包氟胶圈分型面处毛边,可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外观符合产品要求;
[0043]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并配置其成型方法可生产加工出180
°
分型面包氟塑料薄膜橡胶密封圈,从而有效解决了端面密封产品特别是规格较大产品安装密封圈时摩擦力大、安装困难问题。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装配示意图;
[004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模体结构示意图;
[004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4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4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倒制法压制示意图。
[0049]图中:1、上模体;2、定位柱;3、下模体;4、定位销;5、螺杆;6、螺孔;7、安装柱;8、开口;9、环形扩径槽;10、内径调节环;11、环形凹槽;12、环形扩径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体(1)和下模体(3),下模体(3)上端面为“凸”型结构,下模体(3)上端面的凸台上部设有用于定位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定位柱(2);定位柱(2)包括安装柱(7)和定位销(4),下模体(3)上端面的凸起面上内嵌安装有安装柱(7),安装柱(7)上端面设有螺孔(6),定位销(4)下端设有与螺孔(6)螺纹配合的螺杆(5);上模体(1)下端面为与下模体(3)上端面相适配的“凹”型结构,上模体(1)下端面中部设有与定位柱(2)相对应的开口(8),开口(8)安装有与定位销(4)相适配的内径调节环(10);上模体(1)下端面设有与薄膜毛坯外径尺寸一致的环形凹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体(1)的开口(8)内壁下部设有环形扩径槽(9),内径调节环(10)外壁下部设有与环形扩径槽(9)相适配的环形扩径边(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环形凹槽(11)的深度为0.08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硫化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体(1)与下模体(3)之间的设有1mm的配合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180
°
分型面包氟胶圈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薄膜处理,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活化处理;S2:薄膜毛坯准备,将橡胶薄膜与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粘接;S3:毛坯加工,使用冲模将粘接后的薄膜毛坯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国瑞张学图刘强仇晓静王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