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458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9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首先对托盘进行扫码,将S1测量后的内圈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后,通过内圈转料工位放置到对应的托盘中,并用带式输送机构将托盘输送给内圈储料装置进行零件存储,然后将S2测量后的外圈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后。通过外圈转料工位放置到对应的托盘中,并用带式输送机构将托盘输送给外圈储料装置进行零件存储。通过对每个内、外圈进行打码标记,扫码后进行测量,使得每个内、外圈的测量数据能够一一对应并上传至服务器。最后在取料中通过指定钢球规值、凸出量从服务器调取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数据计算所有在库内外套圈的合套率,按照合套规则有序取出内圈、钢球放到合套工位上进行轴承合套压装,并取出对应的外圈放到加热工位,待内、外圈和钢球配合好后,再对其进行压合套装,并通过轴承测量装置对装配好的轴承进行测量,该方法在降低轴承不良率的同时提高轴承配合的效率。不良率的同时提高轴承配合的效率。不良率的同时提高轴承配合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


[0001]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内外圈选配
,具体公开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轴承主要由轴承内圈、轴承外圈、钢球及保持架组成,现有的部分轴承选配方法只单独对内、外圈进行测量后分组,选择内、外圈与钢球搭配,无法根据钢球的尺寸对每个内、外圈进行计算搭配,导致轴承配合的效率较低,同时内、外圈与钢球的装配受环境温度影响,尤其是外圈在差生收缩时,导致钢球容易与内、外圈产生干摩擦,造成钢球表面损伤,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4]S1、轴承内圈尺寸量测;
[0005]S2、轴承外圈尺寸量测;
[0006]S3、智能储料:对托盘进行扫码,将S1测量后的内圈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后,通过内圈转料工位放置到对应的托盘中,通过带式输送机构将托盘输送给内圈储料装置进行零件存储,将S2测量后的外圈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轴承内圈尺寸量测;S2、轴承外圈尺寸量测;S3、智能储料:对托盘进行扫码,将S1测量后的内圈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后,通过内圈转料工位放置到对应的托盘中,通过带式输送机构将托盘输送给内圈储料装置进行零件存储,将S2测量后的外圈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类后,通过第一外圈转料工位放置到对应的托盘中,利用带式输送机构将托盘输送给外圈储料装置进行零件存储,并对每个内、外圈进行打码标记,扫码后进行测量,使得每个内、外圈的测量数据能够一一对应并上传至服务器。S4、智能取料:指定钢球规值、凸出量,通过服务器计算所有在库内、外套圈与指定钢球的合套率,按照合套规则有序从内圈储料装置和钢球储料装置分别取出对应的内圈和钢球,放到合套工位,通过第二外圈转料工位从外圈储料装置取出对应的外圈放到加热工位进行外圈加热,待装配,外圈加热后再将其放到合套工位,待内、外圈和钢球配合好后,再对保持架进行压合套装,通过轴承测量装置对装配好的轴承进行测量检测,并对不良品进行筛除,智能取料具备各种条件下的试合套计算功能;S5、对S4的良品通过装配成品周转台进行成品包装转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外圈以及钢珠的尺寸配合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a、扫描二维码:对每个轴承内圈端面进行打码(二维码)后,对内圈进行扫码;b、内径测量:扫码后通过气动轴承测量仪器测量内径两个截面;c、宽度测量通过电感轴承测量仪器测量内圈宽度;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立波王景涛胡伟卿许宁樊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恒锐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