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24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放料机构设置于框架结构,碳纤维复丝缠绕于放料机构;收料机构设置于框架结构,收料机构与放料机构相对设置;张力传感器设置于碳纤维复丝,用于检测碳纤维复丝的张力;控制器与张力传感器以及收料机构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调节收料机构的转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能够根据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碳纤维复丝的张力调节收料机构的转速,从而调节收料机构对碳纤维复丝的张紧力,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因张紧力过大对碳纤维复丝造成损伤,简化了收料过程,提高了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效率。了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效率。了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或沥青、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结构,其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因其具备出色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且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导电、导热、耐腐蚀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从而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休闲、压力容器、碳/碳复合材料、交通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
[0003]根据国标GB/T3362

2017《碳纤维复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手工法制备碳纤维复丝试样,裁取一定长度的碳纤维复丝,放入环氧树脂胶液中浸泡2

4min,浸胶后的复丝人工除去多余胶液固定在挂丝架上,再拉紧碳纤维复丝室温凉干。该过程人工操作比较繁琐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纤维损伤及误差,从而影响整个试验测试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制备碳纤维复丝试样操作繁琐且容易对碳纤维复丝造成损伤的缺陷。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包括:框架结构;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碳纤维复丝缠绕于所述放料机构;收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所述收料机构与所述放料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收料机构用于缠绕由所述放料机构下放的所述碳纤维复丝;张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复丝,用于检测所述碳纤维复丝的张力;控制器,与所述张力传感器以及所述收料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调节所述收料机构的转速,以调节所述碳纤维复丝的张力。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轨道组件,两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平行设置,任一所述第一轨道组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一对第一光轴,每个所述第一光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碳纤维复丝缠绕于一对所述第一光轴。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每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丝杆;一对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丝杆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光轴连接;一对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连接,用于同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其中,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一对第二轨道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与一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垂直设置;一对第二光轴,每个所述第二光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碳纤维复丝缠绕于一对所述第二光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每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包括: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垂直设置;一对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杆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二光轴连接;一对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二丝杆的两端连接,用于同步带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其中,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所述放料机构包括: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转轴,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转筒,与所述转轴套接,所述碳纤维复丝缠绕于所述转筒。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放料机构与所述收料机构之间,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第二定位杆,与所述第一定位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连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第二定位杆之间,所述连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和所述连杆体用于对所述碳纤维复丝进行定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所述连杆体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体,任一所述第一杆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杆体,每个所述第二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一杆体连接,其中,未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的所述第一杆体位于所述框架结构之上。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还包括:浸渍池,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所述浸渍池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所述收料机构之间,所述浸渍池用于对所述碳纤维复丝进行浸胶处理。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还包括刷胶机构,设置于所述浸渍池与所述收料机构之间,所述刷胶机构包括:固定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毛刷,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毛刷用于去除所述碳纤维复丝表面的胶液。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通过设置张力传感器、控制器和收料机构,能够根据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碳纤维复丝的张力调节收料机构的转速,从而调节收料机构对碳纤维复丝的张紧力,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因张紧力过大对碳纤维复丝造成损伤,同时,简化了收料过程,提高了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的平面图;
[0019]图3是图1中示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4是图1中示出的B处的局部方法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放料机构;11:转轴;12:转筒;20:定位机构;21:第一定位杆;22:第二定位杆;23:连杆体;30:控制器;40:浸渍池;50:刷胶机构;51:固定架;52:毛刷;60:收料机构;100:框架结构;611:第一轨道;612:第一丝杆;613:第一滑块;614:第一光轴;615:第一电机;621:第二轨道;622:第二丝杆;623:第二滑块;624:第二光轴;625:第二电机;626:安装块;630:连接板;640:连接轴;65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结构;放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碳纤维复丝缠绕于所述放料机构;收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所述收料机构与所述放料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收料机构用于缠绕由所述放料机构下放的所述碳纤维复丝;张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碳纤维复丝,用于检测所述碳纤维复丝的张力;控制器,与所述张力传感器以及所述收料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张力调节所述收料机构的转速,以调节所述碳纤维复丝的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一对第一轨道组件,两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平行设置,任一所述第一轨道组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一对第一光轴,每个所述第一光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碳纤维复丝缠绕于一对所述第一光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有第一丝杆;一对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丝杆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光轴连接;一对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连接,用于同步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其中,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还包括:一对第二轨道组件,两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与一个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垂直设置;一对第二光轴,每个所述第二光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碳纤维复丝缠绕于一对所述第二光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复丝试样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轨道组件包括: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组件垂直设置;一对第二滑块,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娇李明高范聪泽黄浩祝弘滨龚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