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017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包括依次数据连通的施工现场感知层、边缘代理层及云端应用层;施工现场感知层包括分别与边缘代理层数据连通的闸机设备、北斗定位设备、激光对射电子围栏、室外环境监测设备、有限空间气体监测设备、视频监控终端、视频安全帽及智能水电表;边缘代理层内搭载边代应用程序并通过电力物联网卡或内网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云端应用的物联管理平台,进行全过程平台的闭环给管理。该系统通过感知层技术手段获取施工现场各类人员违章、施工风险、质量工艺等环节采集数据通过管理平台的处理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将现场问题做到自动发现到违章处理到安全教育等管理闭环。管理闭环。管理闭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施工现场管理手段不足,一般依靠管理人员巡检,远程预览视频进行现场安全违章监管和施工质量管理,除此之外针对发现的管理问题等,流于表面,虽然有作业票及电力安检部门的移动视频设备等手段进行协助管理,还是无法将现场违章问题进行管理上闭环。
[0003]通过在变电站施工现场调研和实际现场管理手段尝试发现,针对于现场施工人员违章、工艺质量等存在以下缺点:
[0004](1)目前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上发现的问题一般集中于人员安全违章和质量工艺问题等方面,举例说明违章一般集中于现场人员安全帽佩戴、安全服穿着等多种人员违章,结构渗水、使用不满足电力要求的人字梯等质量通病,除此之外的违章类型通过人员巡检,一般肉眼观察手段无法高效进行识别。
[0005](2)现场违章管理手段不足、管理闭环措施不到位,无法形成高效便捷的管理方式,极大的浪费现场管理人员的精力,当现场人员不足时会存在现场管理无法覆盖到全部施工现场,远程监控视频管理又存在监控死角,其他施工作业环节四口五临边防护、密闭空间施工等都没有对应的有效管理措施。
[0006](3)处理后问题频发,例如现场安全帽佩戴问题、口罩穿戴防疫问题等违章频发后不能在后续管理中降低同类违章的发生等,闭环管理形成后没有相应处理机制,问题依旧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感知层技术手段获取施工现场各类人员违章、施工风险、质量工艺等环节采集数据通过管理平台的处理机制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将现场问题做到自动发现到违章处理到安全教育等管理闭环。
[0008]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包括依次数据连通的施工现场感知层、边缘代理层及云端应用层;施工现场感知层包括分别与边缘代理层数据连通的闸机设备、北斗定位设备、激光对射电子围栏、室外环境监测设备、有限空间气体监测设备、视频监控终端、视频安全帽及智能水电表;边缘代理层内搭载边代应用程序并通过电力物联网卡或内网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云端应用的物联管理平台,进行全过程平台的闭环给管理。
[0009]优选的,闸机设备布设在施工现场进出口,用于进行出入人员的人脸识别;
[0010]北斗定位设备内置于现场施工人员的手环设备中,用以实时监测人员位置;
[0011]激光对射电子围栏布设在施工现场的重点监控区域边缘,用以正常进出及误闯入情况监测;
[0012]室外环境监测设备布设在施工现场周边,配合喷淋设备,用以进行施工现场防尘作业;
[0013]有限空间气体监测设备布设在电力井等狭小空间位置,用以监测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成分及浓度;
[0014]视频监控终端布设在施工现场内,用以监测施工现场内部的不规范行为或灾害报警;
[0015]视频安全帽安装在施工人员的安全帽上,用于以第一视角监控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
[0016]智能水电表安装在水电结合处,用以监测施工现场内的漏水漏点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技术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于变电站加装改造的数字化防汛系统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0019](1)针对于传统的人员进行现场巡检通过肉眼发现违章危险和后台云端视频从固定视频角度的传统方式,过渡到视频结合现场智能识别发现违章,现场各类常见违章具备高大8种以上的识别场景,均为现场人员安全违章识别,识别精度高,见效快。
[0020](2)通过现场不同需求部署针对性的感知设备,实现违章自动识别、危险区域自动报警、环境检测自动喷淋降尘,密闭空间自动检测、火灾识别等多种效果,不仅解放了管理人员对现场管理人员数量的要求,也实现了自动化监测,24小时守护施工作业过程。
[0021](3)该类识别管理方式采用管理平台+现场设备结合方式,具备成本低、见效快、部署方式简单时间短、可复制的优点,设备成本仅相较于传统的智慧工地等具备优势,仅针对于现场安全出发,不会对现场造成较大资金负担。同时搭建了将全部感知层设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管理应用功能的软件平台,该平台可以直接进行移植,应用在其他工程项目,不需要额外成本。
[0022](4)将原有问题仅仅是生产整改通知单进行处理的方式,进行软件功能结合形成全链路的闭环管理,并且一切有迹可循形成管理台账,并且打通了线上链路,所有违章数据和管理情况可推送到国网相关管理平台,避免了后续项目在天津范围内多次对接、开发,具备可参考性、复制性。
[0023](5)提供充足的数据分析理论依据,对现场频繁报警、反复发生的违章等进行数量、总体比例的饼状图分析,为现场监理安全安全教育、个人是否能进场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现场人员管理采集分析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危险区域联动数据采集示意图;
[0027]图4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UI仿真设计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管理人员功能菜单配置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现场智能识别违章分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33](1)进行框架梳理,明确实际需求解决的问题痛点,搭建整体的现场端—通讯层—平台层—应用层架构,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施工风险情节与环境的比较,完善整体链路。
[0034](2)针对不同存在施工风险的场景通过不同感知层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实现现场场景对应现场的设备部署工作,场景对应设备设备功能如下:
[0035]1)“四口五临边”、“危险区域”对应(电子手环+电子围栏):
[0036]部署区域,手环设备由施工人员进行佩戴随时获取现场精准定位,电子围栏设备部署安装在危险施工区域的围栏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数据连通的施工现场感知层、边缘代理层及云端应用层;所述施工现场感知层包括分别与边缘代理层数据连通的闸机设备、北斗定位设备、激光对射电子围栏、室外环境监测设备、有限空间气体监测设备、视频监控终端、视频安全帽及智能水电表;边缘代理层内搭载边代应用程序并通过电力物联网卡或内网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云端应用的物联管理平台,进行全过程平台的闭环给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点感知层设备的电力施工现场监控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机设备布设在施工现场进出口,用于进行出入人员的人脸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程刘金龙李帆尤建新齐礼锐李仕鹏于博郭新宇杨雪晴刘师尧张桂婷辛元王运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