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012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及其制备方法,红外内反射金属膜的结构为:Sub/aHbLcHdLeAfBgChDiB/O,其中Sub代表ZnSe、ZnS或Ge、CaF2基底,O代表空气,H代表Ge层,L代表ZnS层,A代表Y2O3层,B代表Al2O3层,C代表Ag层,D代表Cu层;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学薄膜


技术介绍

[0002]在光学系统中,反射膜与增透膜相同,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反射膜是把大部分的入射光能量或者几乎全部反射出去的光学器件。现有报道比较多的是激光用外反射膜,激光用外反射膜通常只要求有足够的反射率,对薄膜的吸收及透过率没有限制要求,此类薄膜一般只需镀制单纯的金属薄膜就可以满足光学系统要求,金属薄膜的制备简单,但金属薄膜通常都比较软,为延长其的使用寿命,往往在金属外层再镀制介质膜加以保护。然而由于基材等的不同,激光用反射膜,并不适于红外中波棱镜的光学成像,为此,专利技术人开发了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能满足红外中波棱镜3.5

5um光学成像系统的需求,实现了在ZnSe、ZnS、Ge、CaF2等红外基底的光学元器件镀制内反射薄膜的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及其制备方法,在红外波段材质表面镀制内反射薄膜,得到了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反射金属膜,适于红外中波棱镜光学成像。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膜层结构为:Sub/aHbLcHdLeAfBgChDiB/O,其中Sub代表ZnSe、ZnS、Ge或CaF2基底,O代表空气,H代表Ge层,L代表ZnS层,A代表Y2O3层,B代表Al2O3层,C代表Ag层,D代表Cu层;a

i代表每层的四分之一参考波长光学厚度的系数,其数值大小与参考波长λ有关。
[0006]由于本专利技术所需的反射波段是中波红外波段,兼顾成本和性能,本申请采用金属银作为主反射镀膜材料。
[0007]反射增强层采用Ge、ZnS膜堆提升反射率,Y2O3材料的透光范围是0.25μm

12μm,选其作为增强层与反射层膜料之间的过渡层,可显著增强膜层的附着力。在银外层增镀金属铜加以对银膜的保护,从而形成结构稳定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光学薄膜。
[0008]上述参考波长λ为550nm,a

i的取值范围分别为5.7

6.3、6.7

7.4、5.7

6.3、6.7

7.4、0.35

0.45、0.35

0.45、0.05

0.08、0.8

1.3、1.35

1.55。优选,a

i的取值分别为:6.04、7.05、6.04、7.05、0.39、0.36、0.08、1.10、1.44。
[0009]a

i对应各层的物理厚度分别为200

220nm、385

425nm、200

220nm、385

425nm、28

32nm、28

32nm、190

210nm、190

210nm、110

130nm。
[0010]优选的基底层(Sub)为ZnSe。
[0011]上述镀膜过程中采用离子辅助沉积。有效解决膜层间的应力问题,提升了膜层的致密性,使膜层更加牢固,寿命更长。
[0012]上述红外内反射金属膜,采用高、低温镀膜方法,使用银作为高效反射层,通过离
子辅助沉积,提高了银膜对环境的耐用特性、可有效保持基片的表面光洁度,得到了光学性能优良、制备重复性好、膜层附着力强、耐摩擦的内反射薄膜。该反射膜在中波及长波红外波段反射Ravg≥99.5%,满足了该光学系统的使用要求。
[0013]为了更好地确保附着力,镀膜前对基片进行清洁:用脱脂擦拭布蘸无水乙醇和乙醚的1:3混合液进行擦拭,除去表面的残污。
[0014]为了更好地确保膜层的致密度,起始真空度为7.0
×
10
‑4Pa,烘烤温度为40~110℃,优选,aH层、bL层、cH层和dL层的烘烤温度为100~110℃,其余层的烘烤温度为40~50℃;离子源参数设置为:加速电压200V,屏极电压400

600V,束流10

150mA。
[0015]为了进一步加强附着力,蒸发前,对基底进行5min的离子轰击,目的是清洁基片,提高凝聚系数,加强膜层的附着力;在膜层沉积的过程中,使用考夫曼离子源辅助沉积,增加聚集密度。
[0016]在沉积eA层、fB层和iB时,均充入Ar,维持真空度在5.0
×
10
‑3Pa;沉积其余层时,不充气,维持真空度高于8.0
×
10
‑4Pa。这样可改善结构完整性和应力匹配,有效解决膜层间的应力问题,从而提高了膜层的致密性,膜层更加牢固、寿命更长。
[0017]膜层制备时条件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各膜层的制备条件不仅影响着单膜层的致密性等性能,还影响着与相邻膜层的结合力以及整体膜层的光学性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蒸发速率的选择,本申请Ge的蒸发速率控制在0.15
±
0.1nm/s,ZnS的蒸发速率控制在0.3
±
0.05nm/s,Y2O3的蒸发速率控制在0.3
±
0.1nm/s,Al2O3的蒸发速率控制在0.3
±
0.05nm/s,Ag的蒸发速率控制在3
±
0.5nm/s,Cu的蒸发速率控制在0.5
±
0.1nm/s,申请人经长期的研发实践发现,针对本申请三层结构的间隔膜层,前述速率所得到的膜层的致密性、及与相邻膜层的结合力是最高的。
[0018]本专利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0019]本专利技术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在红外波段材质表面镀制内反射薄膜,采用新颖的膜系结构,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性能及光学性能,适于红外中波棱镜光学成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红外内反射金属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红外内反射金属膜的设计反射曲线;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红外内反射金属膜的检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4]各例的测试结果,为5个样品的平均测试值。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红外内反射金属膜的结构为:Sub/aHbLcHdLeAfBgChDiB/O,其中Sub代表ZnSe基底,O代表空气,H代表Ge层,L代表ZnS层,A代表Y2O3层,B代表Al2O3层,C代表Ag层,D代表Cu层;a

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其特征在于:膜层结构为:Sub/aHbLcHdLeAfBgChDiB/O,其中Sub代表ZnSe、ZnS、Ge或CaF2基底,O代表空气,H代表Ge层,L代表ZnS层,A代表Y2O3层,B代表Al2O3层,C代表Ag层,D代表Cu层;a

i代表每层的四分之一参考波长光学厚度的系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其特征在于:参考波长λ为550nm,a的取值范围为5.7

6.3,b的取值范围为6.7

7.4,c的取值范围为5.7

6.3,d的取值范围为6.7

7.4,e的取值范围为0.35

0.45,f的取值范围为0.35

0.45,g的取值范围为0.05

0.08,h的取值范围为0.8

1.3,i的取值范围为1.35

1.55。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内反射金属膜,其特征在于:a

i对应各层的物理厚度分别为200

220nm、385

425nm、200

220nm、385

425nm、28

32nm、28

32nm、190

210nm、190

210nm和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佳李全民朱敏吴玉堂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