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010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其结构包括:补充端、引流盘、捕杀机构、垂直杆、插入块,补充端嵌入于引流盘的表层侧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捕杀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顶上电源体能将诱导装置的第一、第二引诱灯进行通电,使之散发诱导光束来大范围将害虫进行引导,然后害虫将逐一通过三角梯形引导体进入攀爬壁当中,最后利用扩散盘将灭杀液进行扩散从导管的喷孔进行喷出,完成对害虫的灭杀,以至于害虫被灭杀完毕后,可堆积于三角引导体内部,防止灭杀过后产生的害虫再次回入土地当中产生的不易清扫情况,并且通过引导光束能提高捕杀机构的引导范围以及防止因自然气流影响产生的降低引诱效果而导致的无法将害虫进行大范围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捕杀害虫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玉米作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我国前列,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根部害虫是玉米苗期的重要虫害,通过相应的除虫装置的气味诱导捕杀功效下能有效的将玉米根部的害虫进行引诱,最后将其消灭,从而完成除虫作业;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诱杀装置只能够单一的将整体装置进行立直于玉米地之中,然后利用内部引诱气味来将害虫进行引导,从而受自然界气流影响的情况下诱导气味则会降低自身的诱导溶度,以至于单纯依靠气味引导会降低害虫的捕杀效率与完整性,并且无法将大量害虫进行一同引导到自身中心点当中,使之在气味诱导捕杀后,害虫则会零散分散在装置底部的各个位置当中,从而形成捕杀完毕后的清理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其结构包括:补充端、引流盘、捕杀机构、垂直杆、插入块,所述补充端嵌入于引流盘的表层侧端,所述捕杀机构固定于引流盘的圆心底部,所述垂直杆焊接于捕杀机构的侧端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插入块呈现为三角形态并与垂直杆底部为一体化结构。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捕杀机构设有电源体、诱导装置、攀爬壁、隔断体、拼接块、引导体,所述电源体固定于诱导装置上端并进行通电连接,所述诱导装置贯穿于攀爬壁圆心并进行间距配合,所述隔断体内侧与攀爬壁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拼接块与隔断体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引导体与拼接块下端进行卡合连接,所述诱导装置通过攀爬壁的隔断体与垂直杆进行间距配合,所述诱导装置上端与引流盘下端圆心进行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电源体内部含有圆形电池块,所述诱导装置呈现为垂直形态,所述攀爬壁与隔断体、拼接块一共设有三组,所述引导体为三角梯形形状。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诱导装置设有导电体、扩散盘、导管、第一引诱灯、第二引诱灯、喷孔、集中端,所述导电体通过扩散盘与第一、第二引诱灯、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扩散盘下端与导管进行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导管贯穿于第一引诱灯的圆心部位,所述导管底部与第二引诱灯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喷孔嵌入于导管侧端并相通,所述集中端固定于扩散盘的顶上圆心部位并与导管相通,所述第一、第二引诱灯、通过导电体与电源体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导电体在扩散盘表层上一共设有四组,所述导管利用钢材材质所制成,所述第一引诱灯呈现为圆盘形状,所述第二引诱灯为球体实心形态,所述喷孔分布在导管的两侧,所述集中端为三角镂空形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引诱灯设有连接轴、气密体、灯体、连接腔、防
水层,所述连接轴嵌入于气密体的表层圆心部位,所述灯体固定于气密体的下端,所述连接腔与灯体相通,所述防水层通过连接腔与灯体表层相贴合,所述气密体通过连接轴与导管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气密体相互垂直,所述防水层为半圆实心形态,并且自身具有光滑透明的特点,其为塑料薄膜材质所制成。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密体设有实心环、装配腔、支撑组、制冷环、通电片,所述实心环内侧与装配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装配腔与支撑组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制冷环通过支撑组与装配腔为同一圆心,所述通电片嵌入于制冷环圆心部位并进行通电连接,所述通电片通过连接轴与导电体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支撑组在装配腔内一共设有四组,所述制冷环内部含有相应的制冷剂。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体设有移动盖、调节件、滑层、存储体、电池槽,所述移动盖边缘与调节体进行活动配合,所述调节件底部与滑层侧端进行定位连接,所述存储体与滑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池槽嵌入于存储体内侧,所述电池槽上方与移动盖底部相通,所述调节件通过滑层、存储体引流盘表层进行定位连接;所述移动盖为不锈钢材质所制成并且自身直径形状均与滑层为一致,所述滑层为抛光形态,所述电池槽为凹陷空心形态。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件设有凸块、转体、旋转槽、定位块,所述凸块嵌入于转体的表层圆心,所述旋转槽与转体为同一圆心,所述定位块安装于旋转槽的下端,所述凸块与移动盖底部侧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转体为圆柱实心形态,所述旋转槽为圆形空心形态。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块设有挤压块、活动组件、延伸杆、加固体、穿透层,所述挤压块与活动组件进行活动配合,所述活动组件与延伸杆进行伸缩活动,所述加固体焊接于延伸杆的顶部,所述穿透层与加固体、延伸杆进行间隙配合,所述穿透层与挤压块为同一圆心,所述加固体通过延伸杆与移动盖相贴合,所述挤压块固定于转体的圆心上端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挤压块底部含有弹簧,所述活动组件与延伸杆一共设有三组,并且以三角方位进行分布。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捕杀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顶上电源体能将诱导装置的第一、第二引诱灯进行通电,使之散发诱导光束来大范围将害虫进行引导,然后害虫将逐一通过三角梯形引导体进入攀爬壁当中,最后利用扩散盘将灭杀液进行扩散从导管的喷孔进行喷出,完成对害虫的灭杀,以至于害虫被灭杀完毕后,可堆积于三角引导体内部,防止灭杀过后产生的害虫再次回入土地当中产生的不易清扫情况,并且通过引导光束能提高捕杀机构的引导范围以及防止因自然气流影响产生的降低引诱效果而导致的无法将害虫进行大范围处理。
[0012]2.本专利技术由第二引诱灯进一步改进后,通过连接轴的气密体能将导管底部进行封闭,使灭杀液无法对灯体内部造成入侵影响,从而灯体表层的防水层利用自身透明光滑效果能防止灭杀液在使用完毕后利用离心力残留于灯体表层的情况,然后气密体内部的通电片将接受导电体的电能进行启动中心制冷环,利用制冷环的制冷效果下能与灯体的热度进行相互抵消,形成对灯体迅速降温的特点,防止温度过高产生的损坏。
[0013]3.本专利技术由电源体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存储体侧端调节件的转体能与移动盖底部
侧端进行衔接,然后通过手动掰动移动盖能带动转体在旋转槽内部旋转完成移动盖位置调节效果,从而将电池槽裸露于空间当中,为此能直接对电池槽内部电池进行迅速更换,最后将移动盖复位完成将电池槽进行封盖,使之达成提高电池的封装性能断绝与外界相互接触产生的侵蚀情况,同时提高电池的更换便利性。
[0014]4.本专利技术由凸块进一步改进后,通过挤压块在移动盖卡入后能带动活动组件将延伸杆伸出,使加固体能将移动盖底部空槽部位进行填充加固,提高移动盖与调节件的连接固定性,防止频繁的移动产生的部件脱落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属于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属于一种捕杀机构改进后分解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属于一种诱导装置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属于一种第二引诱灯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属于一种气密体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其结构包括:补充端(1)、引流盘(2)、捕杀机构(3)、垂直杆(4)、插入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端(1)嵌入于引流盘(2)的表层侧端,所述捕杀机构(3)固定于引流盘(2)的圆心底部,所述垂直杆(4)焊接于捕杀机构(3)的侧端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插入块(5)呈现为三角形态并与垂直杆(4)底部为一体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杀机构(3)设有电源体(31)、诱导装置(32)、攀爬壁(33)、隔断体(34)、拼接块(35)、引导体(36),所述电源体(31)固定于诱导装置(32)上端并进行通电连接,所述诱导装置(32)贯穿于攀爬壁(33)圆心并进行间距配合,所述隔断体(34)内侧与攀爬壁(3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拼接块(35)与隔断体(35)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引导体(36)与拼接块(35)下端进行卡合连接,所述诱导装置(32)通过攀爬壁(33)的隔断体(34)与垂直杆(4)进行间距配合,所述诱导装置(32)上端与引流盘(2)下端圆心进行固定连接并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装置(32)设有导电体(321)、扩散盘(322)、导管(323)、第一引诱灯(324)、第二引诱灯(325)、喷孔(326)、集中端(327),所述导电体(321)通过扩散盘(322)与第一、第二引诱灯(324、325)进行通电连接,所述扩散盘(322)下端与导管(323)进行固定连接并相通,所述导管(323)贯穿于第一引诱等(324)的圆心部位,所述导管(323)底部与第二引诱灯(325)顶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喷孔(326)嵌入于导管(323)侧端并相通,所述集中端(327)固定于扩散盘(322)的顶上圆心部位并与导管(323)相通,所述第一、第二引诱灯(324、325)通过导电体(321)与电源体(31)进行通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诱杀玉米根部虫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诱灯(325)设有连接轴(a1)、气密体(a2)、灯体(a3)、连接腔(a4)、防水层(a5),所述连接轴(a1)嵌入于气密体(a2)的表层圆心部位,所述灯体(a3)固定于气密体(a2)的下端,所述连接腔(a4)与灯体(a3)相通,所述防水层(a5)通过连接腔(a4)与灯体(a3)表层相贴合,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王晓曦刘兴龙王克勤季宏平李静黄元炬王春刘宇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