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053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包括捕鼠桶、环行罩、驱动盒、多个扇形叶片、从动锥齿轮、驱动机构和自动投料机构,环行罩活动设置在所述捕鼠桶上端边缘;驱动盒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环行罩中心处;多个扇形叶片周向设置在所述环行罩与驱动盒之间,且每个所述扇形叶片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每个所述第二转轴远端设有一个所述从动锥齿轮;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盒内底部的伺服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上端转轴的主动锥齿轮和设置在驱动盒侧壁上的控制器。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高等优点。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害动物诱捕
,特别涉及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

技术介绍

[0002]老鼠的危害众所周知,它不但偷吃粮食,咬坏家具、衣物、书籍文具、毁坏建筑物、咬断电线等,造成经济损失,在“四害”中危害最为严重。老鼠主要通过其体外寄生虫对人的叮咬、吸血或其排泄物污染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传染病。
[0003]消杀与防治老鼠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法,堵:经常清除杂物,搞好室内外卫生,在仓库等地加放防鼠板,下水道、处放防鼠网;把室内外鼠洞堵死,墙根压实使老鼠无藏身之地,才易被发现便于捕杀;查:查鼠洞,摸清老鼠常走的鼠道和活动场所,为下毒饵、放来鼠器提供线索;饿:保管好食物,断绝鼠粮,清除垃圾和粪便,迫使老鼠食诱饵;捕:用特制捕鼠用具如鼠笼、鼠夹、电猫、粘鼠胶等诱捕。
[0004]其中,最后有效和直接的当时就是捕鼠,根据老鼠的习性在老鼠的活动区域设置捕鼠器,现有的捕鼠器多种多样,但基本上都不能做到自动捕鼠,比如通过食物引诱老鼠的捕鼠器,当食物耗尽时就失去了对老鼠的吸引,捕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现在的捕鼠器捕鼠能力有限,且需要人为多次进行引诱食物的补充,浪费人力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包括捕鼠桶,还包括:
[0007]环行罩,活动设置在所述捕鼠桶上端边缘;
[0008]驱动盒,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环行罩中心处;
[0009]多个扇形叶片,周向设置在所述环行罩与驱动盒之间,且每个所述扇形叶片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端转动嵌接在环行罩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转轴贯穿所述驱动盒侧壁设置;
[0010]从动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二转轴远端设有一个所述从动锥齿轮;
[0011]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盒内底部的伺服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上端转轴的主动锥齿轮和设置在驱动盒侧壁上的控制器,所述主动锥齿轮分别与多个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控制器控制伺服驱动电机间歇性往复运动。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投料机构,所述自动投料机构包括:
[0013]储料罐,设置在所述驱动盒上端,所述储料罐下端设有出口盖,所述出口盖为多面体机构,且包括多个侧面板,每个所述侧面板上设有一个出料孔;
[0014]出料通道,每个所述从动锥齿轮上部贯穿设有一个所述出料通道,在所述扇形叶片呈水平状态时,从动锥齿轮上的出料通道与对应的出料孔为错位状态,从动锥齿轮实心部位将出料孔堵塞,在扇形叶片由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过程中,出料通道旋转至与对
应出料孔连通;
[0015]储料腔,设置在所述从动锥齿轮上部与驱动盒内侧壁之间,且与所述出料通道连通,储料腔外侧面下部设有出料口;
[0016]多个投料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盒侧面,在所述扇形叶片旋转至竖直状态时,储料腔的出料口与对应投料口为错位状态,储料腔侧面将投料口堵塞,在扇形叶片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出料口与对应投料口重叠连通,储料腔内的物料经出料口和投料口掉落在扇形叶片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扇形叶片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叶片,高度差较小,使投料大部分掉落在扇形叶片中间即可。
[001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环行罩内侧壁连接处均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1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环行罩内侧壁连接处上、下端分别设有零线端、火线端,所述零线端、火线端分别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扇形叶片整体为导电材质,在扇形叶片转动至竖直状态时与所述零线端、火线端接触连接,扇形叶片通电。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电源降压后与所述零线端、火线端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捕鼠桶内下部设有筛料网,所述筛料网下方设有收集盒。
[0022]进一步地,所述捕鼠桶内侧壁涂抹有润滑油。
[0023]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罐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容量传感器,所述第一容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捕鼠桶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容量传感器,所述第二容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环行罩外侧活动设有多个与地面连接的攀爬板。
[0025]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法:在储料罐内装填混合有引诱剂的稻米,设置伺服驱动电机的启动间隔时间,在扇形叶片上预撒一把混合有引诱剂的稻米,老鼠通过攀爬板攀爬至环行罩上,并进入扇形叶片上吃稻米,伺服启动电机有两种启动方式,一种是重量传感器监测扇形叶片上老鼠体重,在达到设定数值时或监测到的重量数值降低时启动伺服驱动电机,重量数值降低说明老鼠吃完稻米准备逃跑,另一种根据设置的启动间隔时间周期性启动,伺服驱动电机启动后做快速的正反转运动,带动主动锥齿轮在水平面内做水平正反转,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在竖直面做正反转运动,从动锥齿轮带动旋转叶片迅速转动至竖直状态后恢复水平状态,在扇形叶片呈水平状态时,从动锥齿轮上的出料通道与对应的出料孔为错位状态,从动锥齿轮实心部位将出料孔堵塞,在扇形叶片由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过程中,出料通道旋转至与对应出料孔连通,储料罐内的稻米经出料通道进入储料腔,此时储料腔的出料口与对应投料口为错位状态,储料腔侧面将投料口堵塞,在扇形叶片旋转至水平状态时,出料口与对应投料口重叠连通,储料腔内的物料经出料口和投料口掉落在扇形叶片上,由于扇形叶片是中间低、两端高的弧形叶片,稻米大部分会掉落在扇形叶片中间位置,便于老鼠取食,在扇形叶片由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后,老鼠掉落进捕鼠桶,并且扇形叶片与零线端、火线端连通,扇形叶片整体带电,使扒附在扇形叶片上的个别老鼠电麻,从而全部掉落在捕鼠桶内,扇形叶片上剩余的稻米经筛料网掉落至收集盒内,可以再次使用,避免被捕捉到的老鼠食用浪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捕鼠桶内老鼠达到第二容量传感器设定的最高值,集中处理捕捉到的老鼠,或储料罐内稻米消耗殆尽,向储料罐内补
充稻米,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持续的自动捕鼠操作。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通过在捕鼠桶上设置周期性转动的扇形叶片,能够使在扇形叶片上的老鼠掉落至捕鼠桶内,并且设置自动投料机构,扇形叶片每次转动后,上面的稻米也会掉落至捕鼠桶内,自动投料机构能够在扇形叶片驱动动力的联动下实现自动投料,避免了每次需要认为投料的步骤,实现了自动捕鼠,还设置零线端和火线端,在扇形叶片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向扇形叶片通电,避免老鼠扒附扇形叶片,使扇形叶片无法回转至水平状态,在捕鼠桶底部设置筛料网,掉落在捕鼠桶内的稻米能够回收利用,避免老鼠食用浪费。总之,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扇形叶片水平状态俯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包括捕鼠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行罩(2),活动设置在所述捕鼠桶(1)上端边缘;驱动盒(3),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环行罩(2)中心处;多个扇形叶片(4),周向设置在所述环行罩(2)与驱动盒(3)之间,且每个所述扇形叶片(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1)远端转动嵌接在环行罩(2)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转轴(42)贯穿所述驱动盒(3)侧壁设置;从动锥齿轮(5),每个所述第二转轴(42)远端设有一个所述从动锥齿轮(5);驱动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盒(3)内底部的伺服驱动电机(61)、设置在所述伺服驱动电机(61)上端转轴的主动锥齿轮(62)和设置在驱动盒(3)侧壁上的控制器(63),所述主动锥齿轮(62)分别与多个所述从动锥齿轮(5)啮合,所述控制器(63)控制伺服驱动电机(61)间歇性往复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式自动捕鼠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投料机构(7),所述自动投料机构(7)包括:储料罐(71),设置在所述驱动盒(3)上端,所述储料罐(71)下端设有出口盖(711),所述出口盖(711)为多面体机构,且包括多个侧面板(712),每个所述侧面板(712)上设有一个出料孔(713);出料通道(72),每个所述从动锥齿轮(5)上部贯穿设有一个所述出料通道(72),在所述扇形叶片(4)呈水平状态时,从动锥齿轮(5)上的出料通道(72)与对应的出料孔(713)为错位状态,从动锥齿轮(5)实心部位将出料孔(713)堵塞,在扇形叶片(4)由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过程中,出料通道(72)旋转至与对应出料孔(713)连通;储料腔(73),设置在所述从动锥齿轮(5)上部与驱动盒(3)内侧壁之间,且与所述出料通道(72)连通,储料腔(73)外侧面下部设有出料口(731);多个投料口(74),分别设置在所述驱动盒(3)侧面,在所述扇形叶片(4)旋转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蒋希峰王朝文苏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