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23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包括收集件、设置于收集件顶部的上密封件、固定于上密封件顶部的挡雨件,所述上密封件包括上防护盖、固定于上防护盖底部的放置盒、开设于上防护盖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口,所述上防护盖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与进口对应的弹性锥环,所述放置盒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诱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弹性锥环,当外部的鞘翅目昆虫进入进口到达弹性锥环时,由于体壁坚硬,可以挤压弹性锥环,使得组成弹性锥环的多个斜板向外侧展开,然后昆虫得以进入收集桶内,当昆虫进入后,该弹性锥环会恢复原状,口径再次变小,实现防逃逸的目的,从而提高诱捕的效率。从而提高诱捕的效率。从而提高诱捕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诱捕
,具体为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0002]鞘翅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种类繁多,系统复杂。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鞘翅目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
[0003]鞘翅目昆虫对果树、农作物有害,会啃食果树上的果实和农作物,昆虫诱捕器是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或诱捕法,但是现有的诱捕器虽然可以实现捕获目的,但是昆虫容易从诱捕器内部逃脱,再次对环境造成伤害。
[0004]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2121067398.2的一种昆虫诱捕器,连接通道中的气味通过锥形套向外界散发,甲壳虫根据该气味飞行至锥形套,沿锥形套的倾斜壁滑落到连接通道,再由连接通道滑落到捕虫箱的内腔。
[0005]上述的专利虽然可以实现对鞘翅目昆虫的捕获,连接通道的内部空间没有变化,由于鞘翅目昆虫体壁坚硬,还是容易从连接通道再次逃离捕虫箱,对生态环境继续造成破坏,捕获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包括收集件、设置于收集件顶部的上密封件、固定于上密封件顶部的挡雨件;
[0007]所述上密封件包括上防护盖、固定于上防护盖底部的放置盒、开设于上防护盖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口,所述上防护盖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与进口对应的弹性锥环,所述放置盒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诱芯;
[0008]所述弹性锥环由多个圆周分布的斜板组成。
[0009]优选的,所述上防护盖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挡雨件包括防雨板和固定于防雨板顶部的挂环,所述防雨板固定于上防护盖顶部,所述防雨板与上防护盖之间具有间隙。
[0011]优选的,所述收集件包括收集桶、固定于收集桶内壁的至少一个限位插框以及固定于收集桶外侧壁的内螺纹套,所述限位插框内可拆卸插设有粘板。
[0012]优选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主杆、固定于主杆底端的底连接块、固定于底连接块底端的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主杆上端螺纹插设于所述内螺纹套内。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销呈倒立的圆锥状。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采用弹性锥环,当外部的鞘翅目昆虫进入进口到达弹性锥环时,由于体壁坚硬,可以挤压弹性锥环,使得组成弹性锥环的多个斜板向外侧展开,然后昆虫得以进入收集桶内,当昆虫进入后,该弹性锥环会恢复原状,口径再次变小,此时昆虫不易从
下往上钻入弹性锥环,实现防逃逸的目的,从而提高诱捕的效率。
[0016]2、本技术中,采用粘板,能对鞘翅目昆虫进行粘黏,同样可以对昆虫进行捕获,进一步的避免昆虫逃离,提高捕获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的拆分状态立体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的支撑件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的收集桶内部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的上密封件与挡雨件连接结构图。
[0022]图中标记:1、收集件;11、收集桶;12、限位插框;13、内螺纹套;2、上密封件;21、上防护盖;22、进口;23、弹性锥环;24、放置盒;25、凸起;3、挡雨件;31、防雨板;32、挂环;4、支撑件;41、主杆;42、底连接块;43、定位销;5、粘板;6、诱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4]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包括收集件1、设置于收集件1顶部的上密封件2、固定于上密封件2顶部的挡雨件3;
[0025]收集件1包括收集桶11、固定于收集桶11内壁的至少一个限位插框12以及固定于收集桶11外侧壁的内螺纹套13。如图1所示,收集桶11用于收集诱捕到的昆虫,优选的,收集桶11为圆柱体的结构,中间有一腔体用于昆虫收集,收集桶11可以为金属或者塑料材质。如图1所示,限位插框12通过焊接、螺丝、卡扣等方式固定在收集桶11的腔体的内壁上,限位插框12内可拆卸插设有粘板5,通过设置粘板5能够将昆虫粘住,防止逃逸。
[0026]如图5所示,上密封件2包括上防护盖21、固定于上防护盖21底部的放置盒24、开设于上防护盖21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口22,上防护盖2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与进口22对应的弹性锥环23,放置盒24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诱芯6,定期进行更换,诱芯6是基于昆虫性信息素的引诱原理制成,是诱捕各种害虫的农用化学品,上防护盖21可以采用螺纹套接、螺丝固定、直接卡接等方式在收集桶11顶部;
[0027]弹性锥环23由多个圆周分布的斜板组成,可以保证昆虫从上往下运动时,进入收集桶11内部,同时防止昆虫从下上往上运动再次进入进口22,防止收集桶11内的昆虫逃逸,弹性锥环23可以为金属弹片或者塑料弹片。
[0028]为了方便旋动上防护盖21,上防护盖21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凸起25,优选凸起25采用四个,呈圆周分布,这样方便手动操作,轻松的推动凸起25,即可实现上防护盖21与收集桶11的分离。
[0029]挡雨件3包括防雨板31和固定于防雨板31顶部的挂环32,防雨板31固定于上防护盖21顶部,防雨板31与上防护盖21之间具有间隙,防雨板31实现防雨目的,避免雨水经过进口22进入收集桶11,该挂环32可以与外部挂绳连接,将该装置悬吊至树木上,防雨板31为圆盘状结构,且防雨板31的边缘伸出上防护盖21的边缘设置,防雨板31的顶部还开设有一个
倒角,用于排水,挂环32内具有一个圆形口,用于绑线。
[0030]工作时,诱芯6发出气味,通过进口22排出,鞘翅目昆虫接收到气味信号后,进入进口22,当外部的鞘翅目昆虫进入进口22到达弹性锥环23时,由于鞘翅目昆虫体壁坚硬,可以挤压弹性锥环23,使得组成弹性锥环23的多个斜板向外侧展开,然后昆虫得以进入收集桶11内,当昆虫进入后,该弹性锥环23具有弹性,因此会恢复原状,口径再次变小,此时昆虫不易从下往上钻入弹性锥环23,实现防逃逸的目的,昆虫被捕获在收集桶11内部,从而提高诱捕的效率。
[0031]为了将收集件1固定在田间,本方案还包括支撑件4,支撑件4包括主杆41、固定于主杆41底端的底连接块42、固定于底连接块42底端的至少两个定位销43,主杆41上端螺纹插设于内螺纹套13内,此处的定位销43采用四个,这样稳定性强,主杆41不易倾倒,保证收集件1的安装稳定。
[00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件(1)、设置于收集件(1)顶部的上密封件(2)、固定于上密封件(2)顶部的挡雨件(3);所述上密封件(2)包括上防护盖(21)、固定于上防护盖(21)底部的放置盒(24)、开设于上防护盖(21)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进口(22),所述上防护盖(2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与进口(22)对应的弹性锥环(23),所述放置盒(24)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诱芯(6);所述弹性锥环(23)由多个圆周分布的斜板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盖(21)表面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凸起(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鞘翅目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件(3)包括防雨板(31)和固定于防雨板(31)顶部的挂环(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