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发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004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压电振动体的振动板的振幅的压电发音器。用连结单元连结振动板(17)的表面侧外围面部(17c)和支撑体(1)。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薄板(9)形成连结单元,跨越在振动板(17)的表面侧外围面部(17c)和支撑体(1)的支撑部(5)上地被配置,以使得振动板(17)能够整体振动。由涂敷了绝缘树脂膏的厚膜形成电连接第1压电元件(19)的第1电极(19a)和第1输出电极(13a)的第1引出单元(23)的电绝缘层(25)以及第1引出用导电部(27)。由涂敷了绝缘树脂膏的厚膜形成电连接第2压电元件(21a)和第1输出电极(13)的第2引出单元(29)的电绝缘层(31)以及第2引出用导电部(33)。由涂抹了绝缘树脂膏的厚膜还形成电连接振动板(17)和第2输出电极(15)的连接单元的电绝缘层以及连接用导电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电发音器
技术介绍
在特开2003-7899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示出把压电振动体支撑在具有环形的支撑部的支撑体上的薄型的压电发音器。压电振动体以在金属制的振动板的两面上留出该振动板的圆周部的方式接合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构成。而后,振动板的单面的圆周部用粘接剂接合在环形的支撑部上。在该压电发音器中,在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的表面电极和端子部之间在谋求与振动板绝缘的状态下配置金属箔,用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接合该金属箔。而后,用合成树脂制的带子等加固部件覆盖金属箔及其周围的压电元件的一部分上,形成在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的表面电极和输出电极之间具有导电部的引出单元。专利文献1特开2003-789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的薄型的压电发音器中,存在振动板振动的直径尺寸小,振动板的振幅不能变大的问题。此外,与把引线锡焊在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的表面电极上的情况相比,没有焊锡的隆起部分,能够减小连接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的表面电极和端子部之间的导电部的厚度尺寸。但是在该构造中,不能进一步减小导电部的厚度尺寸。此外,在该以往的压电发音器中,因为金属箔的接合强度低,为了不使金属薄剥离,所以需要进一步用合成树脂制的带子等加固部件覆盖金属箔上,因此存在不仅零件数量增多,而且制造工艺数也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压电振动体振动板的振幅的压电发音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以往更薄的压电发音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以往构造更简单,而且可靠性高的压电发音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连接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和输出电极之间的第1以及第2引出单元的厚度尺寸的压电发音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第1以及第2引出单元的接合强度的压电发音器。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良对象的压电发音器具备以留出环形的外围面部的方式在振动板上接合压电元件的压电振动体;支撑振动板的外围部的支撑体;连结振动板的外围部和支撑体的连结单元。在本专利技术中,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薄板形成连结单元,跨越振动板的外围面部和支撑部地配置,以使得振动板能够整体振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振动板的外围部不与支撑部接触地,经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薄板(连结单元)把振动板支撑在支撑体上。因此,振动板整体振动,能够加大振动板的振幅。其结果,能够降低振动板的共振频率,增大音量。当压电元件构成为在表面上具有第1电极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2电极的情况下,只要把第2电极接合在振动板上即可。这种情况下,在合成树脂薄板上一体地设置越过振动体的外围面部且延伸到第1电极上的延长部,在合成树脂薄板上设置有和第1电极连接的第1布线图案、以及与振动板连接的第2布线图案,优选是把第1布线图案延长到合成树脂薄板的延长部上。这样一来,通过对第1布线图案的两端部进行锡焊等,能够谋求使用第1布线图案来连接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和输出电极,通过对第2布线图案的两端部进行锡焊等,能够谋求使用第2布线图案来连接压电元件的振动板和输出电极。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压电元件和输出电极的连接,减少与两者的连接有关的零件数。本专利技术的压电发音器既可以应用于压电元件只和振动板的一个面接合的单面型压电发音器,也可以应用于压电元件分别接合在振动板的两个面上的双面型的压电发音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的压电发音器具备压电振动体、具有环形的支撑部的支撑体、连结单元、引出单元、以及连接单元。压电振动体具备具有表面和背面的金属制的振动板,在表面上具有第1电极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2电极,留出振动板表面的表面侧外围面部,第2电极可以电导通地接合在振动板的表面。连结单元由电绝缘材料形成,并且连结振动板的表面侧外围面和支撑部。引出单元具有与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电连接的引出用导电部。连接单元具有和压电元件的振动板电连接的连接用导电部。而后,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薄板形成连结单元,跨越振动板的外围面部和支撑部地配置,以使得振动板可以整体振动。此外,引出单元具有跨越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表面侧外围面部以及连结单元,且由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电绝缘层。引出用导电部以其前端部与第1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连接、剩下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绝缘层上的方式,由采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导电层构成。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因为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引出单元的电绝缘层以及引出用导电部,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从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引出的引出单元的厚度尺寸。此外,因为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引出单元的接合强度,所以可不象以往那样使用加固部件,就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压电发音器。当采用双面型的压电元件的情况下,由在振动板的两面上分别接合的第1压电元件和第2压电元件构成压电元件。第1压电元件在表面上具有第1电极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2电极,留出振动板表面的表面侧外围面部,第2电极可以电气导通地接合在振动板的表面。第2压电元件在表面上具有第1电极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2电极,留出振动板的背面的背面侧外围面部,第2电极可以电导通地接合在振动板的背面。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被电连接在第1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上的第1引出用导电部的第1引出单元、和具有被电连接在第2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上的第2引出用导电部的第2引出单元。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因为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第1引出单元以及第2引出单元各自的电绝缘层以及引出用导电部,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从第1以及第2压电元件各自的第1电极引出的第1引出单元以及第2引出单元的厚度尺寸。此外,因为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第1引出单元以及第2引出单元的接合强度,所以可不象以往那样使用加固部件,就能够提供可靠性高的压电发音器。如果以覆盖振动板的表面侧外围部的方式配置连结单元,则因为变成表面侧外围部不露出的状态,所以不会在形成第1引出单元的电绝缘层的区域上形成断层,能够简单地把电绝缘层形成为平面。这种情况下,只要以跨越第1压电元件的第1电极以及连结单元方式形成电绝缘层即可。虽然支撑体的结构是任意的,但也可以以和支撑部一体地具有输出电极保持部的方式构成支撑体,其中输出电极保持部具备电连接第1以及第2引出用导电部的第1输出电极和电连结振动板的第2输出电极。这种情况下,用具有连接用导电部的连接单元电连接振动板的表面侧外围面部或者背面侧外围面部与第2输出电极。该连接单元由电绝缘层和连接用导电部构成。电绝缘层能够跨越振动板的表面侧外围面部或者背面侧外围面部以及连结单元、由厚膜或者薄膜形成。而后连接用导电部以其前端部与表面侧外围面部或者背面侧外围面部连接,后端部与第2输出电极连接,剩下部分位于电绝缘层上方式、由采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导电层构成。如果像这样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连接单元的电绝缘层和连接用导电部,则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小振动板和第2输出电极之间的连接单元的厚度尺寸。此外,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振动板和连接单元之间的接合强度。第1输出电极构成为具备输出电极延长部,该输出电极延长部与连结支撑部的连结单元的表面部分相邻地形成,并且延伸到表面部分以及支撑部的内周面部分,优选是把构成第2引出用导电部的导电层与输出电极延长部电连接。如果采用这样构成,则通过利用延伸到支撑部的内周面部分的输出电极延长部,能够用简单的构造电连接第1引出用导电部和第2引出用导电部和第1输出电极。优选是以延长到在厚度方向上与支撑部的表面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电发音器,具备:    压电振动体,该压电振动体备有    具有表面和背面的金属制的振动板,    在表面上具有第1电极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2电极、留出上述振动板的上述表面的表面侧外围部地将上述第2电极可电导通地接合在上述振动板上的上述表面的第1压电元件,    在表面上具有第1电极并且在背面上具有第2电极、留出上述振动板的上述背面的背面侧外围面部地被上述第2电极可电导通地接合在上述振动板的上述背面上的第2压电元件;    支撑体,具有环形的支撑部;    连结单元,用电绝缘材料形成并且连结上述振动板的上述表面侧外围面部和上述支撑部;    第1引出单元,具有与上述第1压电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的第1引出用导电部;    第2引出单元,具有与上述第2压电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电连接的第2引出用导电部,    其特征在于,上述连结单元用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薄板来形成,跨越在上述振动板的上述外围面部和上述支撑部上地进行配置,以使得上述振动板可以整体振动,    上述第1引出单元具有跨越在上述第1压电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上述表面侧外围面部以及上述连结单元上、且由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电绝缘层,上述第1引出用导电部以其前端部连接在上述第1压电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上,剩余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电绝缘层上的方式,由采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导电层构成,    上述第2引出单元具有跨越在上述第2压电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以及上述背面侧外围部上、且由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电绝缘层,上述第2引出用导电部以其前端部与上述第2压电元件的上述第1电极连接,剩余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电绝缘层上的方式,由采用厚膜或者薄膜形成的导电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升三
申请(专利权)人:北陆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