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996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能够安装于船舶的尾部,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包括压浪板和截流板,压浪板第一端设置在艉封板与船底板的交界处,与船底板平滑相接,压浪板第二端向远离船舶的方向延伸;截流板沿竖直方向上下位置可调地安装于压浪板的第二端。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能够有效解决船舶因装载变化导致艉倾过大,进而导致航速偏低的问题,使船舶达到最佳的航行状态。达到最佳的航行状态。达到最佳的航行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各类高速船艇,如高速客船、高速海上风电运维船、高速工作船等,其在航行中的航态对船舶航速影响非常明显。一般过度的艏倾或艉倾均会导致船舶阻力增大,进而影响航行速度。特别是各类高速船为了达到较高的航速,其结构材料通常选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碳纤维等轻型材料,重量的变化或调整对整船重心和浮态的影响更大。因此在高性能船艇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中,船舶重量重心的控制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0003]为了达到较理想的船舶航态,首先从船舶初始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线型及各类设备布置,平衡各专业设备的分布,做好重量重心的规划。但项目设计初期,各种设备的信息可能存在偏差,另外各种在初期难以预见的变化也会导致船舶重量重心的偏离。其次,船舶设计目的是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建造过程来实现的,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也很有可能会发生与原始设计偏离的情况。所以船舶完工后很可能出现实船重量重心与理论最佳航态的重量重心存在偏差的情况。
[0004]另外,船舶设计一般是按照满载工况进行,主要的推进设备和动力设备一般布置在船舶尾部一侧,载货或载客区域一般布置在船舶首部一侧。但船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载货量或载客量未必一直处于满载状态,例如某些用于游客交通的渡轮,在旅游淡季时的乘坐率可能不足50%。在这种情况下,船舶的航态将处于较为不利的艉倾状态,进而影响航速性能。
[0005]为了解决重量重心偏离后导致船舶航态不理想的问题,传统的做法包括在船上增加压载、安装截流板、安装压浪板等形式。通过压载方法进行浮态调节虽然简单可行,但压载本身增加了船舶的载重量和排水量,需要占用船上宝贵的空间,同时压载在舱内的移动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经济性较差。仅安装截流板则其航态调节范围有限,而仅安装压浪板则存在无法进行动态调节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能够集成压浪板和截流板的优势,灵活调整船舶的航态。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安装于船舶上,所述船舶的船尾具有主甲板、位于所述主甲板下方的船底板、以及连接所述主甲板与所述船底板的艉封板,所述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包括压浪板和截流板,所述压浪板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艉封板与所述船底板的交界处,与所述船底板平滑相接,所述压浪板第二端向远离所述船舶的方向延伸;所述截流板沿竖直方向上下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压浪板的第二端。
[0009]可选地,所述压浪板沿第一方向的曲度与所述船底板形成尾部流道的位置曲度一
致。
[0010]可选地,所述截流板沿第一方向的曲度与所述船底板形成尾部流道的位置曲度一致。
[0011]可选地,还包括垂直于所述压浪板的肘板,所述肘板第一端与所述艉封板焊接,底面与所述压浪板焊接。
[0012]可选地,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垂直于所述压浪板与所述肘板。
[0013]可选地,所述压浪板包括压板主体和安装竖板,所述压板主体第一端与所述船底板连接,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安装竖板,所述安装竖板的底部不凸出所述压板主体的底面,所述截流板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安装竖板背向所述压浪板的一侧,所述肘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竖板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安装竖板和所述截流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安装竖板或/和所述截流板长度两端的调节竖板上开设有腰圆孔,所述螺栓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腰圆孔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螺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腰圆孔内,另一端套设有螺母。
[0015]可选地,所述螺杆上套设有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的长度两端设置有绝缘环,所述螺母拧紧后,所述绝缘环分别与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杆的头部抵接。
[0016]可选地,所述压浪板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压浪板与所述船底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73
°

[0017]可选地,所述船底板包括向所述船舶外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压浪板与所述延伸板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结合船体尾部流道线型,集成了传统压浪板和截流板的优势,解决了船舶因装载变化导致艉倾过大,进而导致航速偏低的问题,能使船舶达到最佳的航行状态,同时因减少或免除了调整航态的固定压载,节约了船舶建造、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安装在船尾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复合压浪板及截流板沿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截流板与安装竖板的装配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安装竖板与截流板上的腰圆孔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水流引导示意图(未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状态下);
[0024]图6是水流引导示意图(安装本专利技术的状态下)。
[0025]图中:1、船舶;11、主甲板;12、船底板;121、延伸板;13、艉封板;2、压浪板;21、压板主体;22、安装竖板;221、腰圆孔;3、截流板;4、肘板;5、加强筋;6、绝缘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
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0]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能够安装在船舶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安装于船舶(1)上,所述船舶(1)的船尾具有主甲板(11)、位于所述主甲板(11)下方的船底板(12)、以及连接所述主甲板(11)与所述船底板(12)的艉封板(13),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浪板(2),所述压浪板(2)第一端设置在所述艉封板(13)与所述船底板(12)的交界处,与所述船底板(12)平滑相接,所述压浪板(2)第二端向远离所述船舶(1)的方向延伸;截流板(3),所述截流板(3)沿竖直方向上下位置可调地安装于所述压浪板(2)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沿第一方向的曲度与所述船底板(12)形成尾部流道的位置曲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板(3)沿第一方向的曲度与所述船底板(12)形成尾部流道的位置曲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于所述压浪板(2)的肘板(4),所述肘板(4)第一端与所述艉封板(13)焊接,底面与所述压浪板(2)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垂直于所述压浪板(2)与所述肘板(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压浪板及截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浪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亮林纯鑫黄家浩
申请(专利权)人:英辉南方造船广州番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