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984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包括刚性悬挂主体、悬臂装置及汇流排可调线夹;刚性悬挂主体包括汇流排、电刷及接触带,汇流排采用双T形结构,电刷为若干个,分布在汇流排的双T形结构下部并与汇流排接触,电刷与汇流排之间存在阻尼连接,接触带固定安装在电刷底部;悬臂装置采用绝缘的复合材料制造,具有电气绝缘性能;悬臂装置底部安装汇流排可调线夹,汇流排可调线夹夹持刚性悬挂主体,刚性悬挂主体可沿Z轴自由旋转;汇流排可调线夹可沿X轴调整,适应轨道外轨超高;汇流排可调线夹可沿Z轴调整自由旋转,在悬臂装置偏转后保证汇流排维持和线路的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高速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与电力机车或动车的稳定受流。的稳定受流。的稳定受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刚性接触网位于车辆上部限界的上方或侧面,并经由车顶集电器向车辆提供电能,刚性接触网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占有空间小、受力条件好以及无断线之忧等特点,减少了运营过程维修的频率,减轻了维护人员的负担。因此,刚性接触网在既有铁路低净空隧道内的电气化改造以及长单线隧道的电气化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汇流排多为采用π形截面或T形截面的铝合金,如说明书附图1、图2所示,夹持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由于汇流排截面较大,造成刚度和重量大,导致接触网和受电弓之间的安全性与跟随性较差,目前刚性悬挂多用于时速不超过160公里的项目。
[0003]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刚性悬挂001沿线路方向在线路中心线004上方贯通布置,主要由汇流排、接触线组成,接触线与受电弓滑板接触,为机车提供电能。汇流排在电气方面起到载流作用,在机械方面起到夹持固定接触线作用。为了实现受电弓的均匀磨耗,刚性悬挂定位点和受电弓需要有一定的变化量,且呈周期性均匀变化,称为拉出值002;刚性悬挂由悬臂装置006固定在隧道或其他土建结构上,悬挂支撑点005间距约为8m,为了适应刚性悬挂的热胀冷缩,需沿线路防线设计机械分段,即锚段,一般锚段长度为200m~300m。相邻锚段重叠的区域为锚段关节003,为了见方便运输和安装,汇流排长度一般为12m。相邻汇流排采用中间接头连接,实现机械和电气接续。为了防止冲击受电弓,锚段末端设置端部弯头。为了防止刚性悬挂向两侧滑动,锚段中部设置中心锚结007。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包括刚性悬挂主体、悬臂装置及汇流排可调线夹;所述刚性悬挂主体包括汇流排、电刷及接触带,所述汇流排采用双T形结构,所述电刷为若干个,分布在所述汇流排的双T形结构下部并与汇流排接触,所述电刷与汇流排之间存在阻尼连接,接触带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刷底部,当受电弓通过接触带时,动态压力将接触带抬升一定高度,电刷沿所述汇流排上移,阻尼反作用力将限制接触带的无限抬升;所述悬臂装置采用绝缘的复合材料制造,具有电气绝缘性能;所述悬臂装置底部安装汇流排可调线夹,汇流排可调线夹夹持刚性悬挂主体,刚性悬挂主体可沿Z轴自由旋转;汇流排可调线夹可沿X轴调整,适应轨道外轨超高;汇流排可调线夹可沿Z轴调整自由旋转,在悬臂装置偏转后保证汇流排维持和线路的夹角。
[0005]所述的接触带采用板形结构,在垂直方向容易弯曲,保持和受电弓的弹性,便于受流;接触带底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倒圆结构,可防止划伤受电弓碳滑板。
[0006]所述电刷和接触带之间采用摩擦焊连接。
[0007]还包括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螺纹穿过所述汇流排,调整螺杆底端转动限位连接主弹簧,主弹簧另一端与电刷固定连接,通过调整螺杆,能实现接触带的高度调整。
[0008]还包括若干压紧模块,所述压紧模块分别安装在所述电刷两侧的汇流排上,所述压紧模块实现汇流排对电刷恒定的夹持力。
[0009]所述电刷沿汇流排长度方向上的间距为0.5m~1m。
[0010]所述悬臂装置包括呈倒三角形状的整体悬臂主框架,所述整体悬臂主框架上设有若干加强筋;所述悬臂装置底部设置预埋槽形钢。
[0011]所述汇流排可调线夹包括汇流排可调线夹底座、双向旋转底座、带轴底座,双向旋转底座包括双向旋转底座圆形底板、双向旋转底座套筒,双向旋转底座圆形底板、双向旋转底座套筒之间通过双向旋转底座加强筋固定连接;所述带轴底座包括带轴底座本体、旋转轴,旋转轴上端形成旋转轴螺纹,所述汇流排可调线夹底座与预埋槽形钢固定连接,双向旋转底座圆形底板和汇流排可调线夹底座固定连接,旋转轴安装在双向旋转底座套筒内且两者之间能转动,带轴底座本体通过压线夹板与汇流排固定连接。
[0012]汇流排可调线夹底座和带轴底座之间用线鼻子、等电位线实现等电位连接。
[0013]所述刚性悬挂主体沿线路防线设为若干锚段,相邻锚段末端重叠的部分为锚段关节,锚段关节通过两个悬臂装置分别利用汇流排可调线夹悬挂两支锚段,两相邻锚段之间设置关节电连接。
[0014]锚段末端设置端部弯头装置,起防止冲击受电弓作用。
[0015]为了防止冲击受电弓,为了防止刚性悬挂向两侧滑动,锚段中部设置中心锚结。
[0016]所述锚段中的汇流排为若干个,相邻汇流排采用中间接头连接,实现机械和电气接续。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将与受电弓直接接触的接触带与汇流排之间设置弹簧和电刷,汇流排不参与振动,提高刚性悬挂的弹性,减小了系统刚度;带阻尼的电刷可抑制接触带振动,提升弓网耦合性能,实现高速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与电力机车或动车组的稳定受流;2、本专利技术以大宽度扁平状接触带取代传统的线状接触线,加大了与受电弓滑板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电火花,同时可减少局部磨耗,增加弓网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3、本专利技术以整体绝缘的悬臂装置取代传统的绝缘子和金属连接件,可提高耐疲劳、耐腐蚀能力,并实现轻量化,方便安装;4、本专利技术电刷铜基体和接触带之间采用摩擦焊连接,尺寸精度高,焊接质量优异、加工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传统汇流排;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传统汇流排;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
技术介绍
中刚性悬挂平面布置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刚性悬挂核心部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及电刷部分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及电刷部分沿线路布置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带悬吊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双T形汇流排断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带断面;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刷结构剖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刚性悬挂一般悬挂点安装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悬臂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汇流排可调线夹组装主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可调线夹组装侧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刚性悬挂锚段关节重叠区安装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中间接头主视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中间接头侧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线夹板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中心锚结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汇流排端部弯头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调线夹调整底座轴测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向旋转底座轴测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轴底座轴测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拉挤模具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悬挂主体、悬臂装置及汇流排可调线夹;所述刚性悬挂主体包括汇流排、电刷及接触带,所述汇流排采用双T形结构,所述电刷为若干个,分布在所述汇流排的双T形结构下部并与汇流排接触,所述电刷与汇流排之间存在阻尼连接,接触带固定安装在所述电刷底部,当受电弓通过接触带时,动态压力将接触带抬升一定高度,电刷沿所述汇流排上移,阻尼反作用力将限制接触带的无限抬升;所述悬臂装置采用绝缘的复合材料制造,具有电气绝缘性能;所述悬臂装置底部安装汇流排可调线夹,汇流排可调线夹夹持刚性悬挂主体,刚性悬挂主体可沿Z轴自由旋转;汇流排可调线夹可沿X轴调整,适应轨道外轨超高;汇流排可调线夹可沿Z轴调整自由旋转,在悬臂装置偏转后保证汇流排维持和线路的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带采用板形结构,接触带底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形成倒圆结构,可防止划伤受电弓碳滑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刷和接触带之间采用摩擦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螺杆,所述调整螺杆螺纹穿过所述汇流排,调整螺杆底端转动限位连接主弹簧,主弹簧另一端与电刷固定连接,通过调整螺杆,能实现接触带的高度调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弹簧和阻尼电刷的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压紧模块,所述压紧模块分别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先国何常红罗健韩凌青古晓东邓洪王国梁白裔峰李文豪张煜李波崔校玉赵琨陈伟李佳骏王溢斐杨嘉琛刘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