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78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8
一种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由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两套模具组成,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开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第一模具由冲压上模和冲压下模两部分组成,冲压上模底部设有冲压槽,冲压槽内部设置有压形齿,冲压下模设有压形槽;第二模具由压弯上模和压弯下模两部分组成,压弯下模的顶部设置有压弯齿,压弯上模的底部设有压弯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能够在褶皱垫圈加工过程中实现精准定位,加工出的褶皱垫圈具有恒定的外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加快了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能够形成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能够形成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能够形成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褶皱垫圈制造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褶皱垫圈制造用的加工工装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的生产制造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各种类型零件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褶皱垫圈属于飞机上使用的一种特殊锁片类零件,使用数量多、零件结构特殊,对于其结构和精度的要求高。目前此类零件的加工方式都是采用不锈钢垫圈经过加工中心进行二次加工,需要额外增加许多的操作步骤,不仅加工难度较大,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一致,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和加工时间,所以现需要一种能够直接加工褶皱垫圈的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由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两套模具组成,分别用于褶皱垫圈的压形和弯曲工艺,为了保证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能够安装在冲压设备上,并且不会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旋转、位移,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开有用于固定的固定孔。
[0004]第一模具由冲压上模和冲压下模两部分组成,冲压上模底部设有冲压槽,冲压槽的形状为圆形,与加工的褶皱垫圈外周形状一致,对压形过程中的褶皱垫圈进行位置固定,在冲压槽内部设置有压形齿,压形齿为半圆锥形,锥头的部分朝向冲压槽外壁,在冲压下模的顶部设有与压形齿互补的压形槽,在压形过程中,褶皱垫圈位置固定在冲压上模的冲压槽内,然后通过冲压设备挤压,在褶皱垫圈的外周利用压形槽和压形齿的配合,压出褶皱部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冲压上模和冲压下模的上下关系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可根据操作人员的习惯进行调整。
[0005]第二模具由压弯上模和压弯下模两部分组成,压弯下模的顶部设置有压弯齿,压弯齿截面为三角形,尖端朝上设置,其尖端角度根据褶皱垫圈所需的弯折角度进行设置,并在压弯上模的底部设有压弯槽,压弯槽与压弯齿互相啮合,将经过第一模具压出褶皱的褶皱垫圈放置在压弯上模和压弯下模之间,调整位置确定压弯位置后,启动冲压设备,在压弯槽和压弯齿的配合挤压下,褶皱垫圈就被挤压出需要的弯折角度。
[0006]进一步的,为了能够进一步稳固褶皱垫圈在弯折过程中的位置,在压弯齿的中部设置一个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的水平截面形状截取褶皱垫圈中部孔洞形状的中间部分,在对褶皱垫圈进行定位的同时也能避免对压弯工作产生影响,并在压弯槽的中部设有对应的第二定位孔,让第二定位柱能够插入。
[0007]进一步的,在冲压下模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的截面形状与褶皱垫圈孔洞形状一致,实现对褶皱垫圈的完全固定,并冲压上模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让第一定位柱能够插入。
[0008]进一步的,根据褶皱垫圈的最终成品形状,压形齿的数量为三个,互相紧挨的排列,并将压形槽的数量设置为与压形齿一致。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上述加工工装的加工方法,加工步骤如下:1)下料,在板料上切割出准备材料,将板材切割至适合大小;2)冲压,将准备材料冲制出粗胚,冲压出圆形垫圈及其内部孔洞;3)滚光,去除粗胚上的毛刺;4)压形,将粗胚通过第一模具压出边缘褶皱;5)弯曲,将步骤4中的粗胚通过第二模具压出弯度,得到褶皱垫圈成品;6)检查,检查成品质量;7)包装入库。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能够在褶皱垫圈加工过程中实现精准定位,加工出的褶皱垫圈具有恒定的外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加快了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能够形成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为褶皱垫圈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褶皱垫圈粗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冲压上模结构示意图;图4为冲压上模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冲压下模结构示意图;图6为冲压下模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压弯上模结构示意图;图8为压弯下模结构示意图;图9为褶皱垫圈加工后放置在压弯下模上的示意图;图中所示:1

固定孔、2

冲压上模、3

冲压下模、4

冲压槽、5

压形齿、6

压形槽、7

压弯上模、8

压弯下模、9

压弯齿、10

压弯槽、11

第二定位柱、12

第二定位孔、13

第一定位柱、14

第一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加工的褶皱垫圈成品如图1所示,加工前的粗胚形状如图2所示,内部孔洞形状基本是由两个不同半径的半圆组成。
[0014]一种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由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两套模具组成,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开有固定孔1。
[0015]第一模具由圆柱体的冲压上模2和冲压下模3组成。如图3、图4所示,冲压上模2底部设有圆形的冲压槽4,在冲压槽4内部设置有三个半圆锥形的压形齿5,锥头部分朝外,在冲压下模3的顶部设有与压形齿5互补的压形槽6。如图5、图6所示,在冲压下模3顶部设有第
一定位柱13,第一定位柱13的截面形状与褶皱垫圈孔洞形状一致,冲压上模2底部设有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4。
[0016]第二模具由圆柱体的压弯上模7和压弯下模8组成。如图8所示,压弯下模8的顶部设置有压弯齿9,压弯齿9截面为三角形,尖端朝上,其尖端角度根据褶皱垫圈所需的弯折角度进行设置,压弯上模7的底部设有压弯槽10,压弯槽10的与压弯齿9互相啮合。如图7所示,在压弯齿9的中部设置一个第二定位柱11,第二定位柱11的形状采用褶皱垫圈中间孔洞两个半圆形相接线两侧各偏移一定距离后截取的形状,在压弯槽10的中部设有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2,让第二定位柱11能够插入。
[0017]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的加工步骤如下:1)下料,在板料上切割出准备材料,将板材切割至适合大小;2)冲压,将准备材料冲制出粗胚,冲压出圆形垫圈及其内部孔洞,压制出图2所示形状;3)滚光,将粗胚上的毛刺全部去除干净;4)压形,将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安装固定在冲压设备上,安装好后,先把切割下来的未成形褶皱垫圈通过第一定位柱13固定在冲压下模3上,然后启动冲压设备通过第一模具压出褶皱;5)弯曲,将压出褶皱的粗胚从冲压下模3上取下,然后转移至压弯下模8的第二定位柱11上,通过第二模具再压出固定好的弯曲度,如图9所示,得到最终成型的褶皱垫圈,如图1所示;6)检查,检查成品质量;7)包装入库。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利用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褶皱垫圈的加工工装,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设有固定孔(1),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包括冲压上模(2)和冲压下模(3),冲压上模(2)底部设有冲压槽(4),冲压槽(4)内设有压形齿(5),压形齿(5)为半圆锥形,锥头部分朝向冲压槽(4)外壁;冲压下模(3)顶部设有压形槽(6),压形槽(6)形状与压形齿(5)互补,第二模具包括压弯上模(7)和压弯下模(8),压弯下模(8)顶部设有压弯齿(9),压弯齿(9)截面为三角形,尖端朝上设置;压弯上模(7)的底部设有压弯槽(10),压弯槽(10)与压弯齿(9)互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压弯齿(9)的中部设有第二定位柱(11),在压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根权郝晓波刘骞李明燕王相波穆仁强张广华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