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电阻过温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监测
,特别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电阻过温保护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车辆(通常为列车)在运行中需要频繁地加速和减速,而车辆减速时所依赖的制动方式多为再生制动与电阻制动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当车辆进行制动时,牵引电机将由电动机工况转变为发电机工况,列车的惯性动能将通过电机转变为电能,被邻近的其他列车吸收或反馈给电网。但由于电网有最大电压的限制,再生制动并不能将转化的电能完全返回给电网,因此,轨道车辆需要配备车载制动电阻装置。车载制动电阻装置通常由诸如IGBT模块等的开关器件和制动电阻串联组成,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使制动电阻吸收多余的制动能量,从而使得电网电压保持在设定的安全范围内。
[0003]由于制动过程中多余的能量通过制动电阻消耗,因此这将导致制动电阻温度升高,进而导致制动电阻变形、变色、工作效率低甚至烧毁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制动电阻进行温度检测并进行过温保护。常用的温度检测方式为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电阻过温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当前时间点的上一时间点的历史列车直流母线电压、制动电阻斩波占空比、历史制动电阻阻值以及所述当前时间点和上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得到对应的制动电阻发热量;确定对应的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和冷却空气吸热量;基于制动电阻密度、制动电阻比热容、制动电阻体积、所述制动电阻发热量、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和冷却空气吸热量,得到所述当前时间点的制动电阻温度;判断所述制动电阻温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温度上限阈值,若是,向制动电阻对应的电阻开关器件发送第一关断指令,以使所述电阻开关器件关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当前时间点的上一时间点的历史列车直流母线电压、制动电阻斩波占空比、历史制动电阻阻值以及所述当前时间点和上一时间点的时间差,得到对应的制动电阻发热量,包括:基于所述历史列车直流母线电压、制动电阻斩波占空比和历史制动电阻阻值,得到所述当前时间点的制动电阻功率;基于所述制动电阻功率和所述时间差,得到所述制动电阻发热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对应的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和冷却空气吸热量,包括:基于制动电阻密度、制动电阻比热容、制动电阻体积和所述上一时间点的历史制动电阻温度,得到对应的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基于制动电阻对流换热系数、制动电阻换热面积、所述上一时间点的历史冷却空气温度、所述历史制动电阻温度和时间差,得到对应的冷却空气吸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制动电阻密度、制动电阻比热容、制动电阻体积和所述上一时间点的历史制动电阻温度,得到对应的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包括:基于所述制动电阻密度、制动电阻比热容和制动电阻体积,得到制动电阻热量系数;基于所述制动电阻热量系数和历史制动电阻温度,得到所述制动电阻吸热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制动电阻对流换热系数、制动电阻换热面积、所述上一时间点的历史冷却空气温度、所述历史制动电阻温度和时间差,得到对应的冷却空气吸热量,包括:基于所述历史制动电阻温度和历史冷却空气温度,得到对应的温度差;基于所述制动电阻对流换热系数和制动电阻换热面积,得到对应的制动电阻换热参数;基于所述制动电阻换热参数、温度差和时间差,得到冷却空气吸热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制动电阻密度、制动电阻比热容、制动电阻体积、所述制动电阻发热量、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和冷却空气吸热量,得到所述当前时间点的制动电阻温度,包括:基于所述制动电阻发热量、制动电阻吸热参数和冷却空气吸热量,得到制动电阻能量参数;根据基于所述制动电阻密度、制动电阻比热容和制动电阻体积得到的制动电阻热量系数以及所述制动电阻能量参数,得到所述当前时间点的制动电阻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判断所述制动电阻温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温度上限阈值之前,基于从制动电阻对应的电阻开关器件采集的第一开关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电阻开关器件是否处于关断状态,若处于关断状态,判断所述制动电阻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温度下限阈值,若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温度下限阈值,向所述电阻开关器件发送第一开启指令,以使所述电阻开关器件导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判断所述电阻开关器件处于关断状态时,判断当前时间点的列车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的电压上限阈值,若是,向列车的牵引变流器对应的牵引变流器开关器件发送第二关断指令,以使所述牵引变流器开关器件关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判断当前时间点的列车直流母线电压是否大于预设的电压上限阈值之前,基于从列车的牵引变流器对应的牵引变流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驰,刘洋,赵雷廷,王永翔,刘伟志,刘东辉,殷振环,杨宁,刘衎,黄成光,刘佳璐,李醒华,刘睿超,张波,杨伟君,曹宏发,赵红卫,陈钰洁,李思进,陈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