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及给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61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08
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及给药方法,涉及微针给药技术领域,用于实现可溶微针贴片与皮肤表面的牢固接触,进而保证给药效果。给药套装包括微针贴片、固定带和水凝胶层,所述微针贴片的正面具有微针,所述微针贴片的正面用于与皮肤表面接触,所述固定带的正面为胶面,所述固定带的正面用于粘接在皮肤表面并压住微针贴片的边缘,所述水凝胶层包括水凝胶和包裹水凝胶的无纺布层,所述水凝胶层用于贴在固定带的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带的设置,实现微针贴片与皮肤的牢固接触,进而确保微针插入皮肤角质层,进而确保微针给药效果;水凝胶层的设置,可以促进透明质酸钠的溶解。可以促进透明质酸钠的溶解。可以促进透明质酸钠的溶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及给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针给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及给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可溶性微针技术是采用可溶微针贴片贴于皮肤表面进行药物添加的方式,药物经微针在皮肤角质层扎出的给药通道进入真皮层。由于药物在皮肤表面的渗透吸收是缓释的过程,可溶微针贴片在皮肤表面往往要贴几个小时。为保证可溶微针贴片长时间粘贴在皮肤表面,可溶微针贴片胶面粘接强度大,在揭掉可溶微针贴片时会造成皮肤疼痛、难以揭除。且可溶微针贴片与皮肤表面之间为液态的药物,可溶微针贴片胶面遇药物粘接强度减小,可溶微针贴片与皮肤表面接触力度减小,不利于微针的降解,进而难以保证给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及给药方法,用于实现可溶微针贴片与皮肤表面的牢固接触,进而保证给药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包括微针贴片、固定带和水凝胶层,所述微针贴片的正面具有微针,所述微针贴片的正面用于与皮肤表面接触,所述固定带的正面为胶面,所述固定带的正面用于粘接在皮肤表面并压住微针贴片的边缘,所述水凝胶层包括水凝胶和包裹水凝胶的无纺布层,所述水凝胶层用于贴在固定带的背面。
[000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片状结构,所述固定带上具有通孔,所述微针贴片上设置微针的部分与水凝胶层接触。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条形结构,所述固定带上具有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具有勾面,所述毛面与勾面粘接。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水袋,所述水袋与水凝胶层或固定带粘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水袋上具有袋口,所述袋口上螺纹安装有端盖。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上具有圆弧形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水凝胶层背面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层的无纺布层具有两个穿孔,所述压板穿过穿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按压件为直杆,所述直杆的一端具有第一挡块,所述按压件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挡块,所述压板的一端伸入第一挡块上的凹槽内,所述压板的另一端伸入第二挡块上的凹槽内。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药物涂抹在皮肤表面或在微针内加入药物;(2)将微针贴片贴在皮肤表面,使得药物介于皮肤表面和微针贴片的微针之间;(3)通过固定带将微针贴片与皮肤固定;
(4)将水凝胶层贴于固定带背面;(5)对水凝胶层进行按压。
[0013]进一步地,向所述微针内加入药物的方法为:将药物倒在水槽内,将微针贴片放置在水槽顶部,并使得微针浸入水槽内的药物中。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6):在水凝胶层背面贴放装有45

55摄氏度温水的水袋;一段时间后,将水袋内水倒掉,在水袋内加入15

20摄氏度之间的凉水,然后将水袋再次放置于水凝胶层背面。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带的设置,实现微针贴片与皮肤的牢固接触,进而确保微针插入皮肤角质层,进而确保微针给药效果;水凝胶层的设置,可以促进透明质酸钠的溶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微针贴片与固定带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固定带与水凝胶层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6为将微针贴片上的微针置于水槽内吸收药物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固定带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固定带后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主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水袋散热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水袋内加入凉水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主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水凝胶层与按压件的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水凝胶层俯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按压件使用示意图;图中:1微针贴片,11微针,2固定带,21通孔,22毛面,23勾面,24粘接面,3水凝胶层,31无纺布层,32水凝胶,33穿孔,4药物,5皮肤,6手指,7水槽,8水袋,81袋口,82端盖,83水,9按压件,91第一挡块,92第二挡块,93压板,9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微针贴片1、固定带2、水凝胶层3、水袋8和按压件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6所示,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包括微针贴片1、固定带2和水凝胶层3,如图1所示,微针贴片1的正面具有微针11,微针贴片1的正面用于与皮肤5表面接
触。固定带2的正面为胶面,固定带2的正面用于粘接在皮肤5表面并压住微针贴片1的边缘,将微针贴片1牢牢的固定在皮肤5表面。水凝胶层3包括水凝胶32和包裹水凝胶32的无纺布层31,水凝胶层3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5,水凝胶32位于无纺布层31内侧。水凝胶由聚丙烯树脂、医用聚乙烯醇、纯化水、甘油制成。如图2、图4所示,水凝胶层3用于贴在固定带2的背面。固定带2为片状结构,如图3所示,固定带2上具有通孔21,将固定带2粘在皮肤5表面上后,固定带2也同时粘住微针贴片1的边缘,微针贴片1上设置微针11的部分穿过通孔21露出。微针贴片1上设置微针11的部分与水凝胶层3接触。
[0019]如图5所示,下面对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在皮肤5表面涂抹膏状药物4;

将微针贴片1贴在皮肤5表面,并使得微针11侧朝向药膏4;

将固定带2的胶面粘贴在皮肤5表面,并压紧微针贴片1边缘;

将水凝胶层3贴放于固定带2背面,并使得水凝胶层3正面与微针贴片1背面接触;

用手指6按压水凝胶层3十次以上。
[0020]实施例一的使用方法还可以为:

如图6所示,在水槽7内加入液态药物4,将微针贴片1放置于水槽7上,并使得微针11针尖浸没于水槽7内的药物中,通过毛细现象原理使得微针吸附药物4;

将微针贴片1贴在皮肤5表面,并使得微针11侧朝向皮肤5;

将固定带2的胶面粘贴在皮肤5表面,并压紧微针贴片1边缘;

将水凝胶层3贴放于固定带2背面,并使得水凝胶层3正面与微针贴片1背面接触;

用手指6按压水凝胶层3十次以上。
[00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带2的形状不同,如图7、图8所示,固定带2为条形结构,固定带2上具有通孔21,通孔21外围的固定带2上可设置胶面,也可不设置胶面。固定带2的一端具有毛面22,固定带2的另一端具有勾面23,毛面22与勾面23接触实现粘接。如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针贴片、固定带和水凝胶层,所述微针贴片的正面具有微针,所述微针贴片的正面用于与皮肤表面接触,所述固定带的正面为胶面,所述固定带的正面用于粘接在皮肤表面并压住微针贴片的边缘,所述水凝胶层包括水凝胶和包裹水凝胶的无纺布层,所述水凝胶层用于贴在固定带的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片状结构,所述固定带上具有通孔,所述微针贴片上设置微针的部分与水凝胶层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条形结构,所述固定带上具有通孔,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具有毛面,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具有勾面,所述毛面与勾面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袋,所述水袋与水凝胶层或固定带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袋上具有袋口,所述袋口上螺纹安装有端盖。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透明质酸钠微晶给药套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上具有圆弧形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水凝胶层背面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胜成王双陈春晓任潇宇毕方成孟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康泰科学仪器济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