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45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纤维材料技术领域,其制备原料配比为:等规聚丙烯96.5~99.0%,抗酚黄变油剂1.0~3.5%,其组分包括:20~30%SOPE系列乳化剂、30.8~40.5%脂肪酸聚乙二醇酯、25~48%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或磺基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0.2~1.5%渗透剂JFC和1~3%抗静电剂PK,作为纺丝油剂在上油工艺中使用,纤维线密度为55~2500dtex,断裂强度为3.0~7.5cN/dtex。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生产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具有优良的抗酚黄变性能,在保证纤维机械性能的基础上,酚黄变等级达4级以上,有效解决了丙纶长丝易酚黄变的问题,功能持久,操作简便。操作简便。操作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纤维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酚黄变主要是由氮氧化物NOx或酚类化合物引起的纺织品或纤维外观质量变黄,严重影响纺织品或纤维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且对纺织品或纤维的储存和运输过程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对黄变的原因的研究及其改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0003]目前,在抗酚黄变方面,主要是针对锦纶、氨纶和尼龙等纺织品酚黄变问题的解决方案,现有的专利技术尚未提及解决丙纶长丝酚黄变问题的方法。而在处理锦纶、氨纶及尼龙的酚黄变问题和处理丙纶的酚黄变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对于前者,其织物酚黄变部分经过酸处理后,可以让黄色消失,但若再滴上碱液,又会变回黄色;而丙纶酚黄变经过酸处理并不能使黄色消失,可见两者在酚黄变上存在明显不同,无法借鉴前者的处理方法来解决后者的酚黄变问题。
[0004]盐城工学院公开专利CN201811434331.0,公开了防止含聚酰胺纤维织物发生酚黄变的方法,只讲述了含聚酰胺纤维的织物的处理方法。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及浙江恒创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公开专利CN201911127384.2,公开了耐酚黄变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只讲述了耐酚黄变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亦未涉及解决丙纶长丝酚黄变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基于现有技术中无法解决丙纶长丝酚黄变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包括如下组分与质量比:等规聚丙烯96.5~99.0%,抗酚黄变油剂1.0~3.5%;所述抗酚黄变油剂包括20~30%乳化剂、30.8~40.5%脂肪酸聚乙二醇酯、25~48%两性表面活性剂、0.2~1.5%渗透剂和1~3%抗静电剂,由上述物质搅拌混合均匀形成稳定不分层的溶液,即形成抗酚黄变油剂。
[0008]所述抗酚黄变油剂作为纺丝油剂在上油工艺中使用。
[0009]优选的,所述乳化剂包括SOPE系列乳化剂;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磺基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渗透剂包括渗透剂JFC;所述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PK。
[0010]乳化剂SOPE易溶于水,具有优良的乳化、扩散、润湿、洗涤性能。可用作乳化剂、净洗剂、润湿剂、扩散剂,在纺织加工中,作合成纤维纺丝油剂组分。
[0011]脂肪酸聚乙二醇酯是一种具有两亲结构(羰基酯键和末位羟基),有高乳化性、润
湿性和增溶性的多功能可降解的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代替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减少其使用量),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皮革加脂、食品、农药、纺织、金属加工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乳化性,使纤维具有较好的抱合性,赋予纤维静摩擦系数较高、动摩擦系数较低,而具有较好的平滑性。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具有非常好的分散性、润湿性、悬浮性和增溶性,可以使油剂更均匀地分散在纤维上。另外,脂肪酸聚乙二醇酯起泡低,具有一定的消泡性,有利于纺丝工艺过程中的稳定。温和低毒,对皮肤刺激性低。
[0012]两性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温和性的表面活性剂,与单一的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不同,它在分子的一端同时存在有酸性基和碱性基。酸性基大都是羧基、磺酸基(磺基)或磷酸基,碱性基则为胺基或季铵基,能与阴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配,而磺酸基(磺基)可以起到减少氨基含量从而达到耐酚黄的效果。
[0013]渗透剂JFC全称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渗透性强,干燥快,耐磨性强。可以使油剂更好地渗透到纤维中去。
[0014]抗静电剂PK属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组分为烷基磷酸酯钾盐,外观淡米色膏状物。能赋予化纤优良的抗静电性、平滑性,可广泛用于化纤抗静电处理。
[0015]根据平滑性、可纺性、添加剂间的相容性和协同作用选择上述物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形成稳定不分层的溶液,即形成抗酚黄变油剂。
[0016]优选的,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的线密度为55~2500dtex,断裂强度为3.0~7.5cN/dtex。
[0017]一种如上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A:按比例将所述等规聚丙烯烘干备用;
[0019]B:将所述等规聚丙烯加入到挤出机中,熔融后进入纺丝箱,经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喷出纺丝,获得原丝;
[0020]C:将所述原丝通过侧吹风冷却,获得初生纤维;
[0021]D:在所述初生纤维表面按比例添加所述抗酚黄变油剂,之后进行拉伸定型,卷绕成品,获得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
[0022]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挤出机为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20~260℃。
[0023]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纺丝箱的温度为200~260℃。
[0024]优选的,步骤C中,侧吹风温度为18.0~22.0℃,侧吹风速度为0.40~0.80m/min。
[0025]优选的,步骤D中,使用多级热辊进行拉伸,总牵伸倍数3.0~8.0倍,牵伸速度为1600~2600m/min。
[0026]优选的,步骤D中,所述多级热辊的各辊温度为60~150℃。
[0027]优选的,步骤B中,使用计量泵进行计量;步骤D中,使用上油装置均匀地在所述初生纤维表面添加所述抗酚黄变油剂。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生产出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具有优良的抗酚黄变性能,在保证纤维机械性能的基础上,酚黄变等级达4级(含本级,下同)以上,有效解决了丙纶长丝易黄变的问题,功能持久,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线密度300dtex,断裂强度3.2cN/dtex。
[0034]如图1所示,抗酚黄变丙纶长丝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35]A、等规聚丙烯99.0%,烘干备用;
[0036]B、通过螺杆挤出机,再经喷丝板挤出纺丝;
[0037]C、喷丝板喷出的原丝进入侧吹风系统冷却,侧吹风温度为20.0℃,侧吹风速度为0.40m/min;
[0038]D、冷却后的原丝通过上油装置,按2.0%添加抗酚黄变油剂,让原丝充分均匀上油,再进入牵伸机拉伸定型,卷绕成品;其中,抗酚黄变油剂是一种由23.2%SOPE系列乳化剂、36.5%脂肪酸聚乙二醇酯、38.5%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0.3%渗透剂JFC和1.5%抗静电剂PK,搅拌混合均匀形成的稳定不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与质量比:等规聚丙烯96.5~99.0%,抗酚黄变油剂1.0~3.5%;所述抗酚黄变油剂包括20~30%乳化剂、30.8~40.5%脂肪酸聚乙二醇酯、25~48%两性表面活性剂、0.2~1.5%渗透剂和1~3%抗静电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SOPE系列乳化剂;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包括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磺基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渗透剂包括渗透剂JFC;所述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PK。3.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的线密度为55~2500dtex,断裂强度为3.0~7.5cN/dtex。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抗酚黄变丙纶长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按比例将所述等规聚丙烯烘干备用;B:将所述等规聚丙烯加入到挤出机中,熔融后进入纺丝箱,经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喷出纺丝,获得原丝;C: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海郭人琦江建平林春梅邓佶陈光明陈敬高柯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