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934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夹持结构、托盘A、侧边件、托盘B、托管架,所述托盘B通过两个侧边件设置在支撑架中,所述夹持架构包括两个夹持组件,且两个夹持组件中夹持有给药组件,其中托盘A中设有使用器具,托盘B上设有导引板用于引导承载漏的污液,使得通过导引板将漏下的污液引导至托盘B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给药功能与托盘功能以及支撑承托功能还有滴漏物功能相整合在一起,与目前单纯的托盘托物进行灌药使用更为方便。行灌药使用更为方便。行灌药使用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肿瘤内科治疗主要是治疗不能手术或放疗的晚期播散性肿瘤,后来随着内科学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在肿瘤的根治性治疗中越来越显示出积极作用和潜在能力,通过肿瘤内科治疗或参与治疗而获得治愈的肿瘤逐渐增多。目前肿瘤内科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0003]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这一类肿瘤具有全身扩散的特点,对化疗比较敏感,治疗上常首选内科治疗;
[0004]术后辅助治疗:如骨肉瘤、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肺癌、卵巢癌等,这一类肿瘤手术切除后,为防止复发、转移,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进行治疗,通过辅助治疗常能提高治愈率,减少肿瘤复发;
[0005]晚期肿瘤的治疗:如肺癌、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胰腺癌、骨肉瘤、妇科肿瘤、肾癌、软组织肿瘤等,许多肿瘤发现时即是晚期,有些肿瘤在前期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这一类患者绝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0006]癌性积液的治疗:如癌性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当晚期肿瘤出现上述积液时,通过引流积液后,腔内注入肿瘤治疗药物,常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减轻患者的症状;
[0007]术前辅助治疗:如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骨肉瘤等,近年研究发现对于某些分期的肿瘤,通过术前药物治疗,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这种治疗常被称为新辅助治疗;
[0008]肿瘤急症:对于某些化疗敏感肿瘤患者出现的上腔静脉综合征、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脊髓压迫等,首选化疗可以尽快减轻症状,为放疗创造条件,总之,目前肿瘤内科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在选择治疗时,除了依据肿瘤规范治疗原则外,也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
[0009]肿瘤内科治疗的用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0010]联合治疗方式:联合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联合治疗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联合治疗的每一种药单药时对肿瘤有作用;各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选药时尽可能使各药的毒性不重复,以提高正常组织的耐受性;药物数量目前一般主张2

3个药最好,太多并不一定能提高疗效。联合化疗可以采用几种不同药物先后给药的序贯疗法和同时使用几种药物的联合给药方案;
[0011]单药治疗方式: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一般状况差、联合治疗不能耐受、年龄大等患者,可采用单药治疗。另外目前口服靶向药物基本上均是单药使用;
[0012]特殊途径用药方式:

腔内治疗:治疗癌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积液,

鞘内注射:常用于治疗脑膜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实体瘤的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动脉插管化疗:经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可用于治疗头颈肿瘤、原发或转移性肝癌等。另外在肿瘤内科治疗时还应注意给药途径和方法、药物剂量、合理间隔时间等问题。
[0013]目前对于膀胱癌治疗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治疗不需要切掉整个膀胱,只需要经尿道切除肿瘤即可,但是切的深度要达到膀胱肌层,正是因为这种切法,很难将肿瘤彻底切干净,所以才会有了术后的辅助治疗,有统计研究表明,首次进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肿瘤残留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有人建议在首次手术之后2至6周做第二次电切,但是不管做不做第二次电切,术后3个月一定是要进行膀胱镜检查的,并且术后一定是需要药物灌注治疗的,术后灌药的目的就是防止肿瘤复发。
[0014]膀胱灌注给药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盐酸表柔比星、盐酸吡柔比星、盐酸吉西他滨等,通过膀胱灌药可杀灭较小的肿瘤细胞;其中膀胱灌药主要指利用导尿管将药物注入膀胱,保留一定时间后,目前在进行膀胱给药时,是护理人员端着托盘放在床上并对托盘中拿取各种器具并使用,同时也用托盘放在患者生殖器官的下方用于承接可能产生的滴漏物,同时在灌注药物时需要一只手操作给药,另一只手还需托着给药管,男性的话甚至还需托着生殖器,尽量保证给药管的高度尽量高于抽入位置,此时就十分不方便进行注药操作。
[001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及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及使用方法。
[001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8]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夹持结构、托盘A、侧边件、托盘B、托管架,所述托盘B通过两个侧边件设置在支撑架中,所述夹持架构包括两个夹持组件,且两个夹持组件中夹持有给药组件,其中托盘A中设有使用器具,托盘B上设有导引板用于引导承载漏的污液,使得通过导引板将漏下的污液引导至托盘B中。
[001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杆,且四个支撑杆表面分别套设有上框架与下框架,其中上框架位于下框架上方,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皆呈矩形环状,且所述上框架两侧皆铰接有提手,通过提手可用于将支撑架进行提起,所述下框架中等距设有多个横杆,其中夹持组件设置在上框架中,并且下框架用于承载放置托盘A。
[0020]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置在上框架相对侧壁的并呈相对的两个固定滑块,且两个固定滑块相对的一端皆滑动套设有活动滑块,所述活动滑块相对端皆通过连接杆设有夹持块,其中夹持块皆为弧形状,即半圆环形,两个夹持块合在一起整体呈圆环形,并且两个夹持块相对面皆设有防滑橡胶,其中两个夹持块合在一起能对药物容纳管进行夹持。
[0021]优选的,所述固定滑块与活动滑块顶部皆设有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上贯穿有同一个调节杆,其中固定滑块上的固定块与调节杆贯穿并转动连接,活动滑块上的固定块通过螺纹套设在调节杆表面,在使用时工作人员转动固定滑块上的固定块中的调节杆,使得两个夹持块相靠近时通过防滑橡胶夹持在药物容纳管表面,使得药物容纳管限制在上框架中。
[0022]优选的,两个所述侧边件皆包括横向连接部,且横向连接部顶部一体连接有两个折型部,其中两个折型部具体是连接在横向连接部顶部靠近一侧边缘的位置,并且折型部
与下框架两侧相匹配,而且折型部通过螺栓与下框架两侧连接,所述折型部顶部一体成型直条部,直条部用于对托盘A两侧进行限位阻挡,使得托盘A能在两个为一组的两组直条部之间进行平移滑动。
[0023]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部底部连接有两个竖向连接部,且两个竖向连接部一侧设有搭接部,其中两个为一组的竖向连接部为一组共有两组,两个搭接部位于两组竖向连接部的相对面,并且搭接部呈L型,其中托盘B设置在两个搭接部顶部,两组竖向连接部分别能对托盘B两侧进行限位阻挡,从而使得托盘B在两个搭接部顶部移动。
[0024]优选的,所述直条部与竖向连接部表面皆设有限位片,且限位片上通过螺纹贯穿有档杆,其中直条部表面的限位片位于托盘A顶部,所述竖向连接部表面的限位片位于托盘B顶部,通过螺纹分别将档杆向下旋转并延伸至托盘A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夹持结构、托盘A(6)、侧边件(7)、托盘B(8)、托管架(10),所述托盘B(8)通过两个侧边件(7)设置在支撑架中,所述夹持架构包括两个夹持组件(4),且两个夹持组件(4)中夹持有给药组件(11),托盘B(8)上设有导引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杆(1),且四个支撑杆(1)表面分别套设有上框架(2)与下框架(3),所述上框架(2)与下框架(3)皆呈矩形环状,且所述上框架(2)两侧皆铰接有提手(5),所述下框架(3)中等距设有多个横杆,其中夹持组件(4)设置在上框架(2)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设置在上框架(2)相对侧壁的并呈相对的两个固定滑块(410),且两个固定滑块(410)相对的一端皆滑动套设有活动滑块(420),所述活动滑块(420)相对端皆通过连接杆(430)设有夹持块(440),两个夹持块(440)相对面皆设有防滑橡胶(441);所述固定滑块(410)与活动滑块(420)顶部皆设有固定块(450),且两个固定块(450)上贯穿有同一个调节杆(4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边件(7)皆包括横向连接部(710),且横向连接部(710)顶部一体连接有两个折型部(720),折型部(720)与下框架(3)两侧相匹配,折型部(720)通过螺栓与下框架(3)两侧连接,所述折型部(720)顶部一体成型直条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化疗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部(710)底部连接有两个竖向连接部(740),且两个竖向连接部(740)一侧设有搭接部(750),其中两个为一组的竖向连接部(740)为一组共有两组,两个搭接部(750)位于两组竖向连接部(740)的相对面,并且搭接部(750)呈L型,其中托盘B(8)设置在两个搭接部(750)顶部,两组竖向连接部(740)分别能对托盘B(8)两侧进行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之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