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211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是将柞蚕丝素肽、硅藻多糖和硅藻壳进行复配,进而通过脂质体技术封装,同时加入嗜酸乳杆菌,各组分相辅相成、彼此增效,能够有效抵御紫外线辐射,抑制光损伤。柞蚕丝素肽与硅藻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两者能够形成共价络合物,释放功能性肽段,可显著提高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硅藻壳能够为柞蚕丝素肽与硅藻多糖提供保护屏障,提高二者的作用面积与扩散速度,有效增强脂质体抵抗高温、高寒以及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嗜酸乳杆菌作为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加脂质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紫外线能够破坏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激活核转录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的合成及释放,导致皮肤中的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产生严重氧化损伤(光损伤),直接表现为皮肤晒伤,光损伤累积可导致光老化甚至是光致癌。
[0003]为了防止光损伤,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防晒产品,主要有物理防晒及化学防晒等。物理防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其原理主要是阻挡紫外线波长UVA和UVB的对皮肤的伤害,物理防晒相对比较温和,可适用于角质层比较薄的敏感肌肤;化学防晒的主要成分是二苯酮、水杨酸和乙基己酯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成分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来吸收紫外线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化学防晒相比较于物理防晒更具有刺激性,不适合敏感肌肤使用,只适用于干性或者油性等角质层厚肌肤。然而,无论是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通常是在涂抹30分钟后才发生作用且持续防晒时间只有几小时。
[0004]丝素肽是丝素蛋白水解的小分子肽类,主要来自家蚕丝素、柞蚕丝素和天蚕丝素等。丝素肽具有营养、抑菌、吸湿保湿性、遮蔽紫外线及增强细胞活力等功能,适用于皮肤表面的保湿、美白、防晒、促修复等。但是丝素肽易溶于水,附着于皮肤表面的单纯丝素肽溶液,随着水分的流失其营养修护的有效成分仅仅停留在皮肤表层,不能完全深入肌肤深层,难以实现持久性的靶向保护作用。
[0005]公开号为CN 105777933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海藻多糖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是将海藻粉碎后经甲醇除杂,残渣充分脱除甲醇后再利用热酸提取法提取其中酸溶性多糖,再通过醇沉除去生物利用率较低的大分子多糖类成分,剩余溶液回收乙醇后,透析,冷冻干燥,得到海藻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和保湿活性,可用于化妆品领域。
[0006]公开号为CN112978738A的公开了“一种从海洋单细胞硅藻提取纯净硅藻壳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藻泥;(2)酸热法处理藻泥;(3)洗涤烘干。硅藻壳体作为一种结构独特的新型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三维多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及耐热等优良特性,在化工、环境和建材等方面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近年来,硅藻壳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能也逐渐被开发出来。
[0007]脂质体技术最早应用于医药行业,之后才应用于化妆品行业。磷脂组成的球形脂质体可以将活性成分包裹在里面,有效提高其生物学效价。同时,磷脂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皮肤的角质层也是磷脂双层结构,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脂质体包裹的活性成分能够更好的穿透角质层,进入表皮层的更深层并不断释放活性物质,进而发挥更好的功效。然而,脂质体制备过程中多添加吐温类、司盘类、泊洛沙姆类等化学表面活性剂,这些物质大多降解性差、生物相容性低,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易产生溶血及过敏反应。
[0008]迄今为止并没有关于以柞蚕丝素肽、硅藻多糖、硅藻壳及嗜酸乳杆菌为原料,制备可有效吸收紫外线的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称取定量的柞蚕丝素肽于烧杯中,加入硅藻多糖和硅藻壳,溶解于1/10~2/10体积PH值为7~9的PBS缓冲溶液中,得到水相,所述柞蚕丝素肽、硅藻多糖和硅藻壳的质量份数分别为40~50份、4~6份、2~5份;步骤2.称取定量的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E置于1/5~2/5体积氯仿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有机相,所述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E的质量份数分别为4~6份、40~65份、2~5份;步骤3.将所得水相及有机相混合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得到白色乳浊液,在37 ℃的水浴温度下进行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并在烧瓶内壁上形成乳浊液薄膜;再加入质量份数为3~6份的嗜酸乳杆菌及2/5~3/5体积PH值为7~9的PBS缓冲溶液,进行第二次旋转蒸发,使乳浊液薄膜脱落至PBS缓冲溶液中并除尽残余的有机溶剂,之后再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最后再加入2/10~3/10体积PH值为7~9的PBS缓冲溶液定容。
[0011]所述磷脂为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或氢化大豆磷脂。
[0012]所述步骤3第一次超声处理时长为2~4 min,第二次超声处理时长为4~6 min。
[0013]本专利技术是将柞蚕丝素肽、硅藻多糖和硅藻壳进行复配,进而通过脂质体技术封装,同时加入嗜酸乳杆菌,各组分相辅相成、彼此增效,能够有效抵御紫外线辐射,抑制光损伤。柞蚕丝素肽与硅藻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两者能够形成共价络合物,释放功能性肽段,可显著提高脂质体的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硅藻壳能够为柞蚕丝素肽与硅藻多糖提供保护屏障,提高二者的作用面积与扩散速度,有效增强脂质体抵抗高温、高寒以及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嗜酸乳杆菌作为表面活性剂,可有效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生产成本低,具有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有效抑制光损伤的前提下,对肌肤不刺激,无过敏等安全风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价。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柞蚕丝素肽脂质体形貌电镜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柞蚕丝素肽脂质体抗紫外诱导小鼠皮肤细胞氧化实验效果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柞蚕丝素肽脂质体抗紫外诱导人皮肤细胞凋亡实验效果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柞蚕丝素肽脂质体抗紫外诱导斑马鱼尾鳍光损伤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称取定量的柞蚕丝素肽于烧杯中,加入硅藻多糖和硅藻壳,溶解于1/10体积PH值为8的PBS缓冲溶液中,得到水相,所述柞蚕丝素肽、硅藻多糖和硅藻壳的质量份数分别为50份、6份、4份;步骤2.称取定量的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E置于1/5体积氯仿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有机相,所述大豆卵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E的质量份数分别为6份、60份、5份;步骤3.将所得水相及有机相混合后置于容器内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3 min,得到白色乳浊液,在37 ℃的水浴温度下进行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并在烧瓶内壁上形成乳浊液薄膜;再加入质量份数为4份的嗜酸乳杆菌及3/5体积PH值为8的PBS缓冲溶液,进行第二次旋转蒸发,使乳浊液薄膜脱落至PBS缓冲溶液中并除尽残余的有机溶剂,之后再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5 min;最后再加入3/10体积PH值为8的PBS缓冲溶液定容。
[0020]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称取定量的柞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光损伤的柞蚕丝素肽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称取定量的柞蚕丝素肽于烧杯中,加入硅藻多糖和硅藻壳,溶解于1/10~2/10体积PH值为7~9的PBS缓冲溶液中,得到水相,所述柞蚕丝素肽、硅藻多糖和硅藻壳的质量份数分别为40~50份、4~6份、2~5份;步骤2.称取定量的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E置于1/5~2/5体积氯仿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有机相,所述磷脂、胆固醇和维生素E的质量份数分别为4~6份、40~65份、2~5份;步骤3.将所得水相及有机相混合后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得到白色乳浊液,在37 ℃的水浴温度下进行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锐李学军都兴范孟楠李亚洁王林美温志新陈星合李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